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末日,凱撒遇刺,西塞羅之死

獨立面壁人 發佈 2023-11-18T17:19:25.858859+00:00

文章系頭條獨家發布,抄襲搬運必究,本人主要創作平台在頭條,以往有人在其他平台搬運我的文章也就算了,過去的事就不管了,今後希望這些人體面一點,再說要是為了掙錢,你們去搬運那些流量水文豈不是更好?

文章系頭條獨家發布,抄襲搬運必究,本人主要創作平台在頭條,以往有人在其他平台搬運我的文章也就算了,過去的事就不管了,今後希望這些人體面一點,再說要是為了掙錢,你們去搬運那些流量水文豈不是更好?何必在我這費勁呢?

正文開始:

馬略軍事改革後,羅馬共和國開始加速走向軍閥化,原本元老院主導的那一套權力制衡體系徹底失效,新的規則是軍隊效忠於誰,誰就擁有至高權力。

馬略與蘇拉的內鬥平息後,羅馬共和國迎來了最後的諸神黃昏,在這個持續500多年的古老共和國的最後幾十年中,又有一批巨星登上歷史舞台,克拉蘇、龐培、凱撒、安東尼、屋大維……如果站在英雄史觀上看,他們的故事足夠精彩,但是這份精彩的代價是羅馬的共和制度被徹底粉碎。

羅馬共和國末期的群雄混戰為羅馬的共和時代畫上了一個不完美的句號,也為即將到來的帝國時代奠定基調,這段歷史很重要,它告訴人們一個殘酷的歷史規律,共和與帝制並無絕對的優劣之分,它們不過是各自特定歷史土壤下生長出來的產物,從帝制到共和並非唯一的方向,如果共和的社會基礎被挖空,帝制就會重新登上歷史舞台。

在羅馬共和國最後的這段歷史中,先知先覺的軍閥們都誤透了權力只來源於軍隊的時代規則,但是仍有一些人仍試圖恢復舊的共和邏輯,讓我們看看一個共和主義者,在一個已經沒有共和基礎的共和國里,將陷入一種怎樣的尷尬境地。

羅馬共和國的終篇大戲,正式開場。

鼓破萬人捶

馬略與蘇拉的內戰沉重打擊了羅馬對內部與外部的控制力,隨著羅馬整體實力的削弱,一些被羅馬共和國強大實力壓制的問題開始集中爆發:

公元前91年,同盟者戰爭爆發,義大利同盟者開始以武力的方式向羅馬討要公民權,如果不給,他們就要脫離羅馬。

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奴隸起義爆發,起義軍數量一度達到6萬人之多,值得一提的是,參與這次起義的人,除了在羅馬共和國被視為「會說話的牲口」的奴隸外,竟還有一些羅馬人,他們早早失去了土地,沒有生活來源,這些羅馬人加入斯巴達克起義,說明在羅馬共和國的末期,有相當一部分羅馬人過得並不奴隸好多少。

義大利同盟者是羅馬軍隊的重要助力,大量的奴隸,則是羅馬莊園經濟的基礎,某種意義上講,是他們支撐著羅馬共和國的輝煌,羅馬強大時,這兩支力量只能臣服於羅馬,而隨著馬略與蘇拉的內戰動搖羅馬共和國的基礎,這兩支力量都敢於與羅馬直接翻臉了。

馬略與蘇拉的內戰已經要了羅馬共和國半條命,如今同盟者戰爭與斯巴達克起義把剩下那半條命也奪走一半。

羅馬最終解決了同盟者戰爭,但代價是向義大利同盟者大量發放羅馬公民權,斯巴達克奴隸起義也被平定,但代價是軍閥的力量進一步加強,這也註定了羅馬共和國即將迎來比馬略、蘇拉之戰更為嚴重的軍閥混戰。

暴雨前夜

兩次率軍進攻自己祖國羅馬,並公然破壞羅馬共和傳統,強迫元老院任命其為獨裁官的蘇拉,在臨死之前竟上演了一幕將所有權力歸還給元老院的感人但滑稽的戲碼,但是歷史自有其運行規律,羅馬也不會因為蘇拉願意歸還權力而回到往日的共和狀態。

但蘇拉的惺惺作態多少還起到了一定作用,至少在名義上,羅馬的共和傳統得以恢復,一些在蘇拉獨裁時期受到迫害的人也返回了羅馬。

這其中就有最後的共和派代表人物西塞羅和因婚姻受到蘇拉派迫害的凱撒。

有趣的是西塞羅與凱撒涉足政治的方式竟有些相似,都是通過法律這一途徑。

西塞羅自幼喜歡讀書,哲學和文學底蘊極其豐富,他也有過一段不算成功的從軍經歷,後從事法律並因此在羅馬享有盛名。

返回羅馬後的凱撒為很多人進行過辯護,他也在一次次辯護中積攢了自己的人望。

但是無論是凱撒還是西塞羅,雖然靠著羅馬所謂共和的傳統開始接觸公共事務,但是此時的他們最多只是站在羅馬共和國權力大廈的門前踮著腳向內望,這個國家最有權勢的人依舊是軍閥。

鎮壓斯巴達克起義的戰爭中,有兩個羅馬將軍戰功顯赫,分別是:克拉蘇和龐培,他們都是蘇拉生前的部將。

儘管蘇拉在名義上恢復了元老院在羅馬共和國的最高權力地位,但手握重兵的克拉蘇和龐培顯然已經成為了超然的存在,他們對羅馬共和國的影響力,已經遠非一般元老可比,整個國家即將變成他們博弈的棋盤。

在以克拉蘇和龐培為首的軍閥們對羅馬進行深度控制的時候,西塞羅和凱撒卻以不同的形式殺入局中,他們的選擇不同,也註定了不同的命運。

不同選擇

上文已經提到,西塞羅青年時代有過一段不算成功的從軍經歷,這段經歷讓他明白自己並不適合通過獲得戰功來積攢政治能量,於是他選擇了自己擅長的領域,利用自己的雄辯能力參與到公共事務中來。

西塞羅的演講天賦幫助其在一次次演講中脫穎而出,公元前63年,西塞羅成為執政官,在名義上這是羅馬共和國的最高官職,但是在這動盪年代,所有的政治傳統都將被打破,執政官這所謂的最高官職,其重要性也將被大幅削弱。

與傳統的印象不同,在同一時期的凱撒也並未進入軍隊,相反,他輾轉於多個行省,分別擔任財務官、大法官,總督副手和總督等職,有了豐富地方從政經驗的凱撒最終回到羅馬。

在一些選舉中,西塞羅與凱撒還成為了競爭對手。

凱撒的命運轉折點發生在公元前60年,這一年,凱撒也獲得了羅馬共和國名義上的最高官職,而此時的克拉蘇與龐培卻陷入了糾紛。

龐培希望獲得土地安置自己的老兵,而克拉蘇則為獲得對抗帕提亞所需的軍隊控制權而犯愁,當時龐培的政治和在軍中的威望都高於克拉蘇,而克拉蘇的優勢是有大筆的錢財,這兩人之間已經存在矛盾。

作為執政官的凱撒有意去調解二人中的矛盾,在他的一番運作下,龐培、克拉蘇、凱撒三人結成前三巨頭同盟。

儘管在名義上三人都是羅馬共和國最有權勢的人,但是相比與手中能量巨大的龐培與克拉蘇,凱撒的能量要小得多,他能夠加入前三巨頭同盟,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克拉蘇想以凱撒制約龐培。

在日後凱撒的一系列行動中,克拉蘇都慷慨解囊為凱撒鋪路。

無論過程如何,凱撒成功進入了這個國家最有權勢的圈子,接下來他要將大展宏圖了。

執政官任期結束後,凱撒被派往高盧地區,來到高盧的凱撒立刻發動了高盧戰爭,在對高盧及周邊地區進行征服的過程中,凱撒的軍事天賦開始大爆發,他連戰連捷,整個高盧地區被凱撒征服並成為了羅馬的一個行省,以高盧為基地凱撒獲得了兩樣東西:一是大量的財富,二是一支只服從自己的私人軍隊。

西塞羅與凱撒都曾擔任過執政官,但秉持共和傳統,按部就班的西塞羅獲得的只是一些政治威望,而凱撒卻通過加入龐培與克拉蘇的同盟和後期的對高盧地區的武力征服,成為了這個國家真真正正最有權勢的人。

西塞羅手中只有些虛無縹緲的所謂政治威望,而凱撒手中緊握的卻是最最重要的兩樣東西:錢和兵。

渡河

東征帕拉亞的克拉蘇陣亡,穩定的三頭同盟局面被打破,剩下的兩頭龐培與凱撒之間必定陷入爭端。

彼時,名義上羅馬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元老院早已不能掌控龐培、凱撒這個級別的人的行動,他們只能選擇在二者中扶持一個對抗另一個,並希望他們支持的那一方獲勝然後他們可以分得一杯羹。

上一次,他們選擇了蘇拉,而這一次,他們選擇了龐培,但是很可惜,這次這幫元老院貴族們看走了眼。

當初獲得元老院支持的蘇拉在對抗馬略時毫無猶豫地將重點放在軍隊上,即便馬略已經回到羅馬並推翻了蘇拉派在元老院的統治地位,在外征戰的蘇拉陣腳一點不亂,他從容不迫地整軍備戰,待自認為手上軍隊實力在馬略派之上時才率軍反攻羅馬。

但相比與老上司蘇拉,龐培的表現則幼稚得多,因為得到了元老院的大力支持,羅馬共和國的政策制定他幾乎可以隨意操控,於是他開始利用多項政策噁心凱撒,並希望以此來瓦解凱撒的權力,但此時的凱撒身在高盧,羅馬的權威難以遠達高盧,更重要的是,凱撒手中擁有大量軍隊。

公元前49年是關於羅馬共和國命運最重要的一年,以凱撒為首的一系列重要人物的決定將徹底決定羅馬的國家走向。

與元老院聯合後,龐培雖然有些迷戀那種政治權力隨意由其操縱的快感,但是龐培畢竟行伍出身,又豈會放棄對軍隊的掌控,他一面利用元老院削弱凱撒的權威,一面也開始招兵買馬擴充軍隊。

顯然,此時占有優勢地位的龐培是打算做兩手準備的,能用政治手段瓦解凱撒權力更好,如果不能也可以訴諸於武力,但是龐培擴充軍隊的行為讓元老院感到不安,一些元老認為龐培與凱撒無異都是野心家,面對元老院的不信任,龐培一怒之下離開羅馬帶來郊外居住,

元老院與龐培之間的內部撕扯打擊了支持龐培軍隊的士氣,厭戰情緒空前高漲,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特殊時期西塞羅的態度。

在龐培和凱撒間,西塞羅的態度是明確的,他支持龐培,但西塞羅並不支持龐培以武力擊敗凱撒,他曾遊走於各方,試圖避免內戰爆發,但是這種努力註定是徒勞的。

相比於龐培、元老院以及以西塞羅為首的共和派的猶猶豫豫,凱撒的行動卻相當果決,在明確了雙方矛盾已經不可能靠政治解決後,凱撒便開始在軍中造勢,為反攻羅馬做準備。

當矛盾趨於不可調和後,凱撒決定向羅馬進軍,在魯比孔河前,凱撒出現了一瞬間的猶豫,因為按照羅馬共和國法律,任何率領軍隊渡過魯比孔河的將軍多將被視為叛國。

但凱撒並沒有在河前停留太久,用他自己的話說:骰子已經擲出去了,還猶豫什麼呢?

凱撒的大軍開始渡河,羅馬共和國的歷史也將由此開始轉向,舊時代行將落幕,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愷撒之死

龐培的軍隊因為準備不充分,與凱撒稍一交手就潰不成軍,龐培逃離義大利半島,準備在羅馬以外的地方尋求東山再起。

關鍵時刻便看出了凱撒與馬略之流的區別,當初平民派的馬略趁著貴族派的蘇拉不在也曾占領羅馬城,但馬略隨後的做法是在羅馬城內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威,任由蘇拉在羅馬以外招兵買馬,最終導致蘇拉反攻羅馬成功,馬略派幾乎被屠殺殆盡。

如今凱撒面臨相似的境遇,他的選擇卻與當初的馬略截然不同,凱撒對於逃跑的龐培採取窮追猛打的策略,從西西里島到北非,從西班牙到埃及,凱撒對龐培一路窮追猛打,直到埃及人殺死龐培才肯罷休。

凱撒與馬略的不同選擇實際上是對權力優先級的不同理解的結果,當初的馬略還天真地以為,羅馬城政治權力非常重要,只要控制了羅馬政局就能控制全局,所以他不急於與蘇拉決戰,但是凱撒面對這個選擇題給出的答案是:軍權就是一切,只要軍隊在自己手中,奪取元老院的權力便如同探囊取物,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幹掉能夠在軍事上威脅自己的龐培,只要做到這一點,元老院便是任自己擺布的提線木偶。

公元前44年,凱撒回到羅馬,他命令元老院封自己為終身獨裁官,他麾下的部將則被安排在重要崗位上。

值得一提的是,凱撒對於政治上的異見人士表現的十分寬容,即便是公開反對過凱撒的西塞羅,凱撒也沒有為難他,在內戰結束後邀請其回到羅馬繼續擔任公職。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在凱撒看來,只要不掌握軍隊的人都無法對自己產生威脅。

但是雄才大略的凱撒依舊算漏了一點,那些世代掌握羅馬核心權力的元老院貴族們之間的聯繫盤根錯節,如今的凱撒已經將他們擠出了權力中心,動人利益如殺人父母,這些人是會狗急跳牆的。

公元前44年,元老院貴族要求凱撒當眾宣讀一份陳情信,並在凱撒宣讀的時候用匕首刺殺了他,刺殺凱撒的貴族們認為自己幹掉了獨裁者,拯救了羅馬共和國,他們以英雄自居,還曾想將凱撒的屍體扔進台伯河,但是又害怕凱撒麾下的實力派安東尼和雷必達報復。

共和派們的尷尬處境在這一時刻便顯露無疑了,他們也知道自己手中並沒有多少籌碼,但是仍幻想通過刺殺凱撒奪回大權,但是這怎麼可能呢?刺殺凱撒前,他們手中沒有軍隊,刺殺凱撒後,他們依舊沒有軍隊,手上沒有籌碼還想幹大事,結果註定是災難性的。

共和末日

凱撒的遇刺在羅馬共和國引發了軒然大波,共和派的刺客們看到了一副令他們絕望的景象:不僅僅是凱撒的部將,連普通的羅馬民眾都懷念凱撒,刺客們以殺死獨裁者保衛祖國的英雄自居,但民眾卻並不認可他。

凱撒的遺囑公布後,民眾更加憤怒(凱撒在遺囑中宣布將自己的花園向所有人開放並為所有民眾發錢),行刺者們馬上成為過街老鼠。

凱撒在遺囑中,指定屋大維為自己的繼承人,年僅18歲的屋大維趕到羅馬,他繼承了凱撒四分之三的財產,並以自己的雄辯才能為自己在短時間贏得了大量聲望,但此時的他還差最後一樣東西,也是最重要的那樣:兵權。

在擁有不小的權勢後,屋大維與安東尼和雷必達聯合,史稱「後三頭同盟」,三人先聯合絞殺了參與刺殺凱撒的貴族,此時元老院的貴族們經過幾番血洗,已經所剩無幾。

在羅馬共和國的最後幾年時光里,作為共和派代表的西塞羅也即將迎來自己的末日,西塞羅並未參與對凱撒的刺殺,他並不認同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幹掉所謂的「獨裁者」。

而且西塞羅也大致弄清楚了共和派的處境,他們只能在擁有兵權的軍頭間站隊,甚至在關鍵的站隊問題上,西塞羅的選擇都是正確的。

西塞羅猛烈批判當時安東尼並多次表達對屋大維的認可。

但是,隨著屋大維與安東尼達成和解,安東尼要幹掉西塞羅的決定很快得到了屋大維的認可,公元前30年,西塞羅被殺死於福爾米亞。

其後,屋大維、安東尼、雷必達的聯盟也開始破裂,屋大維剝奪了雷必達的軍權,讓其終老於家鄉,而後又與安東尼兵戎相見,最終擊敗對方成為了羅馬最有權勢的人。

經過幾番內戰,元老院已經越來越成為軍頭們手中的吉祥物,以武力平定的全國的屋大維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自此,羅馬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元首」或「第一公民」,他們集最高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為一身,並成為羅馬軍隊的最高統帥,且任期不限,羅馬的共和國時代正式終結。

誰是竊國者?

按照現在的認知,國家主權歸全體人民公有,想將其私有的君主是竊國之人,事實上,這種觀點並非現代人特有,羅馬共和國的全稱叫「元老院和羅馬人民」,羅馬也早在公元前5世紀就以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來限制最高行政長官的權力,以防止獨裁者誕生。

但是羅馬共和國最後依舊不可避免從共和走向軍事獨裁,我們不禁要問,在這個過程中的竊國之人,難道只有蘇拉、凱撒、屋大維這樣的軍頭嗎?

羅馬共和制度崩潰的基礎是農民大量失去土地,而讓農民大量失去土地的是不平等的土地分配製度,而制定不平等土地分配製度的是元老院的貴族。

元老院的貴族們世代掌握羅馬最高政治權力,並以此獲得更多經濟利益,再以經濟利益鞏固政治利益,並以此完成一個循環。

但是在這個循環之外,是平民失去土地和生活來源,流離失所艱難度日,元老院和羅馬人民是羅馬的正式國名,但顯然在權力被元老院壟斷後,好事都被元老院貴族占了,而代價卻都要讓所有羅馬人民承擔,從這個角度上看,那些打著共和旗號的元老院貴族們又何嘗不是竊國之人呢?

歷時500年的羅馬共和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共和制國家的完整生命周期,他興起於巧妙的制度設計和種族之間的妥協與和解,滅亡於統治集團的短時於貪婪。5個世紀的時間夠長,它足夠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奴隸制共和制國家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500年,羅馬共和國從一個台伯河畔的小城邦,成長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強大國度,又在內部矛盾趨於不可調後走向崩潰,他給人類社會留下了諸多經驗與遺產,也留下了無數傷疤和教訓。

500年,羅馬共和國向世界展示了它的所有,它智慧,從建立之日起就試圖限制王權;它愚蠢,貴族們用了近1個世紀的時間一點一點為自己挖好了墳墓;它文明,從建國的那一刻起,就試圖保障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它野蠻,奴隸被視為會說話的牲口隨意買賣,甚至要在角斗場上以命相搏只為博羅馬權貴們一樂;它平和,以各種手段維護與同盟者之間的關係,它極端,對迦太基人趕盡殺絕,不但要亡其國,還要滅其種。

500年,其實並不是羅馬作為一個文明的全部,在共和國覆滅後,羅馬又進入了持續300年的帝國時代,甚至在這一時期,羅馬的疆域版圖超過了共和國時代的最大版圖,但是羅馬文明的精華仍在這500年的共和國時代。

羅馬是西方文明第一次孕育出強大而持久的國度,即便在它分崩離析後影響力依舊不衰,在日後支離破碎的歐洲中,一直有人試圖去復興那個強大的羅馬。

但像羅馬一樣強國的建立需要複雜而苛刻的條件,它所孕育文明種子還在大海中漂浮,只是要開花結果並非易事,某種意義上講,這世界上沒有一種文明會真正消亡,歷史總是在不同的外衣下重複著類似的內核,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300年周期律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其他文明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太陽之下,並無新事。


羅馬專題已經大致寫完,西漢與羅馬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大國家,可以說是東西方文明雙壁,漢帝國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走完一個完整生命周期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接下來要重點寫一寫漢帝國,而要寫漢帝國就不得不寫秦帝國,接下來會就秦漢歷史寫一個專題,這個專題會寫的比羅馬專題更細,畢竟中國歷史對中國人更有借鑑意義,寫秦漢帝國的文章很多,我試圖為秦漢專題找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為什麼秦不能長久,而漢可以長久?到時候希望大家點讚評論轉發,如能給大家帶來一定啟發,我感到不勝榮幸,再次感謝。

最後再次提醒一下其他平台的搬運者們,體面一點,以前搬運就搬運了,現在是頭條獨家發作,再在其他平台搬運我的文章必定追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