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獨角獸借力突破品牌周期

南方日報 發佈 2023-11-18T20:43:37.209819+00:00

UR服裝設計師正在做設計。南方日報記者 石磊 攝URBAN REVIVO(下稱「UR」)是哪個國家的牌子?打開搜尋引擎輸入「UR」,這個被頻繁搜索的問題「蹦」了出來。許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快時尚」企業,在全球擁有約400家門店,每年推出上萬款新品。

UR服裝設計師正在做設計。南方日報記者 石磊 攝

URBAN REVIVO(下稱「UR」)是哪個國家的牌子?打開搜尋引擎輸入「UR」,這個被頻繁搜索的問題「蹦」了出來。

許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快時尚」企業,在全球擁有約400家門店,每年推出上萬款新品。今年618大促UR奪得天貓、抖音、京東等平台女裝銷售榜首。

高光的另一面,UR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明光也有焦慮:「大多數中國服裝品牌只擁有15到20年的輝煌,但我們想走得更遠。」

未來,如何在只爭朝夕的快時尚領域進一步發展?如何借力資本市場突破品牌周期「宿命論」?時間將檢驗它的作答。

「紅海」里跑出的獨角獸

今年,ZARA關閉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的國內首店;H&M也關閉了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旗艦店。

國際快時尚巨頭退潮,曾是「學生」的UR卻在加速擴張。

公開報導顯示,UR年銷售規模突破60億元。即使在受疫情影響的2022年,也「逆勢」布局了數十家新店,覆蓋雲南、武漢、深圳、山東、浙江、江蘇、貴州、四川、湖北等地。

「2003年,我看到關於ZARA的媒體報導,在日本見到ZARA實體店,很快意識到『快時尚』是中國服裝『紅海』裡面的『藍海』。」李明光並不諱言,UR曾是ZARA的跟隨者。

2006年,ZARA、H&M進入中國市場,它們產品豐富、更新快速、價格實惠、緊跟潮流,令當時的中國消費者耳目一新,很快掀起「快時尚」風潮。同年,李明光正式創辦快時尚品牌UR;在廣州天河商圈的一家商場,UR打通8個鋪位,奢華裝修、高調開店。

螞蟻與大象競爭,UR敏銳地捕捉到國際品牌「水土不服」的一面。

「中國消費者更喜歡偏甜美風、顯身材的衣服,但在設計上又要稍微保守一點。」因此,UR在版型、尺碼、顏色、設計細節等方面做了諸多本土化改良。

廣州成熟的服裝供應鏈,進一步為快時尚的本土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李明光說,UR的設計能快速付諸實踐,「從設計到店鋪上架,我們最快可以做到6天」。

開店三個月後,UR很快獲得正反饋,銷售表現很好。如今,UR在全球擁有約400家門店,設計師開發團隊超過500人,每年推出上萬款新品。

「大部分投資者不適合我們」

儘管銷售數據喜人,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UR並不賺錢。這在高毛利的服裝行業,並不多見。

UR規模達到10億元時,沒有盈利;規模增長到20億元,依然沒有盈利;直到2017年,實現約30億元銷售額,UR才首次實現盈利。

這也是UR比較缺錢的階段,融資成為活下去的必然選擇。「這期間,我們沉澱、打磨商業模式需要資金,而且希望全部做直營、不開放加盟,資金需求比較大。」

公開資料顯示,UR一共經歷5輪融資,前3輪就發生在這一時期——2010年,UR獲戈壁創投天使輪投資,金額為1000萬美元;2012年,A輪獲景林投資6000萬元;2017年,海瀾之家1億元戰略投資入股UR。

那還是TMT投資風起雲湧的年代,服裝企業被視為「傳統行業」,甚少成為資本的寵兒,但找上門來投資UR的資金卻不少。

不過,對於投資者的挑選,UR顯得比較謹慎。

「大部分投資者不了解我們,也不適合我們。」李明光表示,他們和投資者要有充分的互相了解。

2015年,UR正式放開加盟,不僅「跑」出了規模,也讓公司在2017年走上盈利軌道。

盈利之後,UR又進行了兩輪融資。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紅杉中國參與UR的B輪融資;2019年,易簡資本、黑蟻資本、星納赫資本投資UR,交易金額均未披露。「這段時期與前期的融資需求不一樣,引入的資金主要投入在柔性供應鏈的打造和設計上。」

「我們每一輪融資,都與當時的發展戰略相匹配。」李明光總結,UR引入的投資者會提意見和建議,但從不左右公司的決策。

謀求境外上市但無時間表

服裝行業的競爭中向來是「拼刺刀」的。人群變了、市場變了、爆品法則變了,昔日巨頭也會轟然倒地。

這讓UR看到機遇,也看到挑戰。

「中國絕大部分服裝品牌只有15到20年的輝煌,但我們想做百年品牌。」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李明光深知打破品牌「宿命論」是UR必須面對的課題。

如何破題?

「國際化」是UR選擇的突圍路徑之一。

放眼全球,中國服裝市場規模約占四分之一。李明光觀察,即便是已經下沉到鎮一級的中國成功品牌,其規模大概在200億元左右,尚未有品牌規模突破300億元。反觀一些國際品牌,規模超千億的並不少。因此,「想要實現超千億營收,單一品牌必須全球化。」

儘管UR於2016年就已在新加坡開店,但李明光認為,今年才是公司海外市場發展的「元年」。UR打算重啟倫敦設計中心項目,並以此為據點吸引歐洲領先的創意美學人才加入。

他希望有朝一日,UR成為全球最大的時尚集團。「吸納全球創意人才,利用中國服裝供應鏈優勢,進行全球市場銷售。」在規劃中,今年公司將在海外新開多家門店,5年內店鋪遍及東南亞、中東、歐洲、北美。「我們正向百億規模邁進。」

但「出海」意味著更大量級資金投入,錢從哪來?

李明光說,如有合適機會,公司將謀求上市。「考慮到公司未來發展及戰略,我們希望將來可以在境外上市,目前沒有具體時間表。」他說,儘管在境內上市可能獲得更高的估值,但「在境外上市、籌集境外資金,對海外發展幫助會更大」。

■記者手記

在傳統行業中發現價值

在資本市場上,相比「硬科技」,服裝並不算「熱門」賽道。甚至,服裝已成為「夕陽行業」的聲音不絕於耳。

但是,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這個龐大且分散的萬億級市場中,行業痛點、堵點普遍存在。這也就意味著,任何為「老行業」提出「新方案」的企業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它們既能獲得豐厚的商業回報,也更有可能成為資本青睞的對象。

目光回到廣州,這裡在中國服裝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隨著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廣州出色的產業鏈、供應鏈基礎,疊加順應市場需求的商業理念,必定將催生更多優秀服裝企業。

資本市場則可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培育享譽世界的品牌、打造更適應市場需求的柔性供應鏈、壯大「買賣全球」的跨境電商……

藏於廣州番禺區的希音(SHEIN)就是極好的例子。藉助廣州超強的服裝供應鏈,它創新推出每天上新多元款式、通過多樣性獲客精準判斷市場趨勢、需求一旦產生即刻投入生產的「小單快反」模式,過去一年估值增長3100億元,是當之無愧的超級獨角獸企業。

顯然,對於服裝行業而言,借力資本市場,不僅能夠分散風險,還能提高企業和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有利於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吸引人才。對於投資者而言,若能在傳統行業中發現真正的價值,未來獲得的投資回報也不可小覷。

南方日報記者 唐柳雯 陳穎 黎華聯 張艷 周美霖 唐子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