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第一帝國——第十二個大西洋霸主(1653至1667年)

神之使然 發佈 2023-11-19T09:34:29.763379+00:00

從葡萄牙王位繼承戰爭、第一次英西戰爭、三十年戰爭到第一次英荷戰爭,英國在殖民大西洋兩岸的同時先後挑戰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的海洋霸權,最後在17世紀中葉趁荷蘭驕傲鬆懈之際一度在大西洋上占據上風。

上一章回顧:荷蘭帝國——第十一個大西洋霸主(1639至1653年)

導語:作為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第二批海外殖民帝國之一,大英第一帝國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一直都是大西洋霸權強有力的競爭者。從葡萄牙王位繼承戰爭、第一次英西戰爭、三十年戰爭到第一次英荷戰爭,英國在殖民大西洋兩岸的同時先後挑戰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的海洋霸權,最後在17世紀中葉趁荷蘭驕傲鬆懈之際一度在大西洋上占據上風。然而,荷蘭憑藉著全球海洋霸權所帶來的經濟基礎及新一代「海神」的出色指揮很快便在大西洋上風雲再起。


目錄

  • 大英第一帝國大西洋霸權的建立(1653年)
  • 大英第一帝國大西洋霸權的巔峰與瓦解(1667年)

大英第一帝國大西洋霸權的建立(1653年)

作為大西洋內部最大的群島,不列顛群島長期以來都是隔海相望的大陸諸族的垂涎之地,伊比利亞人、腓尼基人、凱爾特人、羅馬人和日耳曼人先後光臨或入主過這片土地。9世紀之後,不列顛群島基本形成了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三足鼎立的局面。13世紀之後,滅亡愛爾蘭的英國又與蘇格蘭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在爭奪西歐霸權的英法百年戰爭(1337至1453年)初期,英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的斯魯伊斯海戰(1340年)重創法國海軍,從而在戰爭前期牢牢掌握著制海權。這也是英國海軍首次在大西洋上發出自己的響聲。

15至16世紀上半葉,英國因深陷百年戰爭、玫瑰戰爭(1455至1487年)和義大利戰爭(1496至1559年)泥潭故未能趕上葡萄牙帝國和西班牙帝國所引領的大航海時代。1562至1563年,英國海盜約翰·霍金斯完成了英國-加那利群島-獅子山-海地-英國三角航線的黑奴貿易活動,就此掀開了臭名昭著的英國三角貿易的序幕。1577至1580年,英國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完成了繼斐迪南·麥哲倫船隊之後近代第二次環球航行。1584年,英國海盜沃爾特·雷利短暫殖民大西洋西岸的維吉尼亞,就此奏響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的前奏。

當英國海盜們在大西洋等海域開展亦商亦盜活動甚至開拓殖民地的同時,英國海軍也或明或暗地挑戰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大西洋霸權。從1572年起,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就開始非正式地介入荷蘭八十年戰爭(1566至1648年)和葡萄牙王位繼承戰爭(1580至1583年)對抗如日中天的西班牙,但皆收效甚微。1585年,英國與荷蘭簽署《無雙宮條約》正式從幕後走上台前開啟第一次英西戰爭(1585至1604年)。

從格拉沃利訥海戰(1588年)、第二次加的斯海戰(1596年)和多佛海峽海戰(1602年)三度大敗西班牙,到科倫納-里斯本海戰(1589年)、費羅爾-亞速爾海戰(1597年)和第三次加的斯海戰(1604年)三度被西班牙大敗,雙方海軍在大西洋上反覆拉鋸、互有勝負。

1604年,也就是在英國惜敗第三次加的斯海戰無力再戰的同一年,剛剛繼位的英國兼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審時度勢與西班牙籤署《》正式結束第一次英西戰爭,英國禁止海盜劫掠西班牙艦船的行為以換取西班牙放棄征服英國的企圖。儘管英國海軍未能撼動西班牙的大西洋乃至全球海洋霸權,但卻成功打破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不可戰勝的神話。

1607年,英國殖民者克里斯多福·紐波特抵達先前一度放棄的維吉尼亞並建立了首個穩固殖民據點——詹姆斯敦(致敬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這不僅正式掀開了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的序幕,更是開啟了大英帝國海外殖民地連續發展至今的漫長歷史。此後,英國先後在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623年)、巴貝多(1624年)、聖露西亞(1639年)和巴哈馬群島(1649年)等島嶼上建立殖民據點。

然而,讓自比歐洲第二海軍的英國始料未及的是,其昔日盟友荷蘭在八十年戰爭(1566至1648年)和三十年戰爭(1621至1648年)中愈戰愈強,最終在唐斯海戰(1639年)一舉摧毀最後一支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新的大西洋乃至全球海洋霸主。而英國因中途退出三十年戰爭(1630年)及深陷內戰(1642至1651年)泥潭故未能分享《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的紅利,自然而然對收穫頗豐的「彈丸小國」荷蘭無比嫉妒。此外,荷蘭取代西班牙海洋霸權的唐斯海戰(1639年)因無視當時英國的中立政策故讓其一直耿耿於懷。

1651年,剛剛結束內戰一統不列顛群島的英格蘭共和國領袖奧利弗·克倫威爾正式頒布《航海條例》,企圖在保護本土產業的同時打破外國的貿易壟斷,矛頭直指當時驕傲鬆懈的荷蘭。1652年,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至1654年)爆發,雙方分別成立大西洋主艦隊和地中海分艦隊在兩個戰場互相廝殺。

1653年,儘管荷蘭地中海分艦隊在里窩那海戰大敗英國地中海分艦隊,但是其大西洋主艦隊卻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英國大西洋主艦隊在海軍上將喬治·蒙克的率領下先後在波特蘭海戰(80艘VS 80艘)和加巴德沙洲海戰(100艘VS 98艘)大敗荷蘭海軍上將馬頓·特羅普率領的荷蘭大西洋主艦隊,就此獲得大西洋戰場的制海權。加巴德沙洲海戰的勝利標誌著大英第一帝國就此瓦解和取代了荷蘭帝國的大西洋霸權。

不久之後,喬治·蒙克乘勝進軍發動斯赫維寧根海戰(100艘VS 82艘)封鎖荷蘭本土,令嚴重依賴海洋貿易的荷蘭深陷巨大的經濟危機之中。最終,荷蘭以「海神」馬頓·特羅普戰死為代價勉強解除了英國的封鎖。

次年,雙方簽署《威斯敏斯特條約》正式結束第一次英荷戰爭,無力再戰的荷蘭被迫承認《航海條例》並割讓聖赫倫那島(英國於1659年才正式駐軍)。


大英第一帝國大西洋霸權的巔峰與瓦解(1667年)

1654年,也就是在英國剛剛贏得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至1654年)之後不久,英國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又乘西班牙頹勢之際發動第三次英西戰爭(1654至1660年)。英國除了在聖多明戈戰役(1655年)失利之外,先後在牙買加戰役(1655年)、馬拉加海戰(1656年)、加的斯海戰(1656年)、奧喬里奧斯戰役(1657年)、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海戰(1657年)和新河戰役(1658年)大獲全勝,在控制直布羅陀海峽的同時也拓展了英屬西印度的範圍。

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斯圖亞特王朝終結英格蘭共和國,同時將英國海軍改名「英國皇家海軍」,第三次英西戰爭以這種非正式的方式結束。

戰後,英國不僅在大西洋東岸的甘比亞(1661年)和海岸角(1663年)等地建立殖民據點,更是在1664年奪取了大西洋西岸的荷蘭殖民地——新尼德蘭,就此引發了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至1667年)。

從洛斯托夫特海戰(1665年)、多巴哥島戰役(1666年)、敦刻爾克海戰(1666年)到北福蘭角海戰(1666年),雙方在中美海和北海等戰場互有勝負。

1667年,荷蘭西印度公司海軍以及前來助戰的法國西印度公司海軍聯合進攻英屬西印度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然而,英國皇家海軍面對聲勢浩大的荷法聯軍臨危不懼,最終在尼維斯島附近海域一舉將其擊退,從而獲得了中美海的制海權,為不久之後反攻法國西印度公司旗下的馬提尼克島打開了大門。尼維斯島海戰的勝利意味著大英第一帝國的大西洋霸權達到了其歷史上的首次巔峰。

同年,荷蘭皇家海軍在海軍上將米歇爾·德·魯伊特的率領下於夜間悄悄潛入英國本土並沿著梅德韋河順流而上,後將毫無防備的英國皇家海軍幾乎全部焚毀,更將其旗艦「皇家查理號」作為戰利品拉回國內,大大地羞辱了英國。不久之後,無力再戰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被迫與荷蘭簽署《布雷達條約》正式結束第二次英荷戰爭。梅德韋河戰役的失敗標誌著大英第一帝國的大西洋霸權就此被荷蘭帝國所瓦解和奪回。


結語:英國在17世紀中葉的轉瞬即逝成為整個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插曲,雙方的海上爭霸戰爭不僅在戰術上開創了風帆戰列艦的艦船新時代,更是在戰略上開啟了非占領土地而是爭奪制海權的戰爭新篇章。儘管荷蘭在第一次英荷戰爭和第二次英荷戰爭前期一度被英國所壓制,但是他憑藉著全球海洋霸權所帶來的經濟基礎以及新一代「海神」的出色指揮最終風雲再起,再現荷蘭黃金時代的海上輝煌,直至17世紀末期法國「太陽王」的強勢崛起。


參考資料

  • ["布哈林"]《歐洲2500年風雲速寫》;
  • ["Rainy_Blaze"]【歷史地圖】西方人所認知的世界:每年變化;
  • 百度百科;
  • 百度圖片;
  • 影視:《大國崛起》、《伊莉莎白2:黃金年代》、《米歇爾·德·魯伊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