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和「考編」同時上岸,究竟該選哪個?過來人的建議很中肯

甜橘媽媽 發佈 2023-11-15T00:29:41.252115+00:00

考研、考公和考編成為了大多數學生畢業選擇的「老三樣」,特別是在大學生就業嚴峻的當下,學生只有擁有較高的學歷和突出的實力,才能在就業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如果能成為體制內人員,更是一件全家歡呼的事情,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可觀,社會地位高。

考研、考公和考編成為了大多數學生畢業選擇的「老三樣」,特別是在大學生就業嚴峻的當下,學生只有擁有較高的學歷和突出的實力,才能在就業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如果能成為體制內人員,更是一件全家歡呼的事情,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可觀,社會地位高。

總體來看,考公、考編和考研都是學生積極上進的表現,無論哪一個上岸都很不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登上熱搜榜—如果考研和考編同時上岸,學生應該選擇哪個?

這個問題和之前出現得「40萬退伍費和一個鐵飯碗,退役老兵該選擇哪一個」有些相似之處。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生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該選40萬退伍費還是鐵飯碗?

服役10年左右的老兵退伍後,會得到一系列補助,每個地區經濟情況不同最後到手的經濟補助也有所不同,大概在40萬左右。

當然了還有第二種選擇,就是地方會根據實際情況為老兵安排工作,基本上是體制內的鐵飯碗。這就需要老兵做出一個選擇,是要40萬經濟補助還是鐵飯碗?沒想到老兵們的選擇如出一轍,基本都願意要一份穩定的工作 。

原因很簡單,40萬雖然不少,但是在當下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里,物價上漲,40萬很快就會花掉,晚年生活難以保障。

第二點退伍老兵年齡早已超過了35歲,不符合多數公務員崗位要求,想要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很難。

第三點多數人認為一個鐵飯碗是花40萬也得不來的,姑且不算在職期間的工資,光是退休後的退休金和福利待遇就不止40萬。因此不選40萬退伍費,而是選一份穩定的工作。

考研和考編同時上岸,到底該選哪個?過來人的話很中肯

學生在大三時就做好了考編或考研的準備,也有一些學生一邊備考編制,一邊備考研究生,天資聰慧加上後天努力,考研和考編同時上岸了,令人羨慕。

接下來就面臨一個「甜蜜的選擇」,要繼續讀研還是進入體制內,直接工作。過來人對此從多個方面分析,並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很中肯。學生可以對號入座。


從就業角度出發。

當下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了現實,體制內工作穩定,福利待遇高於私企,成為了多數學生的選擇,而且多數父母也比較青睞於子女成為公務員。不光不必擔心未來生活,臉上也很有光。


學生還要想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麼?若是為了提高學歷,在日後就業更有優勢,在選擇公務員崗位上有更多選擇權(多數公務員崗位只為研究生開放),那麼不如直接選擇編制,儘早參加工作積累工齡,增加收入。

而且研究生畢業還得兩三年時間,學生數量增多,增加了就業難度,到時候想要進入體制內難度只會更大。


從公務員崗位優劣來考慮。

如果學生一心想著飛黃騰達,或者說願意在大城市發展,那麼就要選考研,因為公務員雖然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但是收入水平一般,還有可能被招錄到偏遠山區工作,環境艱苦,不符合學生的要求,若是工作一段時間堅持不住而離職,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就業優勢方面考慮。

本科生考公優勢小,並且可選擇的崗位少,基本逅只能從事基層工作,想要獲得更高崗位和報酬,需要工作多年,在工作中表現優秀,還要等適當的時機。

如果是研究生畢業,再考編,或許就有不同的結果,學歷和能力的優勢有可能直接進入機關,成為幹部後備人員,工作崗位和地區選擇也更加有優勢。


考研和考編各有利弊,學生要學會量體裁衣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考研和考編同時上岸,學生只能二選一,到底選哪個才算是正確的?其實很簡單,從自身出發,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未來規劃是什麼,然後做出選擇。不要盲從,更不要攀比。


最後筆者認為無論學生選哪一個,都證明學生是優秀的,畢竟考研和考編都不容易,沒有付出努力和汗水是無法上岸的。

今日互動話題:你認為考研和考編同時上岸,應該選哪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