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晶片戰!韓國的三板斧啞火,三星、SK海力士率先頂不住了

科技無過節 發佈 2023-11-15T12:41:47.788876+00:00

在過去幾年中,美方一直對中國自主晶片採取限制措施。乃至現在四年時間已經過去,美方的限制措施仍在不斷加碼,試圖全面封鎖中國自主晶片的發展。然而戲劇性的一幕開始出現了。這樣的限制政策並沒有阻止中國在晶片領域取得進步和發展,反而刺激了我們不斷地取得新突破。

在過去幾年中,美方一直對中國自主晶片採取限制措施。乃至現在四年時間已經過去,美方的限制措施仍在不斷加碼,試圖全面封鎖中國自主晶片的發展。

然而戲劇性的一幕開始出現了。這樣的限制政策並沒有阻止中國在晶片領域取得進步和發展,反而刺激了我們不斷地取得新突破。反倒是美國企業及其一些所謂盟友受到了嚴重的損失。

英特爾、高通等美國晶片巨頭的業績紛紛出現了大幅下滑,然而,最受影響的要數韓國晶片企業。

三星在今年前兩個季度中,其利潤經歷了慘重的暴跌,連續兩個季度雙雙下降超過90%。有外媒甚至直言:中美晶片之爭,最先倒下的居然是韓國。

要知道的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存儲晶片、智慧型手機和電視製造商,三星電子在韓國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被譽為韓國經濟的基石。

三星電子在韓國一直以來都表現出色,公司業務涉及廣泛,包括LED屏幕製造、手機製造、存儲晶片以及晶圓代工等領域,成為了全球巨無霸級企業。尤其是在半導體業務中取得了重要突破,為三星帶來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然而,韓國作為美方晶片限制的一個重要棋子,正面臨著嚴重的後果和連續的挫折。這一限制措施給韓國的科技產業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今年一季度三星電子業績報告顯示:三星電子的業績不盡如人意。營收為63.75萬億韓元,比去年同期的77.78萬億韓元下降了18%,環比下降了10%(上一個季度為70.46萬億韓元)。

同時,營業利潤為6402億韓元,同比下降了95%。這是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三星電子首次季度營業利潤跌至1萬億韓元以下,創下了歷史新低。

面對業績下滑的挑戰,三星電子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他們宣布對存儲晶片進行減產,這也是自1998年金融危機以來三星首次正式進行減產。這一舉措旨在調整產能,以應對市場需求的下降,同時降低庫存壓力。

然而這樣的措施,並沒有使情況好轉,反而情況更加惡劣。根據韓聯社旗下財經新聞機構Infomax的調查,韓國券商分析師平均預測,2023年第二季度(4-6月),三星電子的整體營業利潤預計為1004億韓元(約合765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09萬億韓元暴跌了99.3%。

在這其中,受晶片業務拖累,三星電子負責晶片業務的裝置解決方案事業部(Device Solutions,DS)面臨著巨大營運的壓力。預計二季度該事業部的營業利潤虧損可能達到3萬億至4萬億韓元。

同時,作為存儲晶片三巨頭的另外一家韓國企業,SK海力士,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的營收額同比下降了58.1%,僅為5.08萬億韓元,SK海力士的運營虧損達到3.4萬億韓元,淨虧損達到2.58萬億韓元。(淨虧損率51%)

而去年同期該公司還實現了2.86萬億韓元的盈利。這意味著SK海力士從盈利轉為了虧損。創下了海力士2012年投入SK集團麾下後的最差業績

據分析師研判,二季度 SK 海力士業績同樣難逃虧損。

在面對連續暴跌的利潤情況下,韓國媒體對三星和SK海力士的表現感到極度失望,甚至直接使用了"韓國企業的恥辱"來形容它們的境況。

然而,在韓國存儲晶片崩盤的背後,實際上涉及到美方的身影。近幾年韓國企業積極配合美方晶片限制,導致自己不斷承受損失。這一觀點在韓國媒體和一些觀察家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韓方一些親美人士認為,韓國企業業績暴跌的原因,是由於晶片形勢下行,存儲晶片需求持續下滑。同時也與市場本身的周期性波動密切相關。隨著減產效應逐步顯現、全球晶片市場需求回升,韓國晶片企業將出現回溫。重回巔峰!

然而一些韓國媒體卻認為,全球缺芯突然向晶片過剩轉變,美方晶片限制以及競爭加劇才是其根本原因。

首先是美方直接干涉晶片行業,導致全球晶片產業的秩序發生了變革,國際合作規則迅速土崩瓦解,由於美方的各種限制,造成前兩年各國企業擔心受到波及,對晶片瘋狂囤貨,造成晶片出現緊缺,於是各晶片廠家紛紛開始擴建擴產,最終導致晶片過剩。

其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來自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加劇,美方的晶片限制迫使中國重視晶片自主研發,並引發了國內晶片建設的熱潮。特別是在存儲晶片領域,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等中國企業近年來不斷突破技術,甚至已經趕上了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競爭對手。

儘管如此,三星似乎並沒有意識到當前的局勢,仍在加速推進在美國的投資建廠計劃。三星美國晶片業務負責人韓鍾熙更是表示:「三星想要成為美國工業的基石」。

另外,韓國企業還被要求不得擴建中國大陸地區現有產能。本來憑藉著在中國市場本土化經營多年的經驗,還能有著一戰之力,然而一旦脫離中國製造再以進口的方式進入中國,這種情況將導致三星和SK海力士在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中國市場中完全失去競爭優勢。

於是,韓國媒體《先驅經濟》更是發表文章批評稱,三星等企業高層就是「恥辱中的恥辱」至此,也有一些西方媒體也認為,中美的晶片之爭,最有先倒下的可能就是韓國。

其實,晶片的困境,其實只是韓國企業的一個縮影。晶片、OLED屏幕、三星手機一直被認為韓國的三板斧,然而前兩年由於華為被美方的限制,給予了三星手機喘息幾年的機會。

如今,OLED屏幕方面,市場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柔性OLED的出貨量占比預計超過50%,首次超過韓國。這同樣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標誌著中國OLED已經趕超韓國。同樣給予了三星顯示、LG Display等企業迎頭痛擊。

最後:韓國部分企業一向站到對抗最前沿,曾經多麼的不可一世,然而這次鷸蚌相爭漁翁不僅沒有得利,反而成了被殃及的池魚!也難怪連自家的媒體也開始醒目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