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遇丨泰康基金劉宏宇:破解養老灰犀牛,持續提升個人資金的養老屬性

中國財富網 發佈 2023-11-16T18:45:27.329191+00:00

自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落地實施以來,半年時間裡,個人養老金體系建設取得一系列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產品供應不均衡、民眾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

自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落地實施以來,半年時間裡,個人養老金體系建設取得一系列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產品供應不均衡、民眾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

相關數據統計,在當前14億人口中,只有3038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帳戶,不到總人數的5%;其中僅約900多萬人完成了資金儲蓄,人均儲存水平2022元。養老第三支柱的建立,仍道阻且長。

「尤其對年輕人來說,提到養老都覺得很遙遠,更關注財富增值,但其實養老並不是趴在天際的灰犀牛,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等牛群真正清晰出現時,我們必然會無力應對。」泰康基金渠道華北營銷中心總監劉宏宇說。

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是人間理想。在劉宏宇看來,面對社會上越來越大的養老金缺口、越來越低的養老金替代率,如果能從年輕時就做好養老規劃,完成相應的資產儲備和健康儲備,晚晴,也定會成為另一段曼麗的風景。

養老金體系結構性改革待深化

作為已步入深度老齡化的國家,中國養老金體系發展缺口日漸增大。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14.9%,養老金平均替代率約為40%。中國社會科學院認為,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在2027年達到峰值,在2035年前後累計結餘耗盡;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將出現8萬億到10萬億元的養老金缺口,且這一缺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擴大。

「當前中國養老金體系結構性失衡問題顯著,總體來說,就是第一支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壓力大,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覆蓋率低,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政策制度配套不足,至於被列為第四支柱的自有資產養老金根本無從提及。」劉宏宇表示。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減弱,基本養老保險徵收征繳收入占比逐漸下滑,至2020年已降至68%,與之相對的是財政補助持續增加,從2010年的1910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9406億元,10年漲幅近4倍,但仍不能滿足社會養老需求。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共有13.35萬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3058.8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僅2%。同時,個人養老金對中國家庭來說剛剛起步。可見,深化三支柱體系改革在老齡化進程持續加速的背景下意義深遠。

在劉宏宇看來,推進養老金體系結構性改革方向有三。首先,要推動養老金體制從現收現付型向積累型改革,緩解長期資本不足的問題;其次,將養老金改革置於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環節中,補齊第二、第三支柱短板;最後,提升養老保險比例,把不具備養老特徵的大量個人資金供給轉化為第三支柱的養老產品。

「中國的儲蓄率非常高,現在有將近80萬億個人存款,20多萬億理財產品,加起來100多萬億的水平,實際上這些都可以算是養老金的內容,但問題在於,它們都是以短期為主,我們2/3以上的儲蓄是一年期以內的存款,4/5的理財產品是一年期以內的產品,都不具備養老特徵。所以,怎麼把這些不具備養老特徵的大量的、有風險的個人資金轉化為長期有養老屬性、有相對安全保障又有一定收益的第三支柱養老產品,正是我們當下需要做的。」劉宏宇說。

安全性應始終列於養老投資首位

目前,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的產品範圍包括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金保險、養老公募基金等。如何選擇這些產品,劉宏宇認為,前提是投資者要明確個人養老金的取用規劃、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過,基於產品的養老特性,安全、低風險始終是做出選擇的第一要務。

「有關養老投資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這種三元悖論無論如何都是存在的,投資者不可能『既要又要』,只能是在這三個方向上選擇最有利於自身需求的方向,在另外的方向上妥協。」劉宏宇表示,養老投資,安全第一。同時,作為一種長期安排,投資者可以將流動性放得很低,甚至放棄一部分流動性來提高確定性收益。至於收益性因素,主要看未來資金養老需求以及能夠累計的資金屬性,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達成可行性較大的收益預期。

從整體風險層面看,養老目標基金、養老理財、養老保險、養老儲蓄四類產品風險等級由高至低。在安全係數有所區別的基礎上,這些產品的相應收益率也有所差異。其中,養老儲蓄產品突出安全性,可提前贖回,但對年齡有要求,目前試點階段覆蓋群體有限;養老理財產品兼具收益率和穩健性;養老保險產品強調保障功能和現金流功能;養老目標基金則主要著眼收益,體現收益與風險並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隨著個人養老金產品持續擴容、個人養老金規模不斷擴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比例獲得提升,正呈現出與個人養老金雙向促進、良性互動的局面。

「個人養老金尤其將推動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劉宏宇分析,個人養老金作為真正的長期資金,對於公募基金乃至整個資本市場都將產生優化劑和穩定器作用,助推行業轉型升級。隨著個人養老金持續入市,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將進一步增加,A股市場的韌性和穩定性進而獲得提高,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市場新生態有望形成,推動我國資本市場行穩致遠。

養老FOF天然具備資產配置基因

養老目標基金自2018年推出以來,經過快速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5月初,我國養老FOF產品總量已達148隻,總規模超860億元,相較於去年底的847億元小幅增長;其中Y份額規模達到約44億元,同比漲超100%。

「對標境外成熟市場以及國內其他類型的公募基金,養老目標基金起步較晚,仍然較新,雖然經過了前期發展,但該類產品普遍短期業績不高、流動性較低,與當前市場投資者追求短期收益、注重流動性的特性不相匹配,因此總規模占比不足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1%。」不過,劉宏宇也認為,隨著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養老目標基金市場前景廣闊。

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推行之下,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基金產品不斷擴容,FOF、MOM等產品類型獲進一步完善,產品創新活力持續迸發。目前,養老目標基金產品系列清晰,品類齊全。養老目標日期系列可覆蓋「60後」至「90後」各階段投資者;養老目標風險系列已涵蓋保守、穩健、均衡/平衡、積極多個風險層級,滿足投資者對高、中、低檔不同風險水平產品的配置需求。

劉宏宇表示,養老目標基金之所以發展潛力大,是因為具備四方面突出優勢。一是FOF基金大多配置權益類資產,長期收益較為可觀;二是FOF基金天然具備資產配置基因,並能夠在已經分散投資的基礎上進行二次篩選分散風險,具有專業、全面、多元匹配特性;三是養老FOF產品策略豐富,能根據投資者的具體情況提供定製化、全生命周期的養老投資管理方案;四是擁有更為成熟和強大的綜合投研實力。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通過養老目標基金獲取長期穩健收入,劉宏宇建議,除關注長期價值投資、基金底層「資產包」配置及基金經理投資風格之外,還需要認知自己、認知基金公司、認知產品。

「相比於養老目標風險基金這種更適合有一定投資經驗且清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老司機』,養老目標日期基金更適合沒有太多精力和投資經驗的『小白』,是一個『傻瓜式』養老投資工具。」劉宏宇介紹,為適應中國國情,我國的目標日期型基金一般採用線性和階梯形兩種權益倉位變化方式。線性的權益資產權重每一年都在變化,階梯形的權益資產權重每間隔2-5年調整一次,將回撤風險和收益彈性進行合理匹配,以達到適當彈性下更好地控制回撤、降低風險目的。

嘉賓簡介:

劉宏宇,26年銀行、信託、基金等行業從業經驗,擁有CFP國際註冊金融理財規劃師認證、RPP養老規劃師認證,2009年福布斯首屆優選理財師TOP50金獎獲得者。

作者:衣韻潼

視覺設計:吳越佳

視覺總監:張秀菊

剪輯:程前

監製:田欣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