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被裁定以種族招生違憲卻加劇種族分裂!亞裔絕非最大受益者?

王冰汝 發佈 2023-11-15T13:23:11.561907+00:00

平權法案在很多領域都有涉及,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是旨在增加黑人、西班牙裔和其他少數族裔學生數量,使大學學生群體更具有包容性和多樣性的政策。

6月29日,美國最高法院做出裁定,私立和公立學院和大學不得將種族作為錄取因素,這也意味著大學招生依據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被廢除。平權法案在很多領域都有涉及,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是旨在增加黑人、西班牙裔和其他少數族裔學生數量,使大學學生群體更具有包容性和多樣性的政策。但這並不意味著學院和大學會直接根據種族錄取,而是在對申請進行整體評估時,除了成績、課外活動和考試成績外,他們還會考慮種族。

路透社報導稱,美國大學招生諮詢協會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受訪學校表示種族對招生有「相當大」或「中等」影響。超過一半的人表示種族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現在,高等教育機構將不再被允許將種族作為招生的一個因素。那麼美國高校未來招生的依據是什麼?誰是這次最高法院裁決的受益者呢?

案件始末

這項裁決是「學生公平招生訴北卡羅來納大學」和「學生公平招生訴哈佛大學」兩個案件的結果。這兩個案件都由反平權行動組織學生公平招生(SFFA)提出。這個組織由保守派法律策略師愛德華·布魯姆 (Edward Blum) 領導。自2014年成立以來,SFFA已代表學生及其家長提起 20,000多起訴訟,聲稱學生因種族原因而未被重點大學錄取。

2014年11月17日,學生公平招生組織(SFFA)代表一群被哈佛大學拒絕的匿名亞裔原告向聯邦地區法院提起針對哈佛大學的訴訟。這群亞裔學生被哈佛大學拒絕錄取,並聲稱這是因為他們的種族。

儘管哈佛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但它接受聯邦資助,因此受到 1964 年《民權法案》第六章的約束,該法案禁止種族歧視。學生們稱哈佛實行了「種族平衡」的軟配額,人為壓低了哈佛錄取的亞裔美國申請者數量。儘管亞裔美國人申請者的數量以及亞裔美國人的人口規模逐年急劇增加,但是哈佛錄取的人數依舊變化不大。因此,哈佛大學就是在種族歧視。

而在學生公平招生訴北卡羅來納大學一案中,SFFA代表了被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拒絕的白人和亞裔美國學生,他們聲稱北卡羅來納大學在申請中優先考慮種族,並獎勵代表性不足的少數族裔學生。因為北卡羅來納大學是一所公立大學,所以SFFA稱這違反了《民權法》第六章,該法案禁止公立學校在招生過程中歧視學生。

兩所大學都否認了歧視,表示種族僅在少數情況下具有決定性,並且認為禁止平權法案將導致校園內少數族裔學生的數量大幅下降。哈佛表示十年間,亞裔學生的錄取比例從17%增加到 21%,而亞裔美國人約占美國人口的6%。

在下級法院的訴訟中,法官一直做出的都是有利於學校的判決。因此,SFFA是一路上訴到了最高法院,向最高法院提交了兩份請願書,要求推翻平權法案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2003年的格魯特訴布林格案(Grutter v. Bollinger)。格魯特訴布林格案起因是一名即將進入密西根大學法學院的學生聲稱,她被拒絕入學是因為學校給予某些少數群體更大的入學機會。該校承認其錄取程序有利於某些少數群體,但辯解稱確保來自少數群體的學生達到「臨界數量」符合國家的迫切利益。法院認為,有利於「代表性不足的少數群體」的學生錄取程序並不違反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只要它在對申請人進行單獨評估時考慮其他因素,並不把種族因素作為唯一。

作為回應,哈佛大學提交了一份反對意見書,請求最高法院駁回SFFA的請願書。而作為支持平權法案的拜登政府,他們也敦促最高法院駁回此案上訴,但最終最高法院在2022年1月24日批准了這兩份請願書。

歷史性裁決

2023年6月29號,根據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採用的基於種族的招生政策違憲。在涉及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案件中,法院保守派多數以6比3的結果做出了有利於原告學生公平招生 (SFFA) 的裁決。在針對哈佛的案件中,同樣是6位保守派法官支持原告,大法官傑克遜因為迴避此案,所以最終票數是6:2。這個投票格局和現在最高法院的分配其實是一致的,現在最高法院有六名保守派法官,三名自由派法官。

在多數意見中,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表示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不考慮種族、膚色或國籍的任何差異」,因此必須適用於每個人。羅伯茨法官寫道,「消除種族歧視意味著消除所有的。」「因為平等保護條款的保證不能在應用於一個人時意味著一件事,而在應用於另一膚色的人時意味著另一件事。」

有趣的是,最高法院兩位曾經受益於平權法案的黑人法官,在判決中卻展現出了完全對立的立場。

75歲托馬斯法官是目前最高法院任職時間最長的法官,也被視為最保守的一位,是平權法案的尖銳批評者;52歲的傑克遜則是拜登任命的新任法官,是多元化的支持者。

在托馬斯58頁的意見書中,他用了7頁來批評傑克遜的異議。托馬斯寫道:「在傑克遜看來,我們陷入了一個根本性的種族主義社會,奴隸制的原罪和對美國黑人的歷史壓迫仍然決定著我們今天的生活。傑克遜建議通過必要的種族手段,重新分配社會財富,以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所有這些都是根據種族指標來判斷,我對此強烈不同意。」

傑克遜的反對意見書28頁:在美國公民的健康、財富、福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種族差距。允許大學考慮申請者種族具有普遍的好處,因為這樣可以縮小這些差距,促進平等。堅持要求大學在招生過程中避免使用種族因素,並不能消除這些巨大差異。今天,通過法律命令宣布所有人都是「色盲」,但在法律上認為種族無關緊要,並不意味著生活中也是如此。

托馬斯的意見書18次提到傑克遜,他回應說:「傑克遜法官利用她對種族統計關係的廣泛觀察,以及對健康、財富、福祉選擇衡量標準,把所有黑人標記為受害者,她這樣做對我來說是難以理解的。我不能否認美國黑人的偉大成就... 但每一個個人是他們獨特經歷、挑戰和成就的總和。重要的不是他們面臨的障礙,而是他們選擇如何面對這些障礙。他們的種族,不應該為他們生活中發生的一切負責(無論好壞)。相反,基於個人膚色而完全排除個人選擇的短時世界觀,無異於種族決定論。」

美國總統拜表示,最高法院當天的裁決終結了美國高校招生時依據的平權法案,這是巨大的倒退,他對此強烈、強烈反對。

「許多人錯誤認為,平權法案可以讓不合格的學生優先於合格的學生被錄取。但並不是這樣,這不是大學招生的方式。相反,大學制定了入學標準。每個學生都必須達到這些標準。只有在滿足大學要求的標準之後,除了成績以外,還要考慮其他因素,例如種族。」

拜登說多元化是美國最大的優勢之一。雖然最高法院可以作出裁決,但它不能改變美國的立場和理念,拜登呼籲不能讓這項裁決成為最終決定,他還提出了一項新的招生標準建議:大學在選擇合格申請者時,應考慮學生所克服的「多元化逆境」。

那麼接下來,美國大學的招生標準將受到什麼影響呢?

誰是最終獲益者?

從表面上看亞裔確實是這次最高法院裁決的受益者。學生公平招生組織(SFFA)的代表楊凱文說:「長期以來,亞裔美國人一直努力爭取被接受和認可,為建設這個國家的基礎做出的貢獻得到承認,並在社會中占據應有的地位。最高法院的決定,開啟了亞裔美國人歷史傳奇的新篇章。」

但在美國,大部分的亞裔其實並不贊同楊凱文的觀點。一項2022年對美國亞裔選民的調查發現,69%的亞裔選民支持平權法案。

不過亞裔中,又出現了分化。超過八成的韓裔和印度裔支持平權法案,而華裔只有59%。其實最高法院的裁決,暴露出了亞裔社區內部的裂痕, 不少來自東南亞的移民和後裔,比如柬埔寨、越南的難民,感覺自己完全被邊緣化了。如果沒有平權法案的幫助,這些生活在底層的亞裔很難脫穎而出。

《華盛頓郵報》的一項分析發現,在不同程度禁止平權法案的州(加州、華盛頓州、密西根州、內布拉斯加州、亞利桑那州、俄克拉荷馬州、新罕布夏州、佛羅里達州、愛達荷州),白人和亞裔學生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拉丁裔和黑人學生比例相應下降。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伯克利分校亞裔人數未來,他們的亞裔學生一直保持較高比例,但菲律賓、夏威夷原住民學生比例卻嚴重不足。

加州眾議院議員趙美心(Judy Chu)說,取消平權法案「不是勝利」。最高法院的判決不太可能改變精英院校錄取亞裔美國人的淨人數,但來自低收入、有難民或土著背景的亞裔學生將遇到更多的錄取障礙。

這起案件原告,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總裁Edward Blum,是一位猶太人、白人。有批評者認為他是把亞裔當槍使,因為只有爭取到亞裔的支持,這起訴訟才能夠獲勝,而最終的贏家是白人。

在判決意見書中,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就批判被告哈佛和北卡大學招生過程難以捉摸、不透明。但不以種族為依據的話,招生制度就透明了嗎?一些美國高校預計他們未來對考試成績、排名這些標準化指標的依賴會降低,而對推薦信、申請文書這些主觀體現個人素質的材料會更加重視。其實這是與平權法案反對者想要看到的結果恰恰相反!因為以後美國高校的招生標準會越來越主觀。

還有一個關鍵是,就算種族在申請中被刪除了,但是以其他形式體現種族是被允許的。大法官羅伯茨特別寫道:這份意見書中的任何內容都不應被解釋為禁止大學考慮申請人對種族影響其生活的討論。(細節是魔鬼啊!)

但是問題來了,你怎麼知道大學是基於一篇體現個人魅力的文書,還是基於文書里提到的種族來錄取申請者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教授桑德直言不諱地告訴紐約時報:大學招生會作弊!申請人父母是誰,他們是否是校友,他們能夠捐款多少,這些大學錄取因素並沒有被取消。

因此最高法院禁止平權法案,但卻並沒有為美國高校帶來許多大學希望的多樣性。不僅如此,最高法院還為軍事院校破例:美國軍事院校仍然可以按照種族來招生, 因為法官們認為這些學校具有潛在的獨特利益,平權法案有助於國家安全。

還有一類美國大學,也受到了這次最高法院裁決的影響,那就是傳統黑人大學(HBCU),他們是1964年專門為黑人設立的最高教育機構,全美又105所此類大學。有美國黑人中的哈佛之稱的霍華德大學,校長弗雷德里克(Wayne Frederick)表示,最高法院的平權法案的裁決是一個不幸的決定,未來黑人大學可能會承擔更大的負擔,招生決定也會更加複雜。

因此即將出現的情況可能是,申請美國常青藤的黑人學生減少,但是申請傳統黑人大學的黑人學生人數激增,導致黑人大學錄取率下降,黑人學生上學更難了。一種無形的種族隔離正在加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