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賺250億!虛幻的輝煌,李佳琦的雙十一,到底是誰的狂歡節?

大力財經 發佈 2023-11-14T12:18:34.001888+00:00

雙十一大戰剛剛落下帷幕,「李佳琦雙十一收入超250億」迅速登上熱搜。然而,這個數字仿佛把收入平淡化,好像只是冰冷數字的堆砌。美ONE方面對此予以回應:「數據純屬捏造,嚴重不實。雙11收貨及數據統計遠未結束,且李佳琦直播間從未公布過GMV數據,所謂的250億元收入純屬無稽之談。

雙十一大戰剛剛落下帷幕,「李佳琦雙十一收入超250億」迅速登上熱搜。然而,這個數字仿佛把收入平淡化,好像只是冰冷數字的堆砌。美ONE方面對此予以回應:「數據純屬捏造,嚴重不實。雙11收貨及數據統計遠未結束,且李佳琦直播間從未公布過GMV數據,所謂的250億元收入純屬無稽之談。」儘管如此,網友們仍然對這一數字感到離譜,懷疑實際情況可能並不相差太大。

在雙十一這個全民購物的狂歡節中,直播帶貨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推動銷售額再創新高。然而,在這繁榮的背後,也悄然滋生了一些問題。

與此同時,今年的雙十一因為大環境的影響顯得異常冷清,不再是過去的炫耀消費的盛宴。日益乾癟的錢包和生活的壓力成為了底層老百姓的難以啟齒的心事。淘寶、京東顯得很識趣,雙雙默契地沒有公布具體的成交金額,如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今年,曾經每年必看的節目「雙11晚會」集體失蹤,各大平台也不再公布具體銷售額。用訂單量替代銷售額,原因不言而喻。

直播名人銷售傳奇:光環之下的市場冷思考

與之相對的,各大主播的戰績卻一個比一個猛。首先是被傳日賺250億的李佳琦,雖然250億真偽難辨,但他在雙十一當日的銷售額達到95億,再次刷新了自己的記錄。一天95億人民幣的營收,A股有幾家公司能辦到呢?

最近與李佳琦掐架的小楊哥,雙十一當天銷售額6億。作為「後輩」,他的成績足以證明其搞笑、輕鬆風格的受歡迎程度。今年頗具爭議的辛巴,作為快手一哥,雙十一當日的銷售額為34億,展示了他在直播電商領域的實力和影響力。廣東夫婦,雙十一當日銷售額11.5億,這個數字著實讓人難以想像。

其他網紅主播的表現就不一一列舉了。僅上面說的這4家,在購物節當天的銷售額就超過145億。這可是一天!這到底是誰的狂歡節呢?

這件事得分兩方面來看。直播給商家帶來的最大改變是巨大的流量,但僅局限在頭部品牌。只有頭部品牌有足夠資源去支撐頻繁上頭部主播直播間。而絕大部分賣家,交給主播的坑位費以及產品的讓利,不一定能帶來更多的利潤。

尤其是,這兩年的大環境導致買賣雙方對於優惠的理解產生了巨大分歧。買家覺得你也沒便宜多少啊,不打個五折還叫雙十一?賣家覺得原料、物價、人力成本都在漲,商品沒漲多少還便宜了那麼一丟丟,已經是很優惠了!客觀來說,確實如此。

買家想撿漏,賣家想賺錢,這是根深蒂固的矛盾。產生了矛盾,自然就產生了分歧。

作為消費者,當然是誰便宜我買誰的。這是合乎人情、合乎邏輯的行為,卻對市場造成了巨大傷害。本來從生產到銷售,要經歷很長的環節,這個環節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分一杯羹,養活自己的一家老小。但主播的存在,直接讓中間環節消失了,成了點對點。這可以說是一種進步,提高了運轉效率。但整個環節上的肉都被兩頭吃了——一頭是消費者,確實得到了好處,便宜;另一頭就是主播自己,吃的盆滿缽滿,根本盛不下。

直播電商衝擊:實體店、地攤經濟面臨的困境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沒什麼。更惡劣的,是壟斷。直播雖然是人人都能播,但帶貨不是你想帶,想帶就能帶。比如我想買個刮鬍刀,正好羅永浩推薦了一款,我當然優先在他那兒下單,而不是某個野雞主播。很簡單的道理。你情我願的買賣,道理非常簡單。

對名人而言,錢就是這麼好賺。所以你看,如今越來越多明星拋棄主頁,甚至央視主持人都一個接一個離職,跑去開直播賣貨。比如李思思,曾主持過九次央視春晚,於今年10月9日從央視離職,10天後,曾主持過三屆春晚的劉芳菲也正式宣布離開央視。

俗氣點說,就是看明白了做主播更賺錢,做一場直播賺到的錢比他們一年的工資還多。很多站在聚光燈下的人總喜歡說,有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當更大利益出現的時卻拔腿就跑。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外儒內法。曹德旺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美國明星從來不帶貨,高收入人群不會跟底層人搶飯碗。這不是精美,只是在陳述客觀事實。

首當其衝的是,直播帶貨的成功離不開那些口才過人的主播們。他們憑藉個人魅力和口才吸引了大量粉絲,成為這一行業的佼佼者。然而,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脫穎而出並非易事。這需要主播們具備卓越的表現力和出色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同時,他們還需不斷更新產品知識,提高售後服務質量,以確保消費者在購物時得到滿意的服務和產品。

儘管直播帶貨已經成為新的消費趨勢,但它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為了追求銷售額,一些主播可能會過度宣傳或誇大產品效果,導致消費者產生不滿意的購物體驗。此外,直播帶貨行業的競爭也越發激烈,許多人渴望分得一杯羹,使得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成功突破階層,成為頂級主播。

針對這一行業的問題和挑戰,我們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和規範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的法規和規定,加強對主播和商家的監管,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其次,提高行業的門檻和標準,讓更多有實力和有才華的人能夠進入這個行業,並推動其健康發展。

直播帶貨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方式,改變了購物習慣,也改變了商家的銷售方式。需要更多理性思考和規範管理,以確保這個行業能夠健康、穩定地發展。

財富越來越不平均流進少數人口袋裡,大量的實體店入不敷出,只能被迫關門,地攤經濟萎靡不振,小商小販賺不到錢。

上班族要麼失去工作,要麼工資越來越低。這一切都讓人們對社會的發展和未來充滿擔憂。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直播電商的崛起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既有利也有弊。直播為頭部主播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銷售額,但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中小賣家在直播電商中難以獲得足夠的曝光和資源,導致他們的利潤受損。

消費者追求便宜,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所當然的。然而,這種追求便宜的行為也加劇了生產鏈上的矛盾。賣家面臨著原材料、物價、人力成本上漲的壓力,但消費者對於產品價格的期望卻逐漸升高。這種矛盾使得讓利的幅度變得越來越有限,影響了賣家的盈利空間。

直播電商壟斷的問題也日益顯現。雖然任何人都可以進行直播,但只有少數頭部主播能夠真正帶貨成功。名人效應讓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知名主播推薦的產品,而這又使得其他小賣家很難獲得曝光和機會。

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和直播電商的崛起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越來越多的明星和名人選擇離開傳統行業,加入直播電商,這使得傳統行業受到衝擊,而財富則更加集中在少數成功的個體手中。

總的來說,直播電商帶來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效率的提升,但也引發了社會和經濟方面的一系列問題。社會需要在保障公平競爭的前提下,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以促進可持續和平等的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