【史前海怪】南美洲南端白堊紀有海怪!

江氏小盜龍 發佈 2023-11-12T02:40:31.094553+00:00

古生物學家之前已經在丘布特省發現過許多海洋古生物的化石,其中就包括了一具編號為MPEF-PV 5232的薄板龍類化石,這具化石較為完整,包括了脊椎骨、肋骨、肩帶、腰帶及四肢骨骼。

01 2023海龍新發現

New Discovery

白堊紀最末期的南美洲南端的淺海,生活著一種長脖子的海怪!

丘布特省位於阿根廷南端,巴塔哥尼亞高原從中間穿過,這裡的許多地方在白堊紀時期被海洋覆蓋。古生物學家之前已經在丘布特省發現過許多海洋古生物的化石,其中就包括了一具編號為MPEF-PV 5232的薄板龍類化石,這具化石較為完整,包括了脊椎骨、肋骨、肩帶、腰帶及四肢骨骼。

圖註:阿根廷地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壯麗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薄阪龍類化石,可以看到肢骨,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這具化石的研究發表在2023年8月10日線上發布的《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之上,古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丘布特泳龍Chubutinectes),屬名正是來自於發現化石的丘布特省和希臘語中的「nectes」,意為「游泳者」。丘比特泳龍的模式種名為卡氏丘布特泳龍Chubutinectes carmeloi),種名則是獻給了化石的發現者卡梅洛·慕尼奧斯(Carmelo Muñoz)。

根據化石表現出來的特徵,古生物學家將丘布特泳龍歸入到薄板龍科之下的威德爾泳龍類,這是一群長著小腦袋、長脖子、粗壯身體和四個鰭狀肢的海生爬行動物家族。丘布特泳龍已經完全使用了海洋中的生活,正如它名字中的「游泳者」,能夠在海洋中快速遊動,追逐魚類、烏賊等獵物。在丘布特泳龍的化石中,古生物學家還發現了多達350塊胃石,再一次證明了吞食胃石幫助消化在薄板龍家族中是普遍存在的行為,古生物科學紀錄片《史前星球》中就有表現。

圖註:在化石中發現的胃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紀錄片《史前星球》中吞食石塊的遠洋龍,圖片來自網絡

丘布特泳龍算得上是最後的薄板龍科,生活在距今673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此時距離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已經非常近了。古生物學家在發現丘布特泳龍的拉克洛尼亞組(La Colonia Formation)地層中還發現了海龜和蛇頸龍類的化石,同時還有恐龍和哺乳動物的化石,表明這裡曾經屬於濱海地區,而所有動物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食肉牛龍(Carnotaurus)。

圖註:論文中復原的白堊紀末期南美洲南端海陸分布,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大名鼎鼎的食肉牛龍,圖片來自網絡

丘布特泳龍並非拉克洛尼亞組發現的第一種蛇頸龍類,確切的說是薄板龍類,此前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卡瓦泳龍(Kawanectes),不過它的體型明顯要比丘布特泳龍小得多。此外,同地層中還發現了屬於雙臼椎龍科的槽鱷龍(Sulcusuchus),也可以反映出當時海洋生態系統的多樣,

丘布特泳龍豐富了我們對於白堊紀末期南美洲南部沿海生態的認識,也豐富了薄板龍科的多樣性。

圖註:丘布特泳龍在薄薄板龍類中的分類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薄板龍類的頭部復原,它們是白堊紀末期海洋中的食魚者,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A new elasmosaurid (Sauropterygia, Plesiosauria) from the upper levels of the La Colonia Formation (upper Maastrichtian), Chubut Province, Argentina

文字編輯:江氏小盜龍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小盜龍帶你入侵史前世界

微信號|17660820999

新浪微博|江氏小盜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