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汕尾,是放蕩不羈的鮮上加鮮

食評社 發佈 2023-11-16T23:14:51.696954+00:00

對於非廣東的人們來說,知道這個小縣城大概率是因為從這裡走出來的民謠樂隊——五條人。以及汕尾,都在這條線上。

來源:食味藝文志

海豐,是廣東的一座小城。

對於非廣東的人們來說,知道這個小縣城大概率是因為從這裡走出來的民謠樂隊——五條人

他們身上直接的幽默感和不羈、自由、時代、本土氣息與國際化的融合將樂迷們擊穿,甚至難以想像這樣的縣城——地方的也是世界的小城樣本。

這次我們回到海豐,跟著五條人的歌去海豐和汕尾城區(原屬海豐)看一看!

北緯 22 度,是一條迷人的線。

夏威夷、加勒比海、邁阿密、以及汕尾,都在這條線上。

汕尾擁有 455 公里的海岸線,881 個島嶼,綿延不絕的海岸線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躋身我國四大漁港之一,它也是廣東最多海島的城市,同時擁有全國最大的瀉湖。大海饋贈給了它種類最多又最肥美的海鮮。

紅海灣、藍海洋、生猛的海鮮成為了這個城市的獨特氣息的組成部分。

驚喜的美食疊加出人意料的海景便是汕尾獨有的致命吸引力。

開漁了,來「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看看大海的滋養。每天,漁港的船隊浩浩蕩蕩出發,各大碼頭的海鮮市場擠滿了嘗鮮的食客。

穿著人字拖,拎著剛買的海鮮去到旁邊的大排檔,坐下來好好享受一個閒適的夏夜。

但對認真吃飯的汕尾人來說,這樣的日子也許是隔三差五的每一夜。

如果說生猛、粗獷、豪邁

是人們對汕尾人的固有印象,

那麼海鮮大排檔即是一個完美的驗證。

將軍帽、鬼手螺、長蚌、吊桶、跳跳魚、海膽炒飯、生炸海鰻,樸實無華的菜名,好像多一分修飾詞,都是對天性的打擊。

人狠話不多,就是新鮮,就是有滋有味。

海的味道,只是汕尾的滋味之一。廣府、潮汕、閩南、客家的飲食文化都在這裡有所滲透,飲食文化的融合同時又衍生出了特有的本土風味,當地人對本地美食的底氣則顯露在那驕傲的一笑之中。

擂茶、菜粿、小米、牛肉餅、菜茶、薄餅、鼎相粿、九毛膏、大粒丸……

光是小吃就能來上一整套的報菜名。光看名字與想像出來的味道與實際的滋味大相逕庭,除非真的嘗試過,味蕾與靈魂同時被打開之後才能把味道與認知連結起來。

在《縣城記》專輯的誕生地漫步遊蕩,海豐縣城又小又擁擠,車水馬龍,古樸與現代並存的魔幻現實主義的綜合體。

去路過廣州到海豐之間的一些風景;去仁科的出生地捷勝古城從東門轉到西門,看看他小時候所度過的地方;去探究阿茂他們所唱的縣城究竟是不是光怪陸離到有趣。

特邀《縣城記》、《一些風景》專輯封面設計師區區500元先生,開啟一場關於「小地方生活」的咸茶會。

人是有根的,什麼樣的地方便滋養出什麼樣的人。

穿著人字拖去尋找地方的根系:中原、客家和海洋文化在這獨立的地理單元內融合演化,無論什麼樣的文化在這裡都被糅合成了一種特有的生動與詼諧的特質就像海豐的風獅爺,形態個樣、活潑潑地立在那裡!

音樂在海豐是無處不在的。

可以說沒有另外一個縣城擁有這般豐富的音樂元素:大嗩吶、大鑼鼓,大鑔的吹打聲;曲班走正時唱曲的迴響;大吹大擂的三國戲;二胡、笛子合奏的白字曲;海豐的戲曲和民間音樂文化豐富到超出人們的想像: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皮影戲、竹馬戲、漁歌、八音、客家山歌,舞獅,道教音樂與儀式……

戲劇在海豐沒有被束之高閣,是自由且充滿靈氣的。

看戲也是看人,台上台下都是一齣好戲,大部分的村民台下落座,欣賞節日帶來的喜悅和祝福;鬼馬精靈的年輕人要穿梭在後台,摸一下長須,戴一下戲帽,拔出尚方寶劍,把弄十八般兵器;再有情緒高昂入戲極深者,盡情互動,揮舞衣服衝上舞台、吶喊助威……

幽默感是直接的,熱烈亦直接。

只有掌聲是不夠的,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才是海豐狂野與粗糲的呈現。

民間野生的好歌者、好樂師倔強地在這座小城裡生長、又消失。音樂與這座縣城的情緒緊緊相連。

這座一千多年歷史的小縣城形成了獨立的文化認同,古文明一脈相承,世代相傳。從衛星圖上看,古村落的建築它們與其他村落區分開來,一個村有一個村的的樣子,重重疊疊地隱匿於山牆之中。

門廳、天井、櫳門、過水廊、圓門、角樓、九天井、四水閣……黑麻石的橫樑雨天會滴水,灰沙青磚的牆早已布上了青苔,恍惚間古舊的的氣息將思緒拉滿,守屋的老人也許會細數幾百年的鮮活,仿若電影般的一瞬。

也有明明生活在一個村,門口的對聯卻顯示出不同的遷徙來處:彭城世澤、南陽世澤、洛陽世澤、三洲世澤、九龍世澤、敦煌世澤、汝南世澤……他們從未忘記先人從哪裡來。

這裡家家敬神,村村設廟,而敬神的最高禮儀就是擺上一台大戲。

這裡的神明也額外的多:媽祖、大士爺、地藏王、風獅爺、帝爺公……一年十二個月,城鄉四處東鑼西鼓,無處不有祭祀演戲的活動,「神秘」也成為了縣城的符號。「老爺(神明)無死,有戲好睇」。

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交融,積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讓汕尾獲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稱號,在當地久演不衰的「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皮影戲」四個古老稀有劇種,更是被譽為「戲劇界的活化石」。

每有節日往往大設宴席、爆竹聲聲,五彩牌樓高聳,獅班、曲班、戲班、嗩吶班、八音班競相獻藝。

看戲,可不只是看那麼簡單,直至你與戲交融在一起,再也無法撕開方是海豐真性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