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際武器比公布出的先進10年?我軍是否真的有秘密王牌武器?

墨妤書香 發佈 2023-11-19T18:51:24.823628+00:00

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綜合實力的不斷進步以及各種大型軍工展會的陸續召開,國內外網際網路上逐漸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弄得滿城風雨,風聲鶴唳。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綜合實力的不斷進步以及各種大型軍工展會的陸續召開,國內外網際網路上逐漸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弄得滿城風雨,風聲鶴唳。

這些觀點一部分出自外國官方媒體,被用於宣揚「中國威脅論,並以此為理由向美國國會申請國防撥款。

另一部分則出自於認為中國在刻意隱藏國防實力的網民。直接地講,這種論調是有些誇大的。

無論它是外媒的一種特殊手段也好,亦或是網友們面對愈發強大的祖國而產生的自豪之情也好,我們都要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

美國國防部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撥款已然不止一次,國會也不是傻子,這證明這種言論自然有其合理性存在。

隱藏實力已成習慣

早在2009年,當時還未被網民稱作「局座」的海軍少將張召忠曾在一期電視節目中信誓旦旦地說道:

「我們所研發的並非殲-20,目前沒有研發第五代戰機的能力,只是根據殲-10的基礎進行改進,頂多只能算是四代半。」

美國方面聽聞此消息,決定在2011年拆除F22的生產線。他們認為,憑藉機庫里的200台F22已經足夠對第五代戰機前的對手形成全面壓制。

然而F22的生產線前腳剛拆,殲20隱形戰鬥機後腳就在成都黃田垻軍用機場完成了首次的試飛。這導致美國的F22幾乎可以被視為一次性用品,用一架少一架。

從後來公開的資料來看,殲20戰鬥機早在上個世紀末的1997年就已正式立項,與美國F22的首飛同年。

與殲-20搭配的則是攻擊11型無人機。同樣是悄無聲息,同樣是忽然橫空出世。極富科幻感的外形讓不少人認為這只是一個概念模型。

但事實是它已正式服役,可以作為僚機與殲20協同配合打出更加顛覆的效果。

另一方面,東風41洲際飛彈的公開也使得這套論調更加的深入人心。根據資料顯示,東風41洲際飛彈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

從立項研發,到已經實際裝備到部隊的2017年之間整整間隔33年。直到70周年大閱兵之前,沒有一絲風聲走漏。

此番堪稱逆天的保密力度,難怪美國國防部能三番兩次從國會那兒討到撥款。所謂「裝備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並不是空談。

但須知,這套理論對所有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而言都同樣適用,沒有誰會將自己的真實實力毫無保留的展露出來。

領先世界十年無根無據

外國無法對我國的實力了如指掌。同樣地,我們也無法對別國如此。

上文我們說過,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正式立項是在1997年,然而實際上,關於F-22的ATF研究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已經開展。

從立項到問世同樣是經過了無數的試錯,無數的理論研究和方案論證。

因此,倘若我國隱藏著領先現役武器十年的秘密王牌,別的家國如美國——哪怕是經濟搖搖欲墜的俄國也正藏著什麼也說不一定。

我們可以預想一下這樣一個場景。

世界大戰將要發動之際,僵持不下之時各國都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最後發現總體實力仍勢均力敵,誰也比誰好不到哪兒去,最後只得相安無事。

還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預研下一代」並非一定會實現某些極大的飛躍。

預研往往是根據當下形勢所需的某種需求進行一種抽象的探索與設想,這與實際的研發有相當大的差別。

根據我國現行的武器裝備研發程序來看,預研的階段僅僅處在第一階段,再到研發與實際還需要經過九項的技術成熟度測試,這會是一段相當長的距離。

因此,在國際場中要時刻警惕這種盲目自信的輿論。

與別國的具體差距如何我們猶未可知,但可以明確的是,家家都有自己尚未公布的「底牌」

古語有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學習過程中,只要不努力就會退步。而在各國博弈的這個巨大競技場中,只要步伐稍稍慢與他人亦相當於退步。

有值得依靠的底牌自然令人安心,空餘或縮短的這被量化為「十年」差距里,應當有何作為才是最值得思考的。當浪潮褪去,我們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最後,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墨妤書香」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