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憑什麼被稱為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

博物館看展覽 發佈 2023-11-19T06:38:43.127490+00:00

閱讀完成時間約18min。一,大報恩寺前身歷史回顧。二,寺院遺址發掘報告重讀。三,報恩寺塔塔身構造復原。

本文總字數約9000+

閱讀完成時間約18min

一,大報恩寺前身歷史回顧

二,寺院遺址發掘報告重讀

三,報恩寺塔塔身構造復原

四,琉璃塔盛譽及被毀歷史

五,報恩寺遺址及文物陳列

大明報恩寺琉璃寶塔,被古代西方人視為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

(世界中古七大奇蹟指的是利比亞的亞歷山大地下陵墓,英國的巨石陣,土耳其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義大利的羅馬大鬥獸場、比薩斜塔,中國的萬里長城,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塔)

琉璃寶塔建於明初,佇立於金陵南郊。

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實景復原 攝影:禹涵

它歷史上是江南佛國的起源,金陵山水的焦點。

它是琉璃工藝的集大成者,大明盛世的輝煌寫照。

它聳立在秦淮河畔邊,見證著金陵的變遷,目睹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

報恩寺大殿及琉璃塔遺址復原示意 攝影:禹涵

它出現於西方畫冊上,吸引著洋人的目光,掀起了仿建東方瓷塔的熱潮。

這座名揚中外的金陵寶塔,卻倒坍於清末,如今不能為我們所親見。

明代的琉璃塔雖已不存,但我們還是可以從現存的史料與畫冊中還原出它原本的樣貌,再睹這座大明留給南京的奇蹟寶塔。

溯源建初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綠楊蔭里。

赭白青黃牆砌石,門映碧溪流水。

鄭板橋《念奴嬌 金陵懷古其六:長干里》

這段詩詞描繪的是金陵南城牆外的「長干里」,一片依山傍水的長條形平地。

長干里南側有聚寶山,北側有秦淮河,扼守著入江通道。山水衛護,攻守皆宜,自古就是軍事要地。

長干里同時也是經濟命脈,四方通過水陸通道輻輳而至,形成繁華的市場,故稱「大市」。

大報恩寺和它的前生寺院就在金陵南郊的長干里興建。但溯回最初,我們要提及一位定都於此的帝王。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唐 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吳主孫權

- 建初寺(東吳-東晉)-

東吳赤烏十年(248),熱鬧的長干里集市來了一位印度高僧康僧會。這位高僧自海上泊船而來,宣揚當時還沒有人聽過的佛祖、佛法。

敦煌莫高窟323窟建初寺壁畫

康僧會口中的「佛法」傳到了孫權的耳中,孫權召康僧會問佛有何靈驗,康僧會以神力獲舍利,光明四射,吳王感其真誠,幫助康僧會在建業(金陵孫吳都名)的長干里建阿育王塔和寺廟。

敦煌莫高窟323窟建初寺壁畫

阿育王塔內供奉著康僧會從印度帶來的佛祖真身舍利,並以塔為中心建立寺廟,因為是江南地區的第一座寺院,故起名「建初寺」。

敦煌莫高窟323窟建初寺壁畫

自此佛教以長干里為中心向中國南方傳播,使得往後千餘年的佛祀馨香始終不散,梵唄之聲從來不絕。

- 長干寺(東晉-北宋)-

時間來到東晉(326-334),建康(金陵東晉都名)發生了戰亂,建初寺和阿育王塔不幸被毀,但為了延續香火,建初寺不久後重建,寺名改為「長干寺」。

根據史料可知東晉(317)在建初寺基址上造三層新塔,恢復以塔為中心的寺院格局。但這次改造很可能並未按照以前的阿育王塔位置恢復,而是另選址新建的。

到了寧康年間(373-375),出家人慧達「見長干里有異氣,因就禮拜,果是先阿育王塔所,屢放光明,由是定知必有舍利。」

慧達發現了先前東吳地宮裡的舍利,在長干寺的西邊建塔重新供奉舍利。自此,長干寺變為東西雙塔院格局。

六朝滅亡後,金陵淪為地方城市,蔣州(金陵隋城名)和昇州(金陵唐城名)城位置發生了變動,南郊的長干寺的位置卻基本確定了,一直延續到明代。

到了五代南唐時,金陵為國都江寧府(金陵南唐都名),秦淮外河作為護城河並建設南城牆,長干寺成為金陵古城的城市門戶。

- 天禧寺(北宋-明初)-

北宋的建康府(金陵宋城名)基本承繼南唐的城市格局。

而長干寺在經過長達四百餘年的沉寂迎來了新生。宋真宗(1008-1016)下令整修城市軸線上的重要節點長干寺並重建了九層佛塔,賜名為「聖感舍利塔」,寺名根據新年號改為「天禧寺」。

記載有長干寺及地宮文物信息的布帛

在元代,天禧寺仍是享有崇高地位的江南大剎,後於元末因戰亂被毀,但聖感塔得以倖存。明太祖時期(1382),朱元璋定都南京,大規模增建擴建城市。

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

天禧寺在此時雖經過重修重建,但不久後又在永樂六年(1408)再次被毀。

從東吳建業到明南京的漫長歷史中,以大報恩寺的前生寺院作為線索,可以一窺金陵城在這滄海桑田中的興衰沉浮,它在每個時代都以不同的姿態出現在青山秀水之間。

罔極之恩

永樂十年(1412)明成祖決定在天(大)禧寺的原址上重建塔寺,賜名「大報恩寺」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它傲然挺立於明南京城,為我們講述金陵古城新的歷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成祖坐像

根據《御製大報恩寺左碑》的記載明成祖朱棣所要報恩的皇考為「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後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皇妣為「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這裡的皇考和皇妣是指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元配夫人馬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大報恩寺里供奉的可能並非只是馬皇后。

朱棣生母到底是誰,至今學術界尚未有定論。據部分史學家考證,朱棣可能是碽妃所生,屬於「庶出」。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再憑藉帝王的特權偽造其嫡出身世。

不論其生母為何,或許正是早年間削藩與靖難之役的經歷,讓明成祖朱棣急於向天下證明其雄才大略。

北京紫禁城

湖北武當山

即朱棣永樂朝修建的大型工程之二「北修故宮,南修武當」

重修大報恩寺便是他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之一。

「弘拓故址,加於舊規,像貌尊嚴,三寶完具,殿堂廊廡煥然一新,重造浮圖高壯堅麗,度越前代」。

按照「宮闕規制」建造大報恩寺,超過以往所有的寺院。

《金陵梵剎志》中的大報恩寺全景

大報恩寺在大明朝的全力支撐下建造,歷時整整17年,耗銀248萬餘兩,動用了10萬以上的匠戶、民夫、軍隊和犯人。

大報恩寺建築群占地面積達四百餘畝,南至雨花台,北抵秦淮河,東至明代虢國公俞通海墓園,西至聚寶街,四周總長「九里十三步」(相當於4.5公里)。

建築布局總體上可分為南北兩大區,最重要的建築分布於北區,其主要軸線上的建築已梳理完成並建設成遺址公園。

而附屬建築位於南區仍在考古之中。

北區沿中軸線依次為:

山門—香水河橋—天王殿—大殿—琉璃塔—觀音殿—法堂

這一中軸線格局與同樣為明初建設的皇家工程武當山九宮八觀一樣,也有著極其類似的建築布局,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山腳下的玄天玉虛宮與半山紫霄宮。

武當山玄天玉虛宮

武當山紫霄宮

在軸線兩側設置了永樂與宣德御碑亭、鐘樓、油庫、祖師殿等建築。

- 山門推測 -

山門由於遺址擾亂較嚴重,我們只能按文獻和古畫推測它大致為帶有三券洞及八字影壁的山門,位於香水河西側不遠。

而類似的八字影壁在同樣建於明初的武當山可以看見,只不過武當山以道教建築為主,因為同樣為明初的皇家建築,所以參考性很大。

武當山玄天玉虛宮午門 攝影:禹涵

- 香水河橋遺址 -

因大報恩寺按朱棣規劃為「准宮闕規制」,所以也按宮闕中的金水環繞有香水河。我們可以在北京故宮以及南京故宮中都看見金水橋的出現,這是一種准皇家規制。

南京明故宮金水橋(內五龍橋) 攝影:禹涵

不同的是南北兩京的紫禁城均有五座橋,但大報恩寺僅有中軸線一座。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 香水河橋 攝影:禹涵

香水河橋為石拱橋,橋面中央鋪設有一排青石板,寬約2.5米,橋面總寬745cm,通厚65cm。

- 御碑亭遺址 -

香水河橋往前於天王殿前南北各有御碑亭一座,分布安置了「御製大報恩寺左碑」和「御制大報恩寺右碑」,即南碑為永樂御碑,北碑為宣德御碑。

永樂御碑刻制於明永樂二十二年,碑身面北背南。碑文為明成祖朱棣撰寫,講述了他建造的大報恩寺的緣起和想法是為報「父母大恩」,現存龜趺座。

宣德御碑立於明宣德三年,碑身面南背北。碑文為歌頌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三位先皇的功德,現存殘碑和龜趺座、底座。

- 天王殿遺址 -

天王殿遺址呈「雙凸字形」,北長28.2米、東西寬17.6米,前後各有長方形突出夯土。台基高出地表1.1-1.2米,周邊以寬度0.7-1.2米的基槽圍繞。

該殿有「減柱」做法,即明間兩側各減去一根中柱,來安置佛像。台基內柱坑可以表明該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天王殿遺址復原 攝影:禹涵

- 大雄寶殿遺址 -

大殿位於遺址中心,台基分兩次築成。早期台基周邊挖有寬1.3米至1.7米的基槽,平面呈「凸」字形。後期在兩側增築,使台基整體向西擴展。

殿內目前共發現三排五行共15個柱坑,正殿根據已發掘的遺址來測算,面闊七間(約53米),進深五間(約36米),體量比太和殿略小,充分體現了「准宮闕規制」。

依據古畫可以得知,大殿為黃綠剪邊琉璃瓦,重檐歇山頂。

值得一提的是,大殿底部大型夯土台基高出地表5.2米,大殿前後地面實則有著一定的高差。

大報恩寺大雄寶殿遺址復原 攝影:禹涵

大報恩寺院落東高西低,中軸線至大殿時跟隨大殿月台向上抬升,大殿依地勢向上隆起,進一步加高,體現了主體恢弘的氣勢。

而且琉璃塔與大殿的間隔也極小,可以說大殿後門出來直接就是琉璃塔了,這種大殿與塔同為寺院中心的做法,既有早期寺廟塔院格局的延續,又有著明代寺廟風格特徵。

- 塔基遺址、地宮 -

塔基位於大殿後,距離大殿東側基槽12米,非常接近。塔基平面呈正八邊形,遺址現存對徑約為25米。

塔心中心為地宮,圓形地宮直徑2.2米。地宮未遭盜掘,保存較好。而其上應為大報恩寺琉璃塔。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塔基與地宮發掘簡報

- 觀音殿遺址 -

觀音殿遺址位於琉璃塔塔基遺址東側,同樣距離琉璃塔不遠,目前清理出的遺址被回填保護,在地面有著台基示意。

依照發掘遺址,推測原本的建築為面闊三間,進深三間。

- 法堂遺址 -

法堂位於中軸線最東端,長約25米,寬約15米。推測原本的建築為五開間,三進深的建築。

法堂又稱「講經堂」或「講法堂」,曾經是皇家講經的場所,也是全國宗教事務管理機構。

- 伽藍殿、祖師殿 -

伽藍殿與祖師殿分別位於報恩寺琉璃塔的南北兩側,根據遺址判斷推測其為面闊和進深均為三開間的大殿。

伽藍殿目前陳列有報恩寺琉璃塔的木質模型,其遺址梳理後尚留下了大面積的夯土,在空間上與祖師殿和琉璃塔形成一組南北軸向空間。

- 輪藏殿、經藏殿 -

輪藏殿與經藏殿與報恩寺畫廊相連接,位於大雄寶殿左右兩側,報恩寺仿宮闕規制布局,此二者應當效仿宮城中的文武樓置於大殿左右兩側。

- 畫廊遺址 -

大報恩寺遺址兩側為118間畫廊,畫廊西接天王殿,東接法堂,形成環繞大殿、琉璃塔、觀音殿的一組封閉院落。

畫廊北側遺址保存較好遺址被留存展示,並於基礎上懸掛立柱示意,簡潔明了。

而畫廊南側則破壞嚴重,目前遺址以南北對稱對廊道進行回填,在原址上方進行廊道復原。

這種南北對稱的展示,既便於遊客看到遺址原貌,又對復原後的結構有了大致理解。

明成祖朱棣作為大報恩寺塔的總設計師,除了對寺院建設有著設計,他同樣御賜大報恩寺琉璃塔「天下第一塔」的美名。

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實景復原 攝影:禹涵

遺憾的是,明成祖最終沒有看到報恩寺的完工,直至其孫宣宗時期大報恩寺才最終落成。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宗坐像

它的竣工也標誌著大明朝進入了盛世。

永樂窯器

如果說大報恩寺的規模和等級是空前絕後的,像一頂璀璨的皇冠,那琉璃塔無疑是這頂皇冠上最熠熠生輝的明珠。

- 浮屠凌雲 -

琉璃塔在它存在的四百餘年中,沒有任何建築可以與之比肩。關於它的高度,中外的史料記載都不同。

《江南報恩寺琉璃寶塔全圖》(清)記載為三十二丈九尺四寸九分(約104m)。

《金陵大報恩寺塔志》(民國)中記錄地面至寶珠頂二十四丈六尺一寸九分(約78m),地面覆蓮盆口高二十丈六寸。

康熙時期大報恩寺《金陵四十景圖》 高岑

國外史料中,費茲加特記錄塔高包括底座為 74.7m,底層高為 9.8m,二層以上每層的層高為 7.25-4m,塔頂10m,塔剎12m。

雷科門特記錄伸出塔頂的桅杆加上塔頂的高度約 25m,每層的樓梯踏步高取值約0.26m,需要 250 個踏步才能到達頂層,計算可得塔高約為80m。

大報恩寺琉璃塔塔頂仰蓮(覆蓮)《南京淪陷八年史》插圖

不論哪一種記載中,都體現出了琉璃塔塔剎非常高大。

《釋悟明撰折疑梵剎志》(清)中則完整記錄了報恩寺塔每一層及整體的舉高和構造情況,該書實為《金陵梵剎志》中大報恩寺志部分的補充與完善。

記載的數值雖然不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塔高應該接近 80m。

就琉璃塔現存遺址及史料,我們基本還原了這座高聳入雲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在收分和平面上參考了牛首山宏覺寺塔與其他相關明代佛塔。

牛首山宏覺寺塔 攝影:方人二

琉璃塔為九層樓閣式塔,內部是磚石結構,如按折疑梵剎志記載,其按外觀上從上到下是直線收分,沒有弧度,這一點在牛首山弘覺寺塔也有著一定體現。

報恩寺塔內部平面為錯角形式,即外形是八邊形,內筒是四邊形,每層上下相對旋轉 45°角。每層的平面和層高隨著層數的增加,呈有規律的收縮和降低。

琉璃塔從下至上分為副階,塔身,塔剎三部分。

按江南報恩寺琉璃寶塔全圖中首層可看出,副階東西南北四個入口都採用槅扇門,明間為四扇,次間為兩扇,而剩餘的四個面為壺門窗,窗下有檻牆。

塔身屋面由琉璃瓦鋪設,使用了綠琉璃黃剪邊的形式,加強了屋面的分割效果。

塔剎垂下八根鐵索,每條鐵索上垂9個風鈴,共72個,再加上每層飛檐下的80個,全塔共152個。微風吹來,風鈴叮噹作響,聲音可傳數里。

- 琉璃大成 -

琉璃是以鉛為助熔劑,以含鐵、銅、錳的物質為著色劑,燒制而成的低溫鉛釉陶製品。

現存保存較為完整的琉璃塔有河南開寶寺琉璃塔、山西廣勝寺飛虹塔、北京頤和園多寶琉璃塔、北京香山昭廟琉璃塔、承德避暑山莊永佑寺塔、承德須彌福壽之廟萬壽琉璃塔。

開寶寺琉璃塔建於宋(1049),高55.8m,是中國保存最早、最高的琉璃磚塔 攝影:禹涵

廣勝寺飛虹塔為建於明(1527),高47.6m,是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攝影:李平安

北京香山昭廟琉璃塔、北京頤和園多寶琉璃塔、承德須彌福壽之廟萬壽琉璃塔均為清代琉璃塔中的精品

攝影師:禹涵、永濤的視界

值得一提的是承德永佑寺塔就是仿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而建,其院落布局也與南京大報恩寺的布局非常相似,均有八字照壁山門、天王殿、大殿等建築,突出了清代皇家對南京報恩寺塔形制由衷的熱愛。

承德避暑山莊永佑寺塔及永佑寺建築群 攝影:禹涵

但是這些琉璃塔無論是塔高、規模,還是琉璃工藝都和史料記載的大報恩寺琉璃塔有一定差距。

大報恩寺琉璃塔除部分塔內承重結構以木構支撐,牆面為白瓷外,所有的構件幾乎都是琉璃。

《金陵大報恩寺塔志》記載,琉璃塔的構件按所在的層數和位置,用墨書在背面做標記,琉璃構件總共燒三份,建塔用一份,剩餘兩份作為備份埋起來。

1958年的「大煉鋼鐵」運動中,在窯崗村一代意外發現了明代皇家燒制的構件殘次品。但也是在窯崗村附近,一座用城磚砌成的、堆放琉璃構件的庫房被發現,或許正是明代工部直屬的「聚寶山官窯」。

大報恩寺遺址藏 聚寶山官窯

這裡先後找到了斗拱、額枋、平板枋、檁子、椽子、拱門花磚、疊澀花磚、須彌座、龍紋瓦當、滴水等琉璃塔構件。

- 脊獸套獸 -

套獸

吻獸

戧獸

- 額枋構件 -

額枋盒子

額枋旋花

額枋箍頭

- 斗拱、拱眼壁構件 -

琉璃耍頭

琉璃拱眼壁

琉璃椽

- 欄杆構件 -

- 瓦當構件 -

一把蓮瓦當

一把蓮滴水

龍紋瓦當

龍紋滴水

- 白瓷牆面 -

報恩寺白瓷磚

其中,窯址里出土了一套較完整的琉璃拱門殘件,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內。

- 六拏(na)具拱門 -

琉璃拱門由 21 塊五彩琉璃磚拼成,裝飾圖案為六拏具,「六拏具」 為佛教密宗中六種以動物象徵組成的法相裝飾。

《佛說造像量度經》載,六拏具在門券自上而下依次為:伽噌拏、布囉拏、那囉拏、波囉拏、福囉拏、救囉拏。

伽噌拏,大鵬金翅鳥

鳥身人面,嘴如鷹喙,生有巨翅

位列天龍八部,能降諸龍

法慈悲之相

那囉拏,龍女

戴寶冠,披瓔珞

著百褶裙,生龍尾

法救度之相

布囉拏,摩羯魚

長鼻、利齒、魚身、可吞噬一切

法保護之相

摩羯與龍的形象結合

到明代演化成為「龍」的形象

波囉拏,童子

表示純潔和清淨法身

法福資之相

明代以前為童子騎獅羊立獸

明代後就只剩下獅羊

福囉拏,獸王

明代獅子的形象,為護法神物

法自在之相

救囉拏,象王

白象形象,象身潔白

法善師之相

- 燃燈永明 -

九層八面琉璃塔的每面設置兩扇窗戶,每層16扇,共計144扇,正對窗口有144盞油燈。

窗扇使用的是極薄的蚌殼,稱為「明瓦」,既能讓陽光照進塔內,又讓燈光直透塔外。

故宮養心殿「明瓦」

明瓦原材料,蚌殼

從建成之日起,大報恩寺就安排了百名僧人輪流值班,負責給油燈添油、剪芯,擦拭明瓦,確保夜夜塔燈通明。

大報恩寺琉璃塔夜景明燈合成 攝影:方人二

這座舉世無雙的寶塔深深震撼了中華民族的每個人,也被大洋彼岸的歐洲人嘆為奇蹟。

風雲常換

17世紀初,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南京。

新航路的開闢、地理隔絕的打破,也促進了東西方思想的碰撞。正值啟蒙運動時期的歐洲,掀起了一股長達百年的「中國熱」。

利瑪竇繪《坤輿萬國全圖》

琉璃塔作為地標建築,讓洋人們爭相前往,情不自禁地用繪畫和著作等形式把它介紹到西方,並為其取了一個不太準確的名字「南京瓷塔」。

Thomas Allom 中華帝國插畫

其實琉璃是一種帶釉陶器,而不是瓷器,稱為「南京陶塔」可能更為合適。

那座琉璃塔奇特又古老,高高聳入驚詫不已的天空,

九層樓台儘是雕樑畫棟,華麗欄杆合股金箔繩圍成,

琉璃屋頂下飛檐掛瓷鈴,鈴聲裊裊,悅耳悠揚又婉轉;

色澤繽紛,整個構造亮彤彤,萬千光怪熔作一個大色團,好一座太陽照亮的百花迷宮。

(朗費羅《南京琉璃塔》,劉鋒試譯)

Thomas Allom 中華帝國插畫

……進來的是東風,他的穿著打扮像個中國人。

「喂,你是從哪裡來的呀?」風婆婆問,

東風說,「這會兒我剛從中國回來。我在那裡圍著琉璃塔跳舞,震得塔上掛著的鈴鐺全都丁丁當當響個不停。」

(安徒生《天堂樂園》,石琴娥譯)

西方的散文詩和童話故事中都有琉璃塔的文字,然而真正使琉璃塔聲揚歐洲的是約翰·紐霍夫的畫。

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團訪華紀實 荷蘭Jean Nieuhoff

17世紀初,為獲得在華經商貿易許可,東印度公司派使團前來訪問,紐霍夫作為隨團畫家,將沿途的風景速寫後出版了《荷蘭共和國東印度公司使團晉謁中國皇帝韃靼大汗記》(1665)。

Jean Nieuhoff 繪製的大報恩寺院落

其中就有南京琉璃塔的特寫,從底部基座到頂部塔剎的所有細節清晰可辨。

Jean Nieuhoff 繪製的大報恩寺琉璃塔

不過他卻把塔的層數繪製錯誤,將九層畫成了十層。紐霍夫畫筆下的琉璃塔形象讓皇室相繼模仿,最直接的例子是英國邱園寶塔。

英國邱園寶塔 鴻慈永祜

皇家設計師威廉·錢伯斯根據紐霍夫的畫來建塔,在仿建時將寶塔建為十層,這與中國寶塔皆為單數的規制不符。

邱園寶塔上仿脊獸的西方龍裝飾 鴻慈永祜

琉璃塔曾經在西方產生了強有力的影響,西方對中國充滿嚮往的同時,中西發展卻在中國的閉關鎖國中逐漸易位。終於,大報恩寺琉璃塔在王朝的沒落中,迎來了終結。

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簽署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TohnBurnet繪《南京條約》簽訂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南京被太平天國起義軍攻占,作為都城天京。根據《金陵紀事》裡的記載,太平軍為防城外清軍占據大報恩寺高地對城內造成威脅,遂用火藥轟之,炮火燒毀了局部的琉璃塔。

南京城牆博物館展出 《向榮江南大營圍攻江寧圖》

太平天國占領南京後,欽差大臣向榮率軍圍攻天京的場景

琉璃塔倒塌的時間在史料中有這樣兩種記述:

一是在《弢園筆乘》裡記載:

「咸豐六年(1856),賊毀報恩寺塔。先三年,賊實火藥於塔中焚之,空而不圮,至是乃毀之,一時有『寶塔折,自相殺』之謠。後果應東、北賊互戕(指『天京事變』)之事。」

另一種是美國傳教士麥高文在 《東王北王內訌事件始末》寫道:

「北王深恐那馳名遠方的古報恩寺磁塔將被用以充當攻城的炮壘,於是下令把它摧毀。」

琉璃塔在沖天的火焰和爆炸中轟然倒下,化為齏粉,它的倒塌暗喻著中華大地正在經歷的劫難。

圖中為一位僧人倚靠著大報恩寺倒坍後掉落的仰蓮(覆蓮)

John Thomson 《中國人和中國人的影像》

太平天國戰爭後,長干里淪為一片廢墟,後在洋務派的大力推動下,在該地建起一座近代兵工廠——金陵機器製造局。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金陵機器製造局在近現代軍事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南京金陵機器製造局大門

解放後,百廢待興的南京在人民政府的帶領下,在大報恩寺原址用廢磚瓦建起的1400多戶住屋和60餘家大小企業,直到如今中華門外遺址逐漸被梳理出,恢復南京舊日格局。

南京中華門(聚寶門)外的城市格局

中軸線兩側為大報恩寺遺址與正在發掘的越城遺址

大報恩寺目睹了封建皇朝的繁盛,也見證了近現代的沒落與解放後的變革,它在歷史中走過的每一步都緊密關聯著中華文明的命運。

儘管大報恩寺已經不存在,但是它反而在不斷地傳誦中成為心底的難忘追憶,重建琉璃寶塔、再現古寺輝煌成為一代又一代的共同夢想。

遺址新生

2003年,南京市政府決定在原址上建設金陵大報恩寺塔及遺址公園,同時開展考古發掘和規劃設計。

2007年起,考古隊開始對遺址進行了系統的考古發掘,陸續確定了報恩寺中軸線等建築基址,並在遺址的高處發現了塔基和地宮。

地宮為圓形豎井式,從現存地表開口至埋藏坑底部共深達6.74米,是中國發現的最深的佛塔地宮。

地宮內部堆積

地宮內覆石及磚砌「圍箍」

地宮為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為長干寺聖感塔塔基地宮,考古隊在遺址現場僅發現一個地宮。

依照史料遺存及遺址信息,專家合理推測北宋與明的佛塔是共用地宮,明代報恩寺沿用宋代舍利塔原址,未加修改。

地宮內出土的文物也是極為珍貴,同法門寺地宮一樣,大報恩寺琉璃塔地宮的舍利也是層層嵌套,出土文物極其豐富。

- 石函、鐵函 -

石函

方柱狀

由蓋板、墊板和四壁板拼合

其中北壁石板上鐫刻

《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

鐵函

方柱狀

器身內壁光滑,外表未經打磨

鐵函內發現的兩件絲綢發願文

也直接提及佛頂骨舍利的內容

在鐵函,同時出土了「阿育王塔之王」——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高約1.1米、重約50公斤。

- 鎏金七寶阿育王塔 -

高1.1米、寬40厘米,總重50公斤,是中國和全世界範圍內已發現的最大規格的阿育王塔。

塔身以檀香木做胎,外部用銀皮包裹,表面鎏金並裝飾有大量的水晶、瑪瑙。

塔座的四面有四幅大型的畫,分別是薩埵太子飼虎」、「屍毗王割肉飼鷹救鴿救鴿」、「大光明王施首」、「須闍提太子割肉奉親」,反映了佛祖釋迦牟尼前生重大的善行。

薩埵太子飼虎

屍毗王割肉飼鷹救鴿救鴿

大光明王施首

須闍提太子割肉奉親

塔內供奉著兩套金棺銀槨,內藏有佛頂真骨舍利、感應舍利和諸聖舍利。其中佛頂真骨是世界現存唯一的一枚。

- 銀槨、金棺-

銀槨

金棺

銀槨,銀質,局部鎏金,由上部長方形槨體和下部須彌座兩部分組成,槨內鋪置了乳香和金銀幣,金棺就放置其上。

銀槨底部刻銘文中明確指出佛頂真骨舍利為施護捐贈。北宋,施護攜頂骨帶來華,瘞藏於長干寺地宮中。

金棺內供佛頂真骨舍利,表面紋飾皆為鏨刻工藝,棺蓋上有蓮紋、鸞鳥、卷草紋飾等。

- 大銀函、小銀函 -

大銀函

小銀函

大銀函銀質,以卷草為底紋,頂面為雙龍戲珠,四個斜面為雙鳳,四角各鏨刻一柱,兩柱之間有兩道圓弧,各浮雕一尊坐佛,底部鏨刻有雲紋。

小銀函,銀質,函蓋面紋鎏金,函蓋頂中心設一菱形框,四角飾牡丹紋;函蓋四邊立面各飾一隻雙頭金剛杵。

- 佛頂真骨舍利 -

佛頂真骨舍利呈不規則形狀,長5厘米、寬3.5厘米、高3.4厘米,表面布滿小孔。

《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載:「感應舍利十顆、並佛頂真骨、洎諸聖舍利,內用金棺,周以銀槨,並七寶造成阿育王塔以鐵函安置。」

- 感應舍利 -

感應舍利為東吳時期康僧會行法事,三七之期,求得感應舍利,東吳大帝孫權「神其事」,在古長干里建建初寺、阿育王塔,供奉感應舍利。

- 諸聖舍利 -

諸聖舍利,為歷代高僧大德的舍利,共出土9份,每份數量不等,皆為不規則形狀,主要有白、黑、灰、黃、紅等。

此外,地宮中也出土的許多用於供養舍利的寶器,這些文物器型精美,至今依然光彩奪目,為我們展現了宋代高潮的手工藝。

除了對遺址的考古發掘外,如何展示報恩寺遺址也是需要考慮的。遺址公園構建了博物館空間體系,再現大報恩寺的整體格局,遺址與保護性建設相結合,更加突出了與參觀者的互動性。

報恩寺大殿及琉璃塔遺址復原示意 攝影:禹涵

琉璃塔原址上,一座玻璃與鋼結構結合的新塔落成,以別樣的形式影射原來的琉璃塔。

玻璃與鋼結構新塔 攝影:禹涵

新塔作為塔基遺址的保護罩,以「覆缽」型塔基承重,用以保護塔基遺址及舍利,同時也便於銜接上八邊形塔身。

「覆缽」型塔基遺址保護罩 攝影:禹涵

遺址公園將歷史的碎片通過現代技術整合, 作為新的文化象徵再現於金陵中華門旁。

南京老門東街區與遠處的大報恩寺琉璃塔 攝影:方人二

回望大報恩寺近兩千年的歲月,它所代表的不僅是佛教聖地,也不僅是其琉璃外表所帶來的盛名。

隱藏於表面之下的,是大報恩寺所見證的金陵古城,我們這個民族和文明在歷史煙波中經歷的每一個波瀾。

-參考文獻-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塔基與地宮發掘簡報.南京市考古研究所

祁海寧,龔巨平著.南京大報恩寺史話.南京出版社

劉鋒.西方風景里的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鐘山風雨

陳薇. 在二重證據下考察明金陵大報恩寺前世後生的建造邏輯. 建築學報

陳薇. 歷史如此流動. 建築學報

周永華. 明代南京大報恩寺復原研究.南京工業大學

汪永平. 舉世聞名的南京報恩寺琉璃塔. 中國古都學會

韓冬青,陳薇,馬曉東,孟媛.在地脈和時態的關聯中傳承和創新——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設計.建築學報

-END-

文案編輯丨小林

製圖設計丨小雯

建模渲染丨禹涵

圖片來源於:

禹涵 方人二 永濤的視界 李平安 鴻慈永祜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

特別鳴謝:

南京大明文化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景區管理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無用研究社

多多教育:給孩子提供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博物館中學習。讓孩子在歷史文化遺蹟中認識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打開小程序了解熱門展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