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胃炎到胃癌僅需四步!年輕人快戒掉這些飲食習慣

光明網 發佈 2023-11-16T21:27:11.320365+00:00

近日#胃癌幾乎都是吃出來的#話題衝上熱搜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愛吃重口味……這些不良習慣導致胃病從而可能引發胃癌據國家癌症中心202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新發胃癌48萬人僅次於肺癌和結直腸癌近年來年輕人患胃癌的也不少且發病年齡越小惡性程度越高這年頭胃癌為什麼越來越偏愛年輕人

近日

#胃癌幾乎都是吃出來的#

話題衝上熱搜

飲食不規律

暴飲暴食

愛吃重口味……

這些不良習慣

導致胃病

從而可能引發胃癌

據國家癌症中心2022年

發布的數據顯示

我國2020年新發胃癌48萬人

僅次於肺癌和結直腸癌

近年來

年輕人患胃癌的也不少

且發病年齡越小

惡性程度越高

這年頭

胃癌為什麼越來越偏愛年輕人?

這要從「吃」說起

✎ 不吃早餐

晚上睡覺時,胃酸還在少量分泌,經過8小時的積攢,就足以對胃造成傷害。

如果這時候再不吃早餐,把食物填進胃裡,胃酸濃度就會再度上升,慢性胃炎、胃潰瘍就容易找上門。

✎暴飲暴食or過度節食

暴飲暴食會導致胃超負荷工作,而過度節食會導致胃裡沒有食物。

但不管啥情況胃酸都在不斷分泌,導致胃黏膜水腫,嚴重時導致胃炎、胃潰瘍,從而產生胃癌隱患。

✎ 愛吃宵夜

有些人不僅熬夜,還喜歡吃宵夜,食物留在胃裡,會讓胃液大量分泌,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等,嚴重的會導致胃癌。

尤其是吃一些油炸、燒烤、煎制的食品,風險性更大!除此之外,長期三餐不規律、重油重鹽、吸菸喝酒都是癌症發生的風險因素。

✎不分餐用食

餐具也會成為胃癌的傳染源,筷子上的幽門螺桿菌,可使胃癌風險增加2.7~12倍。

從胃炎轉變到胃癌,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慢性過程。

第一階段通常為胃鏡上提示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此時,通過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是可逆的;

第二階段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表現為食少、納呆、腹脹、噯氣、反酸,如果致病因素持續存在,繼續往下演變,當細胞的形態發生了改變,胃黏膜的組織變成腸黏膜上皮,就發展到了第三階段腸上皮化生;

細胞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繼續往下演變,會發生一些畸形的轉變 ,此階段被稱為異型增生,表現為呃逆(即打嗝)、消化不好、消瘦。

如果此時還不進行干預,最後就會演變成胃癌!

專家介紹,從胃炎到胃癌,舌象也會有很大改變,慢性淺表性胃炎舌頭偏紅;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舌頭有裂紋;到異型增生和胃癌時,多表現為舌頭髮暗、發紫。

胃癌的「早期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如果已經出現了症狀,比如:暴瘦、貧血、包塊、嘔血、腹痛、黑便等,對不起!晚了!

這時候,往往已經進入了病情的進展期或晚期。所以,早期及時發現很關鍵!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檢查,那就是——胃鏡篩查,能大大提高胃癌早發現的機率。

胃鏡除了觀察、拍照,還可以直接切下一小塊胃組織去檢查。「胃鏡+病理檢查」兩者結合可以更準確地「揪出」早期胃癌。所以不要因為怕做胃鏡就不做。

目前來說,胃鏡分為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

普通胃鏡也會進行局部麻醉,病人會通過口服或噴灑藥物的方式對咽喉進行局部麻醉,所以一般來說不會痛,但是會因為咽喉受到異物的刺激而感到噁心、乾嘔。

而且,如果實在忍受不了這種不適也可以做全身麻醉的無痛胃鏡。

無痛胃鏡早已普及,它與普通胃鏡的區別,除了一個醒著、一個睡著。還有以下幾點差別:

注意:胃癌如果及時發現及時治療,5年生存率超過90%,甚至可能達到治癒。所以,如果發現胃部不適,一定要儘早就醫,根據醫生評估建議和自己的情況對胃部進行檢查。

40歲以上人群

曾感染幽門螺桿菌(hp陽性)的人

曾經得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疾病的人

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

存在胃癌其他危險因素(如長期攝入高鹽、醃製食品、吸菸、重度飲酒等)

轉自:健康廣東人

來源: 經視健康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