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2023年度中期回顧

畢馬威kpmg 發佈 2023-11-15T09:13:35.010355+00:00

2023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場概況✥註:分析以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為基礎。▲資料來源:彭博及畢馬威分析,包括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公司)但不包括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或「空白支票公司」)。

2023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場概況

✥註:分析以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為基礎。

▲資料來源:彭博及畢馬威分析,包括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公司)但不包括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或「空白支票公司」)。

全球前五大證券交易所

✥註:[1]分析以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為基礎。

[2]美元兌港幣匯率為7.75。

▲資料來源:彭博及畢馬威分析,包括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公司), 但不包括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或「空白支票公司」)。

2023年下半年全球IPO市場展望

劉國賢

資本市場及執業技術主管合伙人

畢馬威中國

全球IPO活動於2022年底大幅放緩,並於2023年持續低迷。此趨勢歸因於通脹壓力和利率上升等因素,而2023年初金融市場不穩的出現則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

然而,現在有跡象表明情況可能正在改善。隨著美國聯儲局最近於連續多次加息後首次宣布暫停加息,預期貨幣政策的不穩定性將會減少,有望推動IPO申請人在2023年下半年重拾上市步伐。

A股IPO市場:2023年上半年概要

A股IPO活動仍然穩健

  • A股IPO市場的交易宗數略有增長,但由於缺乏大型上市項目的支持,募資總額較2022年上半年減少30%。
  • 儘管募資總額有所下降,但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募資金額和交易宗數計繼續領先全球同業,分別位踞全球證券交易所的首位和次位。

北交所表現亮眼

  • 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自2021年11月開始交易以來表現一直穩步提升,並於2023年上半年取得出色表現,以交易宗數和募資總額計較2022年上半年增加一倍以上。北交所的成功為中國內地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註:除另有註明外,以上分析基於WIND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包括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公司))

✥註:除另有註明外,以上分析基於WIND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包括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公司))

* 上述統計數據不包括從北交所轉到科創板或創業板的公司。

A股IPO行業分布

在2023年上半年的A股市場中,工業市場以募集資金和交易宗數計均貢獻最多

A股前十IPO項目中有三家來自能源及天然資源,令這行業在2023年上半年成為以募資金額計排名第三的行業。

✥註:除另有註明外,以上分析基於WIND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 (包括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公司))

* 上述統計數據不包括從北交所轉到科創板或創業板的公司。

A股前十大IPO項目

* 指房地產信託基金上市(「REITs」)

✥註:除另有註明外,以上分析基於WIND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 (包括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公司))

▲資料來源:Wind及畢馬威分析

A股上市申請

✥註:除另有註明外,以上分析基於WIND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包括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公司)) 。在科創板正在處理的申請人包括中止審查的申請。根據以往情況,此類上市申請將在申請人提交更新的財務信息後恢復審查。

▲資料來源:Wind及畢馬威分析

與以往期間相比,科創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個案有所減少,但仍有約50%正在處理的上市申請來自這兩個上市市場。

工業市場信息技術媒體及電信業仍然是A股IPO申請中排名較前的行業,約占正在處理申請量的70%

2023年下半年展望:A股市場

IPO上市申請仍然穩健

  • IPO上市申請仍然穩健,有超過1,000宗正在處理的上市申請。註冊制全面實施後,預計將有助促進上市流程。

支持性政策出台

  • 政府已承諾推行政策措施,旨在推動中國內地的經濟復甦。

劉大昌

資本市場合伙人

畢馬威中國

我們預計中國內地將繼續靈活施政以支持經濟復甦,包括通過監管改革完善A股的募資環境,有望於未來幾個季度進一步推動A股市場的發展勢頭。

香港IPO市場

香港IPO市場:2023年上半年概要

募資金額保持水平

  • 香港IPO活動今年開局發展緩慢,但第二季度的平均募資額比第一季度有所回升。除此之外,與2022年上半年相比,交易宗數和募資總額均出現輕微增長。
  • 特專科技公司制度已於2023年3月31日生效,並在第二季度迎來首家特專科技公司的上市申請。

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

  • 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在本季度推出,允許投資者互換港幣和人民幣買賣由同一個發行人發行的證券。
  • 新的雙櫃檯模式增加於雙櫃檯買賣證券的流動性,同時收窄兩個櫃檯之間的價差,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領先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

✥註:基於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包括以介紹形式上市的公司,不包括SPAC上市項目和GEM轉往主板的公司

▲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及畢馬威分析

香港IPO市場活動

✥註:基於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包括以介紹形式上市的公司,不包括SPAC上市項目和GEM轉往主板的公司

▲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及畢馬威分析

香港IPO行業分布

在2023年上半年排名前10位的IPO交易中,有三宗來自消費品市場,其中包括至今最大額的交易,導致消費品市場在今年上半年以募資金額計成為排名最前的行業

✥註:基於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包括以介紹形式上市的公司,不包括SPAC上市項目和GEM轉往主板的公司

▲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及畢馬威分析

香港前十大IPO項目

✥註:基於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數據,包括以介紹形式上市的公司 ,不包括SPAC上市項目和GEM轉往主板的公司

▲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及畢馬威分析

2023年下半年展望:香港 IPO市場

IPO申請宗數穩健

  • 香港的新股市場仍然穩健,現有超過110名申請人等待上市,足以推動2023年下半年市場回升。

特專科技公司

  • 預期2023年下半年出現更多特專科技公司。

朱雅儀

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伙人

畢馬威中國

《上市規則》第18C章旨在幫助特專科技公司(例如人工智慧、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以及半導體等)連接香港龐大的資金池,以助它們開發技術並促進商業化,讓科技普及到廣泛的大眾。

長遠來看,新科技公司有望成為香港IPO市場的主要推動力。


本文內容僅供一般參考用,並非針對任何個人或團體的個別或特定情況而提供。雖然我們已致力提供準確和及時的資料,但我們不能保證這些資料在閣下收取時或日後仍然準確。任何人士不應在沒有詳細考慮相關的情況及獲取適當的專業意見下依據所載內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內容均不應被視為正式的審計、會計或法律建議。

©2023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及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均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國際及其關聯實體不提供任何客戶服務。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 中國合夥制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企業諮詢 (中國) 有限公司 — 中國有限責任公司;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 香港合夥制事務所。版權所有,不得轉載。畢馬威的名稱和標識均屬於畢馬威國際的商標或註冊商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