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糖為什麼會「跳」?童年疑問終於解開了!

隴南成縣發佈 發佈 2023-11-15T13:55:08.763949+00:00

每逢閒暇時光,和小夥伴們一起去小賣店買各種口味的零食,互相分享、一起品味,實在是太快樂了。跳跳糖的發展故事還被寫成了一本書,名為《Pop Rocks: The Inside Story of America's Revolutionary Candy》,裡邊詳細記錄了跳跳糖的發明伊始和研發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下。

來源:新湖南

對許多人來說,童年時期最難忘的回憶之一,莫過於那些各式各樣的美味零食。每逢閒暇時光,和小夥伴們一起去小賣店買各種口味的零食,互相分享、一起品味,實在是太快樂了。

隨著年歲增長,有些童年零食已經停產不再售賣,有些則只能在街頭巷陌的小店裡才能尋到蹤跡,但總有那麼一些零食,時隔多年仍舊備受人們喜愛,讓人難以忘卻。跳跳糖就是其中之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還記得第一次吃到跳跳糖時,舌頭上傳來噼里啪啦的「跳躍」感受,讓人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般驚奇不已。跳跳糖真的能「跳起來」!為什麼會這樣?

01

跳跳糖的發明歷史

在解釋跳跳糖為什麼會跳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

跳跳糖的發明其實是一個意外。1956年,當時美國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 Corporation)的食品化學家威廉·米切爾(William Mitchell)打算製作一款「速溶可樂糖果」,將其放入水裡就能撲通冒泡,變成一杯可樂。

結果,速溶可樂沒做出來,倒是意外發現了「跳跳糖」這種能在口腔中產生跳動感受的零食。

但是,當時跳跳糖並沒有馬上被大眾所知道,米切爾在申請了產品配方專利後,又經過了 20 年的深入研發。直到 1976 年,跳跳糖才正式作為糖果零食投入市場售賣。由此,跳跳糖開始風靡世界,成為許多人十分喜愛的零食之一。

圖片來源:某購物網站

跳跳糖的英文名為「Pop Rocks」,從發明出來至今,它陸續在美國、西班牙、韓國等多個國家進行研發售賣。1985年,韓國 GF 株式會社購買了跳跳糖的技術和生產設備,才將其第一次引入亞洲地區銷售。

跳跳糖的發展故事還被寫成了一本書,名為《Pop Rocks: The Inside Story of America's Revolutionary Candy》,裡邊詳細記錄了跳跳糖的發明伊始和研發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下。

02

跳跳糖為什麼會跳

跳跳糖的「跳躍」特性,受其製作工藝的影響。

製作跳跳糖,首先要將糖果原料(包括蔗糖、玉米糖漿、香料、水等)按照比例混合,在高溫下融化加熱成滾燙的熱糖漿,這些熱糖漿如果直接冷卻,就會成為普通的硬糖,而想要將糖漿製成跳跳糖,關鍵就在於「高壓環境」。熱糖漿製成後,在尚未冷卻之前,會被放入高壓的二氧化碳環境里,其壓強約為標準大氣壓的 50 倍。接著,對熱糖漿進行充分地攪拌,二氧化碳氣泡就會嵌入到糖漿中,攪拌完畢,將糖漿進行冷卻固化,恢復到常壓狀態。

恢復到常壓的過程中,氣壓和溫度都逐漸降低,二氧化碳氣泡會脹破,冷卻的糖就碎裂成許多小塊,但每個小塊中還有許多未破裂的小氣泡,氣泡中還封存著一些二氧化碳氣體,而且氣壓還比標準大氣壓高。

來源丨thenakedscientists.com

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跳跳糖中明顯的小氣泡結構,大部分氣泡直徑在 225-350 微米之間,十分細小。

當我們食用跳跳糖時,糖衣被唾液中的水分所溶解,氣泡結構的外壁被破壞,封存在裡面的二氧化碳氣體就會釋放出來,氣泡內部壓力突然降低,進而引起糖塊開裂、蹦起,就會產生滋滋的「跳動感」。

來源丨Nancy Foote

03

吃跳跳糖會「炸胃」?

跳跳糖作為一款風靡全球的零食,是不少 80 後、90 後人群童年最珍貴的回憶之一。但你知道嗎,跳跳糖的推廣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剛上市沒多久,就傳出了「吃跳跳糖會導致胃部炸穿」的謠言,引發了大眾的恐慌。

謠言認為,跳跳糖之所以會產生氣泡,是由於酸鹼中和導致的,在當時一個電視廣告中,還展示了一個男孩同時吃了跳跳糖和可樂,突然倒下的場景。

當時的通用食品公司萬分無奈,不得不通過寫信、公開聲明、刊登廣告等方式,來對抗這個莫須有的謠言。

為什麼這種說法是謠言呢?首先,跳跳糖產生氣泡的原理並不是酸鹼中和,而是物理變化;其次,跳跳糖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很少,對人體幾乎沒什麼影響,這些氣體大部分都在食用時從口腔釋放出去,很少會進入到腸胃中,因此完全不用擔心氣體撐破胃部。

而同時吃跳跳糖和可樂,由於可樂會溶解跳跳糖的糖衣,釋放出部分氣體,另外,可樂本身就是碳酸飲料,含有二氧化碳。兩者同時食用,無非是釋放更多二氧化碳,可能引起食用者頻繁打嗝,但要脹破胃部是遠遠做不到的。

總的來說,跳跳糖的特殊口感,讓它從一系列童年零食里脫穎而出,時至今日依舊為人們所牢記,那種氣泡在口腔中迸出破碎的奇妙體驗,也為我們的童年回憶增添了不少樂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