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麼放棄哈佛?

秦朔朋友圈 發佈 2023-11-17T04:01:26.205648+00:00

· 這是第5273篇原創首發文章字數 3k+ ·。日前,哈佛大學校刊《深紅報》公布了2027屆新生的錄取數據。

· 這是第5273篇原創首發文章字數 3k+ ·

· 付笠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全球進入6月後,又是一年高校迎新時。日前,哈佛大學校刊《深紅報》The Harvard Crimson)公布了2027屆新生的錄取數據。在錄取人數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隨著申請池的逐年膨脹,入學競爭正愈發激烈。

今年,在56937名申請者中,僅有1942人收到了哈佛的錄取通知書,3.41%的錄取率創歷史第二低位記錄。儘管如此困難,但在被錄取者之中,竟有311名學子選擇了放棄業已到手的入學機會,占了總錄取額的16%

應當看到的是,在拒當「哈佛男孩/女孩」背後,有著深層的社會成因。

終生背負的利滾利學貸

美版知乎Quora關於「你為什麼拒絕哈佛」這一問題,一個高贊回答吐槽,哈佛的一個潛在問題在於,行政管理機構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並未旨在構建具有支持性的關係,而更像是一種「交易」——哈佛更關注學生的表現和成績,而不是他們的個人需求。

此處的「個人需求」首指經濟訴求。在美國,高校教育成本位居全球前列,精英化的私立大學尤其靡費甚多。

根據美國教育網站My eLearning World發布的研究數據,就讀美國私立大學的平均費用由1971年的2930美元/年,飆升至2021年的51690美元/年,50年間,漲幅約為國家經濟通脹率的4.6倍。

在福布斯全球最貴榜單中,美國大學常年霸占榜單前五。美國大學理事會最新報告中稱,2020—2021學年,美國州內公立大學平均學雜費為26820美元,州外公立大學平均學雜費為43280美元,而全美私立大學平均學雜費為54880美元。加上住宿費、書本費,

年教育開銷逼近七八萬。

據《時代周報》,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學費支出約僅占全美家庭收入中位數的6%。2014年,這個數字已接近16%。也就是說,美國一個家庭需要花費約六分之一的總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個大學生。

而雪上加霜的是,很多美國頂級名校的學費還在不斷增長。《正解局》統計,2021年,紐約大學漲幅為3.8%,耶魯大學漲幅為3%,就連號稱50年來漲幅最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也增長了2.8%。

負擔學費,如負大山。從今年哈佛官方發布的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多達68%的學生申請了助學金。而美國大學為爭取優秀生源,在向申請者發出錄取通知時,同時也會寄出一份由校方提供的經濟援助計劃。

但據Quora上高贊答主Richard Dahan介紹自己的情況,比起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頓、耶魯和哥倫比亞等大學,哈佛每年少給了1萬多美元。這就導致有不少學生處於獲得補貼的動因而放棄哈佛。畢竟,「學貸猛於虎」。

根據《時代周報》,時至今日,在美國共有近4500萬人背負學貸,占據了美國總人口的七分之一。高昂的學費、龐大的基數,竟使學貸成了美國的第二大貸款,總額高達1.7萬億美元,約占美國GDP的8%。

故而,2019年奈飛脫口秀主持人哈桑在節目中形容——美國教育部憑藉助學貸款這一項,在放貸領域已成為全美第一大金融機構。

而學貸之所以令美國人聞之生畏,還與其制度條款設計的嚴苛密不可分。首先是高貸款利率。《時代周報》整理發現,疫情前的2021年美國提供給本科生的聯邦助學貸款平均利率在2.75%-5.30%之間浮動,私營助學貸款的利率為3.34%-12.99%,研究生的助學貸款利率相比本科生還要更高。

而相較之下,據《財梯網》,到2022年6月美國房貸基準利率才為3.69%。對此,美國教育部的解釋是,學貸沒有房產等有形資產作抵押物,全靠學生的信用申請,故而屬於典型的高風險、高利率貸款。

此外,美國的學貸還執行利滾利,導致還款數目滾雪球般越還越大。畢業後即躋身精英階層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花了整整21年才還完學貸,可以想見普通人不得不終身還款的壓力。

《環球網》報導顯示,美國存在「學生債務危機」——65%的人每月還貸金額都超過了食品預算,另有56%的人還貸金額遠超出醫保開支。美國教育部數據顯示,1995—1996年入學並申請聯邦學生貸款的人群中,現如今還有半數以上的人仍在還款。

而一旦無力償還學貸,貸款人就會立刻進入徵信黑名單,這在金融信用構建起的當代美國社會裡,形同宣告經濟死亡。不僅如此,美國的破產政策中唯一不可減免的貸款,就是學貸。換句話說,學貸一旦背上,就必須連本帶利還清,躲是躲不掉的。

高利率、高期限、利滾利、永不減免,曾被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公開稱為「金融恐怖主義」的美國學貸,從學子們的造夢天使變味為噩夢之源。

寒門學子「被擠掉的人生」

2022年,《赫芬頓郵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等媒體曾報導過一位華裔超級學霸Kevin Cao的另類選校故事。在參加了哈佛錄取生在華盛頓的聚會後,他放棄了原本十分嚮往的哈佛大學,改選維吉尼亞大學,理由是「哈佛學生大都來自富裕家庭或校友家庭,在溝通交流中都顯得非常自命不凡。」

必須承認的是,哈佛一直致力於執行need-blind招生政策,即在錄取學生時不考慮其財務狀況。在今年,查閱《深紅報》還可知,哈佛還將免除學費的條件,從去年的家庭年收入7.5萬美元提升至8.5萬美元,擴大了免除範圍,使24%的入學新生受惠。

但同時也要看到,在全美統計最願意招收普通家庭孩子的大學Top10(按每所大學中來自收入後40%家庭的學生比例大小進行排序)中,並沒有看見哈佛的身影。

據美國非營利新聞機構ProPublica編輯丹尼爾·高登所著的《入學的價格》,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女婿賈里德·庫什納作為富豪子弟,通過家族向哈佛捐250萬美金而被直接錄取。

在招生中起作用的,不止是家庭的財富,還有學歷——哈佛《深紅報》「2025屆新生調查」顯示,該屆傳承錄取(Legacy Admission)的新生占比就高達31.9%。

所謂傳承錄取,指的是美國大學申請系統中有一個小框,須勾選是否有親屬同樣入讀了這所學校。若選擇了「是」,這個身份便極有可能讓申請者在接下來的錄取過程中受到「優待」。

在招生時給予校友子女一定的照顧,這種美國私立大學中普遍存在的操作,被視為理所當然而非潛規則。儘管近幾年,賓大、紐大、加州理工乃至哈佛等眾多高校,都主動或被動地宣稱要減少傳承錄取的比例,但這些精英大學自身並無動力去打破這一「歷史傳統」——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哈佛大學投資管理公司年報顯示,僅2025屆一屆哈佛就從校友那裡得到了500多億美元的巨額捐款。

對這種堂而皇之的偏向性錄取,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在其著作《優秀的綿羊》裡發出了犀利的批評:

「哈佛大學不是一個理想意義下的大學,而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恰好出售教育。它有很多優點,但我無法否認,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一些東西。」

當升學成為與財富掛鈎的生意,「暗箱操作」更是屢見不鮮。2019年,美國檢方曝出涉案金額高達2500萬美元的招生醜聞,涉及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聖地亞哥大學、喬治城大學等多所頂級高校。共有包括家長、體育教練等50人被起訴,其中不乏好萊塢明星等知名人士。

如出演著名美劇《絕望主婦》而走紅的好萊塢女明星菲西麗提·赫夫曼,承認曾於2017年支付1.5萬美元修改其女兒的考試答案,被判十四天監禁。

2020年,《洛杉磯時報》再曝,加州國家審計報告顯示,加州大學在7年裡「不當錄取」了64名申請者,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有錢白人家庭的學生,他們「開側門」的手段包括了假造運動員履歷、家庭捐款以及利用和學校工作人員的關係進入名校。

美聯社抨擊,樁樁案件牽扯出的是一個由金錢和權力堆砌起來的升學產業利益鏈條。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有錄取學生因厭惡特權氛圍而放棄資格,更令人扼腕嘆息的,則是寒門學子「被擠掉的人生」。

「獎盃學校」的異化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William O. Beeman教授曾在哈佛、布朗、賓大、芝大等眾多高校任教。他指出,聰明的學生了解他們可能申請的所有學校的優勢和劣勢,並選擇最適合他們的學校,而不是下意識地選擇一所顯而易見的「獎盃學校」。

什麼叫「獎盃學校」?1983年,一家美國雜誌《美國新聞》決定開展一個規模龐大的項目,通過評估全美1800所學院和大學,按優秀度為這些學校做一個排名,用於指導數百萬年輕人做好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選擇。

1988年,高校榜單第一次發布後,從高中畢業生到大學校友再到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美國民眾很快將該排名與大學教育質量劃上等號。

但惡性循環隨之出現。當社會簡單粗暴地認同了排名對高校進行的「一刀切」式評判,也就欣然接受了排名靠前的學校能幫助學生快速進入特權階層這一事實——

一個認鍍金文憑的功利化教育時代來臨。

而越來越多學生放棄哈佛的原因之一,正在於其開始重新認識到高校教育都有其特色與專長——他們應當效仿J·K·羅琳筆下的魔法分院帽,去列出自己的興趣方向、經濟實力、生活需求、職業規劃甚至交友傾向等各項指標,來進行個性化篩選。

比爾·蓋茨的兒子羅里·約翰·蓋茨,就曾因為放棄哈佛、耶魯、斯坦福、普林斯頓等眾多名校而轟動一時。最終他選擇進入芝加哥大學就讀,正是因為不想用排名、「藤校」來製造所謂的學霸光環,而希望專注於在專業領域繼續鑽研下去。

在工具主義理念影響下,過去幾十年裡,高等教育出現了本體價值的異化和失落,傳統意義的「象牙塔」在市場邏輯主導下,一味追求著物質、技術、效率等實用性指標的片面膨脹。從311名學生拒絕哈佛這件事裡,或許我們窺見了一場教育自反過程的逐漸到來。

  • 參考資料:

1.哈佛公布2027屆新生數據,竟有超300人放棄了offer?外灘教育

「 圖片 | 視覺中國 」

開白名單:duanyu_H 商務合作:qspyq_biz@163.com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