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莊學院楊書記被免職也許是一件好事,可以擺脫行政職務專事科研

文學私祕 發佈 2023-11-18T06:54:10.559689+00:00

最近的一則新聞,頗為熱鬧地沸沸揚揚:因出軌被舉報,南京曉莊學院黨委副書記楊種學被免職。看到這位楊書記的職務,頗為好奇,他不可能是憑著鼠摸狗盜到達目前的層級的。於是,到網上搜了一下,不禁大吃一驚。楊書記真可謂是著作等身。


最近的一則新聞,頗為熱鬧地沸沸揚揚:因出軌被舉報,南京曉莊學院黨委副書記楊種學被免職。


看到這位楊書記的職務,頗為好奇,他不可能是憑著鼠摸狗盜到達目前的層級的。


於是,到網上搜了一下,不禁大吃一驚。


楊書記真可謂是著作等身。


從2012年到2019年這短短的七年之間,他主編與參與主編了六本教材(也有說是七本教材,沒有找到第七本,暫缺待補)。


雖然教材的頁數不是很多,但這樣的編撰量,也是相當的驚人的。


我們不妨看看一心撲在學術上的楊書記的學術成果:


1、《Java EE項目實訓教材 MVC框架技術應用》

作 者 :楊種學,王小正主編;李國青副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12月出版,207頁,列入「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實訓系列教材」。


內容提要: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JavaEE開發環境配置、JSP應用、Struts2應用、Hibernate應用、Mybatis、Spring應用,每種技術都從最基本的例子著手,一步一步引導讀者學習和應用這些技術。教程最後通過教學管理系統和教育資源網絡平台這兩個來源於企業的真實案例,介紹了企業項目開發的具體實踐流程。


2、《JAVA程序設計實驗指導教程》


作 者 :鄭豪,楊種學主編;李青副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 2013年3月版,153頁,列入「 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實訓系列教材」叢書。


內容提要: JAVA是一種可以撰寫跨平台應用軟體的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是由美國sunmicrosystems公司於己於1995年5月開發的JAVA程序設計語言和JAVA平台的總稱。JAVA語言是從C++程序語言發展而來的。它是當前網絡編程中的首選語言。


3、《C語言程序設計》


作 者 :田豐春,楊種學主編;曹晨,楊鑫,王小正,李朔副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版。287頁。


內容提要: 本書從計算思維培養的角度出發,以應用為背景,通過對實際案例的思考分析,藉助任務驅動的模式將知識點串接起來,形成邏輯清晰的脈絡和主線,加深對C語言的理解和駕馭能力,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訓指導》

作 者 :田豐春,楊種學主編;王潔,王崢,王岩,陸劍超副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6年8月版。192頁。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兩部分:基礎知識指導篇和上機實驗指導篇。基礎知識指導篇包括信息技術概述、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軟體等6章;上機實驗指導篇包括6個實驗,主要有:作業系統、網絡基礎、文字處理、電子表格等。


5、《JAVA EE框架技術與案例教程》


作 者 :楊種學,王小正主編;侯青,徐家喜,朱傑副主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 2017年12月版。274頁,列入「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實訓教材系列」叢書。


內容提要: 本書從內容上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JavaEE技術」,第二部分是項目開發及軟體工程實踐。全書共8章,內容包括JavaEE概述和開發環境、Javaweb基礎、Javaweb前端技術應用、Servlet基礎和JSP應用、Struts2應用、ORM應用、Spring應用、綜合項目等內容。本書加入了實用的企業開發實例,提供一些拓展、深度學習的資源,構建了JavaEE技術的立體化教材。


6、《信息安全導論 在線實驗+在線自測》

作 者 :楊種學,孫維隆,李瀅主編,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年2月版,160頁,列入「西普教育研究院IT前沿技術方向高校系列教材」叢書。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讓學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當今行業體系和行業熱點、國家相關政策及法規。同時結合在線實驗資源,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學習方法、掌握一定的實戰技能。


楊書記對中國高校計算機的授業解惑大業,夙興以求,夜寐以思,付出了大量的精力,這一本本著作足可見他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計算機人才培養,作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


什麼叫「應用型本科院校」?


我們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機制研究》(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一書中,找到了一個答案:,


——我國高校分類以潘懋元教授提出的三種類型為代表:①以學習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基本理論為主的學術性大學,以「985工程」高校和部分「211工程」高校為主體;②以學習各行各業專業知識為主的培養不同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③以學習各行各業職業技能為主的不同層次的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技能型人才的職業技術高校。本書研究對象是第二類應用型本科高校,它具有立足地方,著眼行業,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服務,並在地方化發展戰略中彰顯自己特色的基本特徵。構建服務於地方區域經濟的校企合作模式的革新是根本問題。地方高校是校企合作實踐的主體,企業在校企合作體制創新中起推動作用,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

可以看出,楊書記的主攻方向,是與他所在的學校曉莊學院的性質密切關聯的。因為曉莊學院就是一個典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


之前,楊書記一心撲在學術上,他的學術論文,都是純粹的研究性論文。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一篇論文中,他的職務首次開始標明為:教 務處處長,此時他40歲,才有了一個高校的一官半職,不能說在仕途上很順當。


到了2013年,他已經開始擺脫純粹的技術論文的合作研究,而開始介紹弘揚自己學院裡的成功經驗。如這一年度刊登在《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上的《素質教育理念下計算機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一文,楊書記開始把學術論文變成了經驗介紹,在他的論文中,他所供職的曉莊學院顯然在教學實踐上取得了值得推廣的成就。文中寫道:

——我校計算機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道德品格、專業素養、工程能力和身心健康為核心的全面發展,以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建立以綜合素 質與科研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多層次、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系統性、 整體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本著「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緊扣學校應用型本科的辦學定位,以培養學生 核心競爭能力 (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為目標, 逐步構建了「感知階段」、「探索階段」、「成功階段」、 「反思階段」和「平台載體層」、「實現手段層」、「心智 體驗層」、「能力素質層」、「研究過程層」的實踐教學模式 (見圖 1)。——

這個經驗就是作者所說的形成「四階段、五層次」矩陣式人才培養實踐教 學模式 。


大概覺得意猶未盡,楊書記又在《計算機教育》 2013 年第21期上,於次刊發了一篇的敏銳論文《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再次如數家珍,把學院的經驗再次推介了一遍:

——作為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南京曉莊學院計算機類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根據自身特點,在長期實踐中逐步確立了「一個主線、二個面向、三個維度、四個融合、五個意識、六個能力」的創新人才培養定位,構建了「多元化、全方位」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與模式,形成了「四階段、五層次」矩陣式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促進了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為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了有益嘗試和探索——


從技術性學者轉型為行政幹部,後來的楊書記的文化底蘊,便顯示出缺漏來。


他的論文裡,充滿著語句不通的密集現象。


比如這一句:


——軟體工程專業是培養高素質的、系統化接受軟體工程教育理論的工程技術人才,強調以工程的觀點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


這一句子中,用了「是」,那麼,後面總該跟上一個賓語,但是楊書記這句話里,沒有賓語,造成句子,有頭無尾,看起來十分難受。


這種沒有賓語的毛病,在楊書記的論文裡,可謂隨處可見。


——數據挖掘是建立在資料庫技術及統計原理等多門學科的基礎上,以資料庫技術整合統計分析的需求,進而利用統計分析的軟體在海量資料庫中挖掘出支持決策的有價值信息反饋給管理者和決策者。——


主語是「數據挖掘」,「是」後面的賓語,被楊書記當成酒喝了。


看看類似的符合語法的句子:「數據挖掘是建立在數據倉庫基礎上的高層應用」。


再來看楊書記的病句:「素質教育是針對教育中存在的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不強而提出的。」


「實踐能力不強」是通的,但前面的「綜合素質」搭配「不強」,則明顯不能匹配。


再看一句:


「實踐是培養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離開實踐無法進行素質教育,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專業素養、道德品格、心智心態等只有在學生開展實踐活 動中才能得到鍛鍊和提升。」


這是一個典型的病句,一連串的主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專業素養、道德品格、心智心態」都要搭配「鍛鍊和提升」,之間齟齬觸目可見。


再布置一個改錯題,看看楊書記論文中的文理不通、敘事吃力的尷尬處:


——人們對客觀世 界的認識過程,是一個感知、觀察、思維、實踐、認識、理解、再實踐、再認識及再理解等過程。人首先對外部事物通過視覺、聽覺等感知這個事物;然而,當人對這一事物產生好奇心和對未知產生的興趣,即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進而產生挑戰未知的欲望。

進一步觀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為人進行抽象思維、邏輯思 維提供了基礎條件,也就會提出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這種思想和方法也是不斷完善和調整的,必然經歷挫折,出現情緒的低谷,甚至想要放棄,一定找到問題 的突破口會顯得非常興奮;如果實踐的情況與思維、認識結果有誤差時,人又可以通過新一輪的思維來重新認識它和理解它的,直到真正解決問題,成功帶給人是喜悅和充實。解決問題之後進行總結、反思並生成新的目標,成功也會給人解決新問題衝動和信心,這也是一個不斷循環、改進、提升的過程。——


所以,楊書記從一個理工男轉型成一個行政幹部,便在學術論文上,捉襟見肘,破綻百出。


我們注意一下,楊書記是從2018年開始任副校長的,這時候,他44歲,正值壯年,俗語說:在其位,謀其政,一旦擔任了學院的高層領導,楊書記便謀划起校長應該擁有更多的話語空間與權力空域。


這種潛意識集中體現在發表於2020年5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報》上的一篇文章《發揮大學校長對高校智庫的引領作用》。

這個文章的意思太明顯了,就是身為校長,必定是人中龍鳳,應該有更大的作用發揮,特別是高校智庫,應該讓校長站到引領的地位。


文中寫道:「在高校智庫建設發展、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校長可以發揮重要的價值和作用,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高校智庫的先天缺陷。」


校長能夠「彌補高校智庫的先天缺陷」,相當於女媧補天,校長當仁不讓啊。


至於為什麼「獨有校長驅虎豹」?看看文中的論述:


「因為如果要彌補這些缺陷,需要更高層來統籌協調,引入更多的外部資源。這些都需要高校智庫的上一層管理體系深度介入,從整體性治理的角度切入,逐步改進這些問題。在長期參與治理我校幾個智庫的過程中,筆者認為高校智庫的良性發展必須要有校領導的積極參與,才能夠解決上述的幾個難題。事實上,很多高校智庫也是這樣做的,如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一直由華東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童世駿擔任院長、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由該校原校長張民選擔任院長。」


那麼,如何來體現校長的作用呢?時任楊校長提到三個措施:


一是敢於改革高校智庫的管理體制。

就是「學校從根本制度上予以改革」,「筆者認為至少要以分管副校長一級擔任智庫的顧問或名譽負責人,推動高校智庫的實體化發展,在民政部門將智庫註冊為民辦非企一類的組織,由智庫負責人擔任法人。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高校智庫與高校科研院所並列成為兩類不同性質的機構,從而設置單獨的考評機制;同時也通過法人的設立為高校智庫設置獨立帳號,方便智庫發放各類勞務費、專家諮詢費。」


有這兩個機制,校長有了權,也有經費,干起工作來,就更風聲水起了。


二是專於組建高校智庫的研究隊伍。


「大學校長應有統籌學校人才資源、匯聚人才隊伍為智庫服務的想法與作為,彌補智庫負責人僅僅局限於某一學科領域的視野不足。」


也就是說,校長必須擁有人事的權利。


三是善於搭建高校智庫的咨政渠道。


「校長可以擔任智庫的名譽負責人或顧問,利用集中會議、集中學習及專門渠道等形式將本校智庫的研究成果以快報、專報遞交省市有關決策部門,也可以帶領智庫拜訪、對接省市有關決策部門,將智庫推出去;同時也要注重引進來,以調研等名義邀請省市有關決策部門來校指導智庫建設。」


校長可以借著智庫,進入社會層級,就像加入騎車團,可以接觸更廣泛的社會人士,引進社會的人脈。

可以看出,楊校長的這個建議,把校長的作用發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而現在因為電梯門的意外事件,楊書記的建議肯定要暫緩實行了。其實,我們注意一下,楊書記的技術論文,主要著力於技術介紹,無甚對錯,但楊書記在進行管理縱論的時候,無論是在論文的敘述還是建議的可行性上,都與他的技術性的論文的公正客觀差一個能級,對照他在「電梯門」事件上的大意失荊州,楊書記可能在行政管理中的能力與功力,真的遜色於他的學者型身份。

現在因為意外的偶然被免職了,楊書記不從事行政職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以把精力用在自己的學業專攻上,而可能避免在不擅長的社會與人生專業上屢屢有出格與越界之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