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這麼方便,為什麼國外還在用信用卡?

科技狐 發佈 2023-11-16T12:26:26.487718+00:00

看到這個新聞,老狐才想起,外國人貌似更多使用信用卡,在國內,雖然用信用卡的人也有不少,但顯然不能跟使用行動支付的人相比。

最近有消息報導,微信和支付寶將恢復支持外國信用卡,方便外國遊客來華消費。

*IT 之家

看到這個新聞,老狐才想起,外國人貌似更多使用信用卡,在國內,雖然用信用卡的人也有不少,但顯然不能跟使用行動支付的人相比。

信用卡一般是長 85.6 毫米、寬 54 毫米、厚 1 毫米的特製載體塑料卡片,正面印有發卡機構名稱、有效期、號碼、持卡人姓名等內容。

背面則有晶片、磁條、簽名條,持卡人可以憑信用卡向特約單位購物、消費和向銀行存取現金。

信用卡主要在兩個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

一是允許消費者快速便利地為商品和服務付款,二是信用卡承擔著向消費者提供信用消費的功能。

比如某個銀行批了一張一萬額度的信用卡,用戶可以用這張信用卡,把這一萬元全部花光,怎麼花隨你便。

但這筆錢,需要在限期內還清,如果超過限期,則必須支付一定的利息。

信用卡和行動支付到底哪個更先進,人們一直爭論不休,但要說歷史,信用卡就長多了。

上世紀 20 年代,美國經濟發展迅速,商品種類豐富,商店也用盡各種方法促銷。

但一些價格高昂的商品,例如汽車,消費者很難一下子拿出足夠的現金購買,於是,有商家發明了分期付款。

消費者如果想購買汽車,不需要一次性付清所有款項,可以分成幾個月,每月償還一部分,直到付清所有費用。

對顧客來說,只用原價格的數分之一,就能買下心儀的產品,對商家來說,分期付款促進了銷售,也刺激了消費。

分期付款的本質,是商家對消費者的短期貸款,但這種貸款,完全建立在消費者的個人信用上。

商家不僅要防止消費者違約,還要對顧客進行登記和調查,確保顧客有償還能力,這大大增加了商家的工作量。

1951 年,商人弗蘭克.麥克納馬拉建立了一個組織 Diners Club(大萊俱樂部),消費者只要加入,都可以拿到一張會員卡,可以在會員商店憑卡消費。

對商家來說,這種卡省掉了顧客調查的步驟,每月只需跟 Diners Club 結帳,不需要跟每個顧客結帳,能避免消費者違約的風險。

對於消費者來說,只要一張卡,就能在所有會員商店分期付款,不用每家店都登記個人身份。

1958 年,加州的美國銀行決定借鑑 Diners Club,發行自己的會員卡 BankAmericard。

BankAmericard 的最大創新,就是它允許消費者推遲還款,可以過了限期再還,但必須支付高額利息。

這種設計,讓會員卡變成有利可圖的小額高息貸款業務,它也因此成為歷史上第一張信用卡。

1968 年 10 月,美國銀行召集所有成員行開會,決定成立一家獨立公司,專門負責銀行間的信用卡業務。

這家信用卡公司最初叫 National BankAmericard Inc.,1976 年改名為 VISA()。

其他銀行也開始效仿,1969 年,美國銀行以外的其他銀行也聯合起來,成立自己的信用卡組織 Master(萬事達國際組織)。

信用卡正式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開始風行世界,20 世紀 80 年代,支持智能晶片的信用卡誕生。

1996 年,Europay、Mastercard 和 Visa 共同發布了標準智能晶片規範,並定名為 EMV 晶片,使用加密通信。

進入 21 世紀,信用卡開始與智慧型手機綁定,蘋果和谷歌先後推出自己的手機錢包系統。

相比信用卡,行動支付的發展時間要短很多,卻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反超之勢。

很多小夥伴以為,網上支付是在本世紀才開始,其實,早在 1993 年,國務院就開始啟動關於電子貨幣的「金卡工程」。

2002 年,中國銀聯成立,一年後,淘寶推出支付寶服務,網銀支付的接口承接問題得到解決,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發展。

2010 年後,支付寶迅猛發展,坐穩第三方支付龍頭老大的位置,2014 年,微信憑藉紅包玩法強勢入局,快速蠶食支付寶的市場份額。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形成兩強格局,占據行動支付大部分市場份額,通過「二維碼」等手段,讓行動支付快速流行起來。

作為一種便捷快速的支付方式,行動支付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幾乎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但在外國許多地區,它的普及程度卻較低,人們還是習慣使用信用卡進行無現金支付。

信用卡在國外,其實算是一張無照片的身份證,在很多需要出示身份證辦理業務的地方,信用卡可以配合身份證,實現雙重驗證。

除了驗證身份,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信用卡都能進行交易,這更是現階段行動支付望塵莫及的。

用戶如若到全世界旅行,身上沒有信用卡,就必須到各個銀行兌換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相當麻煩。

有信用卡,基本能實現「一卡在手,走遍世界」,用戶只要帶上印有國際卡組織標記的信用卡,幾乎能在全球任何一地方消費。

即便信用卡在海外遺失,國際卡組織還能提供全球補卡或緊急現金援助服務。

相較信用卡,行動支付的優點,就是通過手機就能完成所有支付手續。

行動支付只需將銀行卡綁定,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輕鬆使用,並且可以查看交易記錄,隨時掌握自己的資金情況。

相對於信用卡,行動支付對商家更為便捷,消費場景更加豐富,商戶覆蓋更為廣闊。

信用卡付款,商家得有一個 POS 機,否則就無法收錢,行動支付只需要一個二維碼,什麼機器都不用。

掃碼支付已經滲透到各級城市的各類形形色色的商戶和網絡電商,解決了 POS 機無法觸達到的小微商戶的盲點。

行動支付的最大優勢,就是從申請、審批到使用,在手機就可以搞定,對用戶的粘性更強,符合用戶對手機的「依賴」習慣。

國內的行動支付之所以能發展如此之快,很大程度上是跳過了信用卡的高速發展階段。

雖然我國在 1985 年就發行了第一張信用卡,但受限於體制和傳統觀念,信用卡支付並沒有發展到歐美的規模。

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全面轉入行動支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正因為我國行動支付發展很快,會有很多人會覺得,行動支付會徹底取代信用卡。

但實際上,信用卡有其固有優勢,行動支付也並非萬能,現階段的行動支付,和信用卡類似於互補並存,不存在誰取代誰。

老狐認為,信用卡不會被拋棄,行動支付不會取代信用卡,他們會長期並存。

世上沒有完美的支付模式,只有多種並存,兼容並包,才是健康的模式。

參考資料:

強強兄弟:「無現金時代」存在危險?為什麼越發達國家,越少使用行動支付?

老董聊卡:信用卡會被「拋棄」嗎?

網絡圖片


編輯:陳展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