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15年後,戈巴契夫告誡中國一句話,到底有何用意?

趣知史館 發佈 2023-11-12T04:47:04.282268+00:00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蘇聯解體15年後,一名記者曾在採訪戈巴契夫時又提到了蘇聯解體。「中國現在是社會主義大國,您有什麼話想告訴中國人民?」「不要進行所謂的『民主化』改革,這樣很可能會讓整個國家走向崩潰。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蘇聯解體15年後,一名記者曾在採訪戈巴契夫時又提到了蘇聯解體。

「中國現在是社會主義大國,您有什麼話想告訴中國人民?」

「不要進行所謂的『民主化』改革,這樣很可能會讓整個國家走向崩潰。」

戈巴契夫根據自己多年來反思的經驗教訓,對中國人民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戈巴契夫作為最後一位蘇共中央總書記,既是蘇聯解體的親歷者,也是間接推動者。他本來想改善蘇聯的社會狀況,卻在一系列操作之後,讓蘇聯整個的國家機器都陷入癱瘓。

直到蘇聯解體之後多年,戈巴契夫都在痛定思痛反省自己在這次巨變中的經驗教訓。

而那句話既是他對自己當初改革措施的否定,也是對中國人民的鄭重告誡……

戈巴契夫的雄心壯志

1985年,戈巴契夫成為蘇聯領導人,此時的蘇聯軍事實力處於頂峰,在4年前剛剛舉行過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軍演,所擁有的核武器數量令美國都感到忌憚。

然而,表面強大的背後,卻存在著種種積累已久的弊端。

此時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已經通過改革開放而進入經濟快速發展的局面,社會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

而蘇聯的經濟模式,依然處於僵化之中,一個個農場和重工業工廠束縛住了許多蘇聯人的潛力,在農業發展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的溫飽愈發成為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戈巴契夫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千斤重,整個蘇聯能否從窮困變得富有,就看他接下來如何表現。

戈巴契夫首先著手經濟改革,他的思路非常簡單,百姓生活不富裕,屬於經濟問題,那自然是先在經濟領域努力改一改。

帶著造福民眾的雄心壯志,戈巴契夫拉開了改革的大幕,他帶人到各個農場和工廠里視察,想找出經濟落後的根本問題所在。

經過視察和思考他發現,主要問題有兩個,一個是人們在公共勞動中普遍存在惰性,另一個是經濟結構較為單一,限制了整個國家的發展潛力。

於是,戈巴契夫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開始鼓勵私有制經濟,來提升人們勞動的動力,一方面通過發展更加多元的經濟結構,來促進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本來戈巴契夫以為,這些政策一出台,國家的經濟不久後就能夠得到改觀,可是結果卻遠遠低於預期。

不僅蘇共中央許多人並不支持戈巴契夫的這些政策,而且下面各級官員也不願意積極推行。

縱使戈巴契夫在中央會議上苦口婆心地強調這些改革的必要性,可是沒有多少人願意對此表示支持。

甚至有的人為了抵制戈巴契夫的改革,還不惜與他大聲爭吵起來。

大家對原來的經濟模式已經習以為常,並且眾多官員在舊有的經濟模式中可以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縱使戈巴契夫的改革得到了一些蘇聯百姓的支持,但是蘇聯官員們則成為了最大的攔路虎。

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吵和無效努力之後,戈巴契夫深刻地認識到,蘇聯的經濟改革之所以推行不下去,主要是百姓和各級官吏普遍思想陳舊。

而這種陳舊的思想,正是在過去多年的政治制度中形成的,於是為了讓經濟改革能夠推行下去,就要從政治制度上著手進行改變。

於是戈巴契夫的又一個雄心壯志誕生了,他要從政治上進行改革。

那要朝什麼方向改呢?對於這個問題戈巴契夫並沒有太傷腦筋,因為當時的蘇聯已經有了一個現成的參照範例,那就是美國。

西化道路走向混亂

當時美國和蘇聯已經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冷戰,兩個大國的軍事實力旗鼓相當,誰也不敢輕易和對方開戰。

雙方早已經在這種長久的軍備競賽中陷入疲憊,蘇聯因為經濟愈發蕭條而不再要強,美國也把工作重心放到了經濟和科技發展上來。

此時的美國對蘇聯更多是使用思想戰。

在蘇聯民眾因為貧困而對政府失去信心的時候,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向蘇聯人灌輸所謂「民主化」的意識形態。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確實有一小部分官員受到影響,在政治思想上更加嚮往歐美國家的制度。

當戈巴契夫有意進行改革之時,這些人馬上就紛紛站出來,努力向他建言,希望能夠讓蘇聯的政治走上西化道路。

此時的戈巴契夫看不到有其他的什麼路可以走,最終就在這些官員的一再建言下,決定把美國作為模板,對蘇聯政治實行全面改革。

戈巴契夫的設想是,只要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推行得足夠徹底,那蘇聯政府和民間對於經濟改革的牴觸就會減少。

可是結果卻是,蘇聯的狀況在改革中進一步惡化。

戈巴契夫仿照美國,推行多黨制,讓共產黨不再是唯一可以執政的政黨,這很快就讓蘇聯共產黨兩千萬黨員對他離心離德。

另外,戈巴契夫還推行了議會政治,這讓蘇聯的守舊派和改革派在議會上吵得不可開交。

甚至一度要大打出手,整個議會亂作一團,政府決策效率變得極其低下,蘇聯領導集體內部變得非常混亂。

於是,本來就貧困的蘇聯,在戈巴契夫的政治改革中變得越來越亂,這很快就動搖了蘇聯政府的公信力。

蘇聯是一個共和國聯盟,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每一個加盟共和國的政府在接受蘇共中央政府領導的前提下,也擁有相當一部分的自主決策權。

當這些加盟共和國看到蘇共中央越來越亂之後,對蘇共政府愈發不信任,紛紛產生了想要獨立的聲音,對蘇共的各種命令也慢慢不再執行。

戈巴契夫的初衷只是想改變蘇聯經濟不景氣的面貌。

可是沒想到,改革的措施激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使得整個蘇聯在貧困之中又陷入到了政治混亂、分裂加劇的局面。

這時的蘇聯就像是一列加速駛向崩潰的巨型列車,任憑戈巴契夫拼盡全力猛踩剎車,卻再也無法讓它停下來。

戈巴契夫的反思

整個蘇聯分為了兩大派別,一邊是以蘇共的廣大黨員為核心的守舊派,一邊是主張西化的官員組成的改革派。

兩派人誰也無法說服誰,誰也無法完全蓋過誰,沒有任何一派能夠主宰整個蘇聯從而力挽狂瀾,碩大的蘇聯就在這兩大派別的拉扯之中被一點一點撕裂。

從1990年開始,蘇聯的各個加盟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

戈巴契夫心如刀絞,整個蘇聯就在他的手中分崩離析,但是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卻束手無策。

直到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被逼無奈之下,正式簽署了蘇聯解體的文件。

碩大的蘇聯從此不復存在,二戰之後持續了40多年的美蘇冷戰也就此結束。

蘇聯的解體對整個世界格局的演變影響深遠,因此戈巴契夫作為這次巨變的第一親歷者,就成為了備受爭議的人物。

西方人把他看作朋友,認為他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堅定踐行者,而前蘇聯的許多人則把他看作罪人,認為是他親手毀了整個蘇聯。

如此備受爭議的人物,當然是各國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

一次採訪中,一位記者問道:「中國是現在的社會主義大國,根據蘇聯解體的教訓,你有什麼建議想對中國說?」

戈巴契夫的回答意味深長,令許多人陷入了沉思。

戈巴契夫說:「不要進行所謂的『民主化』改革,這樣很可能會讓整個國家走向崩潰。」

他的回答十分簡短,但又意味深長。

雖然他沒做太多補充,但是從他的隻言片語中可以體會到,此時的戈巴契夫已經不是過去那個極力主張西化的政治人物了。

對於所謂的「民主化」,他有了更加深入客觀的看法,因此不再盲從。

事實上,美國的所謂民主制度,並不像其表面所宣傳的那樣純潔。

在經濟私有化大行其道的美國,貧富差距不可避免地不斷拉大,當富人群體走向幕後,就開始操弄美國政府的所謂民主政權。

在資本無孔不入的美國社會中,無論是上層政客的聲望還是普通民眾的選票,都成為了背後的資本家可以隨意操弄的對象。

富豪們通過控制政治,來讓政客們進一步為他們謀利,整個社會形成了資本與政權強強聯合彼此強化的惡性循環。

從2002年到2022年的20年中,美國民眾對其政治制度的自豪感已經從90%下降到了54%。

美國民眾自身都對該制度逐漸失去信心,更何談讓他國借鑑或者照搬。

結語

從戈巴契夫的告誡中,我們可以認識到,任何一個國家在進步過程中,都要根據自身情況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絕不能完全照搬別國的制度。

否則不僅會在失敗的模仿中陷入茫然,而且會在失去自我之後走向混亂。

正因為我國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根據自身國情,踏實穩步向前發展,才有了我國如今的繁榮富強、活力盎然。


  • 作者:魯道夫
  • 編輯:夜雨聲煩

本文由「趣知史館」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與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