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農民戰爭史:大洪水 、山雨欲來、天赤如血

軍武次位面 發佈 2023-11-17T18:10:43.107713+00:00

他們都把臉塗成了黑色,手持著鋤頭、鐮刀、連枷、菜刀、殺豬刀等各色武器,個個懷著既緊張又激動的心情,在聽一個身材魁梧的人說話。

《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明天啟七年(1627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的黃昏時分,天色紅得像血一樣。陝西澄城縣城外的一座山樑上,聚集著幾百個衣著破爛的農民。他們都把臉塗成了黑色,手持著鋤頭、鐮刀、連枷、菜刀、殺豬刀等各色武器,個個懷著既緊張又激動的心情,在聽一個身材魁梧的人說話。


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就是發生在這樣一個天赤如血的黃昏


說話的這個人名叫王二,他是隔壁白水縣的農民。他自小習武,膂力過人,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卻頗有些行俠仗義、扶弱鋤強的思想。去年春上,白水縣遭遇大災,顆粒無收,但縣裡的衙役卻還到鄉下催逼賦稅。王二極為憤怒,於是揭竿而起,帶領本鄉的鄉民打跑了衙役。隨後王二就帶著造反的鄉民到處打殺鄉村的富戶,搶來糧食接濟百姓。後來官府派兵來鎮壓,王二就帶著百十號人的造反隊伍跑進了白水縣、宜君縣交界的大山里。


今年早春,陝西又遭大災,赤地千里,餓殍遍野,但官府非但沒有賑濟,反而嚴厲追討歷年積欠的賦稅,平民交不上稅的就拉到衙門毒打。澄城縣的知縣張斗耀,天天在縣衙大堂上拷打欠稅的百姓,全縣百姓都對他恨之入骨,都恨不得一刀宰了這廝。但造反這種事,沒有人帶領是不行的。於是有人就跑去山裡找到了王二,請他到澄城縣率領大家一起造反。


王二一來,大家膽子也壯了,紛紛跑來投奔他。王二振臂一呼:「誰敢跟我去殺張縣令?」大家紛紛舉起拳頭怒吼道:「我敢!」於是,數百憤怒的農民跟著王二一起衝下山直奔縣城而去。


在這之前,雖然陝西早已是遍地「盜賊」,但他們只限於在鄉間,打家劫舍,殺富濟貧,還沒有誰敢直接攻打縣城的。因此澄城縣城根本沒做啥守衛的準備,看城門的兵丁見王二領著一群人直撲縣城而來,嚇得門都沒來得及關就逃走了。王二他們沒費一刀一槍就進了縣城,直奔縣衙而來。


此時張斗耀正坐在縣衙大堂上,指揮衙役對交不齊賦稅的農民用棍棒毒打。突然間數百人手持武器衝進了大堂,張斗耀立刻感到形勢不對,馬上轉身跑向後堂準備跑路。憤怒的人群怎麼可能放過他?一個叫鄭彥夫的農民手持一把殺豬刀,三步兩步就追上了張斗耀,一刀下去,結果了張斗耀的性命。


陝西澄城縣明代城牆遺址


澄城縣民殺官造反,就像一個火星一樣,一下引爆了陝西這座沉默的火山!

明代的陝西省(含陝西行都司),地域十分遼闊,包括了今天的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及青海省一部。至萬曆末年,全省人口約為1200餘萬,人口壓力遠沒有後來那麼大,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也遠比後來要好得多,是「水草豐美之善地」。


然而,良好的自然條件並沒有給陝西人民帶來富足的生活,反而讓陝西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明朝在陝西先後分封了八個藩王,其中三個後來遷往全省或因絕嗣除藩,到萬曆末年仍有五個藩王——秦王(封在西安)、慶王(封在銀川)、肅王(封在蘭州)、韓王(封在平涼)、瑞王(封在漢中)。這五個藩王通過各種名目,奪取了數量極為龐大的王府「莊田」,而莊田上的農民,則從自耕農變成了王府的農奴,莊田的全部收入歸王府所有,不向國家繳納一分錢的稅賦。據清朝後來的統計,僅僅在西安府的轄區內,秦王府就占據了至少8900頃(1頃等於100畝)的良田,而平涼府固原州轄區內,屬於民間所有的田地只有1300餘頃,而王府所占據的莊田卻有數萬頃之多;


明代藩王分封分布圖


萬曆末年開始,後金崛起於遼東,萬曆皇帝為籌措對後金作戰的軍費,下令全國加征「遼餉」。經過幾次追加,到天啟年間每畝已經加徵到了九厘。「遼餉」是按田畝數加征的,陝西雖然上人口並不算很多,但因田畝數多,分攤到「遼餉」高達每年26萬兩白銀,甚至超過了富庶的南直隸。而陝西的田地實際上相當大部分都已經落到了王府手中,剩下的民田被迫分攤全部的遼餉,負擔又大大加重了,再加上各級官府、胥吏上下其手,任意加派,終於逼得陝西的農民無法生存;


陝西是明朝的軍事重鎮,是對抗蒙古各部的前線地帶。明朝所謂的「九邊重鎮」中,榆林、固原、寧夏、甘肅四個鎮都在陝西,明朝的精兵良將很大部分都出自陝西。然而,明朝待陝西的邊軍如豬狗一般,全不當人看待,邊軍軍餉長期拖欠不發,甚至把軍餉挪去修建三大殿。就在澄城縣民殺官造反的這一年,陝西各鎮「臨鞏邊餉缺至五六年,靖虜邊堡缺二、三年不等,固(原)鎮京運自萬曆四十七年至天啟六年,共欠銀十五萬九千餘兩。」邊軍士兵們先賣衣物,再賣武器,然後賣兒賣女賣老婆,直至最後沿街乞討,悲慘死去。很多人不甘心就這樣等死,奮而拿起武器,打家劫舍,殺富濟貧,成為了所謂的「盜賊」;


明代九邊重鎮分布圖


自萬曆末年以來,「小冰河」氣候加劇,陝西自然災害頻發,尤其是連年旱災,造成了農業生產幾乎完全崩潰,赤地千里,顆粒無收。餓瘋了的饑民先吃樹葉草根,吃光了就開始吃觀音土,最後開始吃人,而吃了人肉的人「亦不數日面目赤腫,內發燥熱而死矣。」如此嚴重的災荒之下,朝廷不但沒有絲毫的救濟,反而催逼賦稅和「遼餉」,「急如星火」。張斗耀就是因為忠實執行上級催逼賦稅的命令,而被憤怒的澄城縣民所殺。


到天啟七年的春天,陝西已經成了一座急待噴發的火山。


而澄城縣殺官造反的消息一傳開,這座火山終於爆發了!


王二帶領大家殺掉張斗耀之後,在澄城縣開倉放糧,釋放囚犯,公開豎起了與大明決裂的反旗。隨即,王二又率領隊伍跑到隔壁的宜君縣,殺掉縣令,打開倉庫和監獄,這樣就打下了第二個縣城。


澄城和宜君縣城相繼被王二攻下來以後,王二一下子成了「陝西群盜」中最大的「出頭鳥」,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此時王二的隊伍發展到了上千人,但大部分都是被逼造反的饑民,手裡沒多少正經的兵器,人也沒受過專業訓練,和朝廷的正規軍硬鋼是不可能的。如果此時朝廷派大軍前來圍剿,王二這點星星之火,很容易就被撲滅下去。


然而對王二來說幸運的是,此時的大明朝廷,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政治動盪,似乎沒有精力來管他這個小小的「流賊」。


這年八月,年僅二十三歲的朱由校突然暴病身亡。由於沒有子嗣,朱由校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檢。朱由檢奉詔連夜進宮,入承大統,成為了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朱由檢登基之時,正是大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的時候。年僅十七歲的朱由檢不動聲色,在三個月之內就將魏忠賢剷除,並對依附魏忠賢的「閹黨」進行了全面清洗,為禍三年的「閹黨」集團,就此土崩瓦解。朱由檢和許多大臣一樣,心中都對新的年號——「崇禎」充滿了希望,期待「崇禎」將是一個帶給大明王朝以中興的輝煌時代。


位於北京西山碧雲寺內魏忠賢墓前的石刻


然而,歷史的腳步剛跨進崇禎時代,現實就給了年輕的朱由檢當頭一棒。這年春天,受連續旱災影響,陝西再次爆發大規模饑荒。成千上萬的饑民等不到朝廷的救濟,又不甘心餓死,於是紛紛以王二為榜樣,扯旗造反,殺官搶糧——安塞縣有個名叫高迎祥的馬販子,他善於騎射,膂力過人,為人仗義輕財,在當地頗有聲望。在這大災之年,高迎祥振臂一呼,揭竿而起,自稱「闖王」,手下很快聚集了數千饑民;


宜川縣有個名叫王子順的農民,因為欠下地主鄉紳的高利貸無力償還,又被官府催逼賦稅,一怒之下,舉旗造反,自稱「左掛子」,並且迅速發展壯大,將附近的苗美、大紅狼、飛山虎等幾支饑民武裝都歸入了自己旗下,一時間成了陝北最大的一股造反力量;


清澗縣有個名叫趙勝的秀才,只因每天晚上在廟裡點燈讀書,硬是被仇家污衊是「夜讀兵書,圖謀造反」。官府聽信謠言,要派兵抓他,他無奈之下,只好真的聚眾造反,自稱「點燈子」,活動在清澗縣東部一帶的山區內;


洛川縣有個名叫張存孟的小商人,見大災之年餓殍遍地,白骨蔽野,官府還要催逼賦稅,於是召集了鄉里的鄉黨,豎起「不沾泥」的大旗,組織抗糧抗稅,殺富濟貧。很快,附近幾個縣的饑民都來投到他的旗下……


最厲害的人物還要數府谷縣的王嘉胤。


王嘉胤原是府谷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因為家中沒有田地,無法生存,不得不跑到榆林鎮定邊營(今陝西定邊縣)去當了一名邊軍士兵。結果朝廷又長期拖欠軍餉,王嘉胤實在活不下去了,被迫逃回老家,並在崇禎元年(1628年)十一月在老家發動了起義。


由於他是軍人出身,受過專門的軍事訓練,無論武藝還是軍事素養都要比純粹的饑民強得多,因此很快就在「盜賊」多如牛毛的延安府打響了名氣。連陝西最早殺官起義的「造反大佬」王二都慕名帶著人馬來投奔他,二人的人馬合成一股,足足有五六千人之多。他們以延安府和慶陽府交界的黃龍山區為根據地,利用有利地形抵抗官軍的圍剿,竟然讓官軍毫無辦法。


1627-1628年陝西各路起義力量示意圖


農民造反、商人造反、秀才造反,就連軍人也造反。整個陝西已經呈現出了造反「全民化」的去世,陝西地方官員無不心驚膽戰,坐臥不寧。有門路的紛紛找門路請求調走,沒門路的只好硬著頭皮堅守崗位,同時向朝廷不斷告急求援。其中,陝西巡按李應期給崇禎上的一道奏摺最能反映問題。


李應期在總結陝西遍地反賊的原因時說,陝西老百姓造反「蓋飢迫無聊,鋌而走險。與其忍餓待斃,不若搶掠苟活之為愈也。」同時,李應期又說,目前雖然遍地「匪寇」,但局面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希望朝廷「慨發帑金,遣官賑濟,於以救災民而安地方」,這樣的話「異日公家之賦,猶可望之將來。」李應期最高發出警告,假如朝廷不肯賑濟,那麼「萬一禍亂大作,天下動搖,勿謂臣今日緘口不言」!


應該說,李應期的眼光還是很犀利的,他已經看到了由陝西發端的這場可能「大作」於天下的「禍亂」,也試圖提醒朝廷用賑濟的辦法將其撲滅在萌芽狀態。然而,年輕的崇禎此時根本沒有心思去管陝西饑民的死活,恢復遼東、打敗後金才是他優先考慮的事情。為了保證「五年平遼」的宏偉計劃的實現,他要把資源優先保障寧錦方向,至於陝西造反的蟊賊,就交給地方官員們去剿滅吧。


就這樣,崇禎錯過了將這場大亂撲滅在萌芽狀態的最佳時機。


崇禎二年(1629年)正月,陝西巡撫胡庭宴向崇禎報告,「洛川、淳化、三水、略陽、清水、成縣、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綏德、葭州、耀州、靜寧、潼關、陽平關、金鎖關等處,流賊恣掠」。


星星點點的起義之火,短短一年,已經成了燒遍陝西大地的熊熊大火了!

而崇禎沒想到的是,很快,一場更大的風暴就要襲來了……(未完待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