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寧格勒:俄國飛地,曾是普魯士的都城,為何沒有德意志的影子

江湖小曉生 發佈 2023-11-15T04:40:46.525638+00:00

俄國地大物博,坐擁1709萬平方公里,是目前地球上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這麼大的地盤上,有那麼一小塊地,顯得有點兒不合群,這便是加里寧格勒。為啥說它不合群呢?因為加里寧格勒,壓根就不跟俄羅斯接壤,是一塊正兒八經的飛地。它夾在立陶宛和波蘭之間,面積約1.51萬平方公里。

俄國地大物博,坐擁1709萬平方公里,是目前地球上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這麼大的地盤上,有那麼一小塊地,顯得有點兒不合群,這便是加里寧格勒。

為啥說它不合群呢?因為加里寧格勒,壓根就不跟俄羅斯接壤,是一塊正兒八經的飛地。它夾在立陶宛和波蘭之間,面積約1.51萬平方公里。這地方距離波蘭的華沙約400公里,距離德國柏林約600公里,距離莫斯科卻有1200多公里。

既然與俄國相去甚遠,又不跟俄國連成一片,為啥加里寧格勒還能成為俄國的地盤呢?而且還是俄國唯一一塊飛地。


加里寧格勒,原名柯尼斯堡,是普魯士的首都。

這地方原來是普魯士人的聚居地,1226年波蘭王子康拉德公爵,邀請條頓騎士團東征,征服了這片地區,在這裡建立了柯尼斯堡。

由於條頓騎士團此前從神聖羅馬皇帝那兒討來了一份詔書,東徵得到的地盤,都歸條頓騎士團所有。因此這次東征以後,他們便在普魯士建立了條頓騎士團國,首都便是柯尼斯堡。是波蘭王國的附屬國。

1525年,條頓騎士團國宣布世俗化,普魯士公國由此成立,柯尼斯堡自然成了該公國的首都,王室為霍亨索倫家族。無奈,條頓騎士團建立了普魯士公國的雛形,結果卻連一塊立錐之地都沒有了。

到了1701年,腓特烈在柯尼斯堡加冕稱王,普魯士公國晉升為普魯士王國。這個時候霍亨索倫家族便將都城遷徙到了柏林,至於原來的普魯士公國,則成了普魯士省,而柯尼斯堡則成了普魯士省的首府。

雖說柯尼斯堡是普魯士王國的發源地,奈何此時的普魯士更希望能向歐洲腹地挺進,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地盤,顯然柯尼斯堡的邊緣位置,已經不能滿足霍亨索倫家族的野心了。

由此可見,在此之前,柯尼斯堡,一直都是普魯士的地盤,和俄國人還真沒什麼關係。但是從18世紀中葉開始,柯尼斯堡逐漸進入了俄國人的視線當中。此後歷經3次相遇,柯尼斯堡正式成了俄國的一部分。

第一次相遇,七年戰爭時期。

1758年,沙俄在七年戰爭中,還真的短暫占領過柯尼斯堡,但很快又被普魯士王國給搶回去了。這是俄國人第一次正式接觸到柯尼斯堡。

第二次相遇,反法同盟時期。

1806年,普魯士王國的大軍被拿破崙一頓揍,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只好從柏林一路退敗到柯尼斯堡抵抗法軍的進攻。

關鍵時刻,10萬俄軍前來為普魯士助陣,這也是俄國人第二次與柯尼斯堡接觸。不過很可惜,拿破崙太強了,法軍還是占領了整個普魯士。普魯士也不得不割讓了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法國,才勉強復國。

第三次相遇,二戰後。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正式將普魯士王國改成了德意志帝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柯尼斯堡依舊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手裡。

1919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一戰中被協約國擊敗,德國組建魏瑪共和國。柯尼斯堡雖然還在德國手裡,卻已經被「但澤走廊」給分割開了。但澤走廊是德國割讓給波蘭的,柯尼斯堡自此成了德國的一塊飛地。

二戰時期,德國拿下但澤走廊,閃擊波蘭,這麼一來柯尼斯堡和德國本土再次連成一片。不過1945年,二戰結束後,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於德國是戰敗國,因此國土被瓜分得四分五裂。其中柯尼斯堡地區,被蘇聯占領,這是俄國人和柯尼斯堡的第三次相遇。不過這次相遇,是異常慘烈的。


三步走原則,讓這裡徹底俄化。

這是沙俄征服土地一般採用的辦法,沒想到二戰以後,這一傳統,蘇聯也完美地繼承了下來。

第一步,征服這片土地。

1944年,蘇軍炮轟柯尼斯堡,大量德國人逃離了這裡。數日後,蘇軍進城,發現這裡已經被炸成了一片廢墟。

自此,俄國人正式征服了這片土地。1946年,為了紀念蘇聯話事人之一加里寧,蘇聯將這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由於當時立陶宛是蘇聯的一部分,所以加里寧格勒與蘇聯本土是接壤的,並不是一塊飛地。

第二步,趕走或除掉這裡的原住民。

由於德國人突圍成功,大量當地德國人逃離了柯尼斯堡,不過依舊有10幾萬人遭到俘虜。這些人可沒有資格繼續生活在這裡,不是就地處決,就是被送到西伯利亞挖礦了。

因此,這個普魯士的龍興之地,再也看不到半個德意志人。而且這裡的德意志建築也都被摧毀,因此加里寧格勒完全迎來了新生。

第三步,遷徙本國國民前來定居。

這是征服一片地區以後,最直白的辦法。蘇聯將克里米亞的韃靼人趕走,遷徙了大量俄國人到克里米亞定居,這才有了後來投票90%多的情況。

當年沙俄征服外東北的時候,也是轉移了大量俄國人前往定居,給了他們大片土地。這才使得沙俄在外東北站穩了腳跟。

所以說遷徙俄國人前往加里寧格勒定居,成了蘇聯征服這片土地的最佳辦法。那麼問題來了,為啥不直接遷徙立陶宛人來這裡定居呢?畢竟兩地文化相同,又靠的近。


蘇聯分財產的時候,不太公平。

加里寧格勒距離俄國那麼遠,距離立陶宛最近,大家都是蘇聯的成員國。可偏偏蘇聯將加里寧格勒分給了蘇俄,這就顯得太不公平了。

雖說都是自己的兒子,但是有些兒子是親生的,有些兒子則是抱來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1991年分家的時候也一樣,為什麼俄國能分到蘇聯絕大多數家產?無論是工業設施、蘑菇還是土地,都是所有加盟共和國中最多的,親兒子就是親兒子。

所以很多人說沙俄、蘇聯和俄國,是有本質區別的,還有人說,沙俄犯下的錯,立陶宛、拉脫維亞、喬治亞等等這些小國家也一樣要負責,因為他們也是沙俄的一部分。

其實這就有點雙標了,有好處的時候,俄國一家獨大,要背鍋的時候,就開始扯大家要均分了,你說這有道理嗎?

無論是沙俄還是蘇聯,其實俄國永遠都是主體,俄國人永遠都是主體民族。沒有這個主體,沙俄和蘇聯是很難建立起來的。俗話說,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享受了服務,也得承擔相應的義務才是。


飛地的由來。

加里寧格勒是在1946年分給俄聯邦的,那時候蘇聯很大啊,包括立陶宛在內的,都是他們的地盤。因此不存在飛地的問題。

可1991年,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下崗前幾個月,就出來單幹了,這事兒直接導致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加里寧格勒和俄聯邦分開了!

幾個月以後,老大哥徹底下崗,加里寧格勒自然就成了俄國的一塊飛地了。時至今日,這裡已經完全沒有了德意志的任何影子,滿大街都是俄國人和俄國建築,恍惚間,讓我想起了海參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