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貴溪泗瀝鎮探索「宅改+」模式 打造現代幸福農村新樣板

上海飛未 發佈 2023-11-13T14:59:23.242830+00:00

青瓦白牆錯落有致、柏油道路寬敞透亮、門前院落乾淨整潔、鄰里之間和諧互助,走進鷹潭市貴溪市泗瀝鎮陳家村,一幅現代幸福農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這是泗瀝鎮通過宅改助推鄉村振興的鮮活範本。

青瓦白牆錯落有致、柏油道路寬敞透亮、門前院落乾淨整潔、鄰里之間和諧互助,走進鷹潭市貴溪市泗瀝鎮陳家村,一幅現代幸福農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這是泗瀝鎮通過宅改助推鄉村振興的鮮活範本。近年來,泗瀝鎮堅持黨建引領,以宅改為總抓手,將宅改與基層社會治理、秀美鄉村建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機融合,持續釋放宅基地改革增值效益,讓宅改成果切實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宅改+基層社會治理,著力提升群眾參與感。在泗瀝鎮鎮域範圍內隨處可見紅馬甲的身影,他們或四處巡查走動,或在村民家中採集基礎信息,或在村民聚集處宣傳解讀最新政策。宅改工作啟動後,身為網格輔助員的他們搖身一變,成了「宅改信息摸排員」「宅改政策宣傳員」「宅改工作監督員」。


泗瀝鎮以網格化服務管理試點工作為契機,將宅改與網格化服務管理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網格治理精細化優勢,科學繪製全域宅改網格作戰圖,將全鎮175名網格輔助員分別編入各自網格,充分發揮其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第一時間將宅改政策傳遞至每家每戶,並將群眾的聲音及時反饋給鎮村宅改專班,有效暢通了上下溝通渠道,進一步激發了群眾主人翁意識,真正做到了「自己村莊的規劃自己做主」。據悉,今年以來網格輔助員收集上報的關於宅改的社情民意共計260餘條,通過宅改解決道路拓寬、水溝修繕、路燈安裝等民生實事190餘條。


宅改+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感。「圍牆拆了,破房子拆了,違章搭建也拆了,整個村子看著都亮堂了。以前村裡有很多村民私自搭建鋼棚、圈占菜地,不僅影響村莊整體規劃,還侵占集體利益。現在搞了宅改,該拆的拆,該建的建,整個村莊有了大變樣,村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陳家村村民事務理事會理事長陳長西開心地說道。


泗瀝鎮在推進宅改過程中,堅持宅改與人居環境整治並重,從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薄弱環節入手,嚴格落實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機制、「門前三包」等制度,合理劃定環境衛生責任包幹區,實行包幹到戶,形成了黨員示範干、幹部帶頭干、群眾跟著乾的工作新格局。如今的泗瀝鎮,整潔的村容讓人眼前一亮,穿村而過的硬化道路被打掃得乾乾淨淨,整齊劃一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樹紅花中。傍晚時分,村民們三三兩兩漫步在文化廣場上,悠閒自在……


宅改+閒置資源盤活,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楊山村流源組緊鄰S209省道,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該村將村小組內的空閒房屋以每年2萬元的租金租給了中鐵十五局項目部。「真沒想到我老家的空閒房還能給我帶來這麼一大筆收入。」楊山村流源組的村民邱某說道。


隨著城市變遷、人口遷移,在農村地區,這樣的空閒房屋和空閒宅基地還有很多。泗瀝鎮堅持「變閒為活、築巢引鳳」的宅改思路,在全面摸清閒置宅基地和閒置房屋的基礎上,整合現有資源,分類分片,科學流轉,對閒散的小面積閒置宅基地以每年0.5元/平方米的價格承包給農戶,用於種植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既滿足了農戶的需求,又增加了集體的收入;對集中連片的閒置宅基地,積極探索實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主動尋找合作企業,吸引優質企業入駐,擴大土地增值收益;對閒置的房屋,由村民事務理事會牽頭,統一打包對外租賃,實現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豐收」,使宅改紅利真正惠及每個村民。


來源:鷹潭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