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加速全球石油需求達峰

石油商報 發佈 2023-11-20T12:39:22.674191+00:00

會議現場除發布了IEA《2023年石油市場報告》和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中國石油市場形勢與展望》外,還邀請了6位專家共同分析石油市場形勢,展望石油市場未來。

6月20日,由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和國際能源署(IEA)聯合舉辦的「《Oil 2023》發布會暨石油市場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會議現場除發布了IEA《2023年石油市場報告》和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中國石油市場形勢與展望》外,還邀請了6位專家共同分析石油市場形勢,展望石油市場未來。

石油需求增速放緩

消費結構從燃料主導轉向化工主導

當下,世界經濟以及石油消費增長乏力。中國石油集團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執行董事余國在致辭中表示,全球經濟在後疫情時代復甦,但是復甦的基礎不穩固、不確定性較大;地緣政治格局深度調整,再疊加能源轉型大勢,由此帶來石油供應鏈、石油市場格局調整演變。

「烏克蘭危機改變了全球石油市場格局,石油貿易被重塑,加速了清潔能源轉型。」 IEA能源市場與安全司司長Keisuke Sadamori在致辭中表示。

IEA石油市場部主任Toril Bosoni在介紹2023年石油市場報告時指出,全球能源危機加速了能源結構的轉型,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將從2023年的240萬桶/日萎縮至2028年的40萬桶/日。由於效率的提高和電動車的銷售,燃料用油需求將在2028年達峰,石化原料需求將繼續增加。

由於中國的石油市場在相當長時間內將與世界石油市場深度融合,中國石油消費結構也在加速調整。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所長王利寧作《中國石油市場形勢與展望報告》時表示,當前中國石油市場已經進入新階段,石油需求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成品油需求降速明顯,石油需求結構正加速由燃料轉向原料;煉油工業由規模擴張期進入結構調整優化期,化工產業則處於快速增長期。

「未來隨著結構的變化,石油的屬性更多要從燃料屬性向化工原料的屬性過渡。」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震在論壇討論環節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在中國,交通部門用油替代將加快,可能在2025年左右達峰;2035年,工業領域油的消費也會達峰,而航空煤油將保持高的增長速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在就可以看到化工原料的增長,特別是乙烯的產能增長會非常快。可以看到2025年左右,中國乙烯的產能有可能接近7000萬噸/年的水平。」

全球上游投資逐漸恢復

「歐佩克+」將發揮穩定器作用

在能源危機不斷蔓延的背景下,保障充足的能源供給已經成為各國的當務之急,這直接促使油氣上游勘探和生產支出大幅反彈。此外,在強化能源安全的大環境中,上游開發項目退役活動也呈現集體趨緩的態勢。

王震表示,全球上游投資已經從新冠疫情的低谷中恢復過來。「由於2016年的低油價導致上游投資減少,雖然之後在逐步恢復,但因為新冠疫情在2020年達到低谷,預計今年恢復趨勢明顯。」

「2023年,全球上游投資將在2022年的4740億美元的基礎上,增至5280億美元,增幅為11%左右。」Toril Bosoni指出,上游投資主要來源於國際石油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高級專家柯曉明表示,全球石油市場已經有明顯的恢復信號,無論是市場需求和供應,還是投資方面都表現出良好態勢,對產業發展是好事。

「雖然整個上游領域的投資僅有2014年高峰時的60%,但是可以預判,在可預計的一段時間裡,上游的穩定投資對於整個市場的供應保障非常重要。」王震如是說,「從這個角度講,特別是對中國企業而言,高質量發展全球油氣投資對於全球市場的平穩供應至關重要。」

「由於油氣項目投資周期長,無論從能源安全還是能源轉型的需求來說,油氣如何增強靈活性對市場也是非常重要的。」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表示,頁岩油的生產比較靈活,美國石油產量的增長主要來自頁岩油。同時,像中東這樣低成本的地區,為全球上游市場恢復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IEA石油市場部高級分析師David Martin表示,中東地區的市場份額在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的帶領下,將從2023年的30%上升到2028年的32%。投資和市場趨勢表明,中東地區在世界石油供應中的份額長期呈上升態勢。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及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在6月4日召開的第35次部長級會議中,決定將原定執行至2023年底的減產協議延長至2024年底。沙特也在40年之後開始重新擔起浮動的生產供應商的角色。」國際能源轉型學會會長孫賢勝表示,「歐佩克+」在整個石油市場中發揮「穩定器」的作用,它對未來石油價格在市場上的穩定性起著重要作用。

需持續關注後疫情時代

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的平衡

「當前,石油在交通用能中占主體地位,達到85%;到2035年,其占比仍然會保持在65%以上;2050年占比仍將達到45%。」王利寧說。

我國石油需求達峰後將長期保持高位,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長期居高不下,未來需持續關注後疫情時代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的平衡。

「人們對石油的依賴可能比想像的要大,或者說能源轉型需要更長的時間。」楊雷指出,烏克蘭危機使各國對石油供應的剛性需求凸顯,引起了各國對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視。例如,中國在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加大對上游油氣資源的投資。

「在能源安全問題上,維持油氣產量對能源安全的托底作用不僅體現在中國,對世界各國都是同樣重要。」

捷成能源公司執行董事閆建濤表示,當前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加劇,石油的作用不降反升。從2022年歐洲能源危機就能看出,能源保供穩價還要依賴於傳統能源。「未來,隨著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特別是在能源價格劇烈震盪以及應急情況下,航空、船運和道路交通還是要依賴於傳統的燃油。因此,能源轉型要考慮多種路徑。」

在能源轉型的背景下,油氣占比逐步降低,但是仍需高度關注石油的安全供應。

「石油消費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達峰,但達峰後仍會處在較高水平。即使到了2040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依然會達到50%以上,對外風險敞口較高。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石油的戰略屬性。」王震指出,對於中國來講,提升石油的安全韌性仍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

孫賢勝表示,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建立新型能源體系。新型能源體系是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形成的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智慧多元的能源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油氣將發揮「壓艙石」作用。「未來,還需要不斷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切實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此外,仍需關注伊朗核談判、「歐佩克+」限產、烏克蘭危機等風險因素,這些因素將給能源安全帶來挑戰,使能源轉型變得更為複雜。

王震表示,「面對複雜多變的未來,要具備兩種思維。一是結構化思維。這對認識未來非常重要。在常態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線性化思維對較成熟的發達國家更重要,但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結構化思維更重要。另一方面,要清晰地認識到能源之間的競爭性,不是一種能源替代一種能源。能源品種的邊界將更加模糊,多樣化的用能需求將導致能源產品出現更多的排列組合,綜合終端能源產品集或成為未來能源企業的重要選擇。」

聯繫方式:010-64523406

投稿郵箱:1029926159@qq.com

編輯:韓璐妤

校對:蔣伊湉

審核:常斐 盧向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