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大廣播,這些有趣的綽號是怎麼來的?其實都是歷史的遺蹟

十三哥喂 發佈 2023-11-20T20:39:42.315510+00:00

聊完了報紙,咱們今天說說廣播。上回咱們聊報紙的時候說過,在那個年代,報紙和廣播是普通人主要的外部信息來源,畢竟電視還沒有普及。但是當年廣播的普及率卻是覆蓋了國家的每個角落,除了有各個級別的廣播電台,工廠、學校、街道都有自己的廣播站。城市農村的大街小巷都有大喇叭。


聊完了報紙,咱們今天說說廣播。

上回咱們聊報紙的時候說過,在那個年代,報紙和廣播是普通人主要的外部信息來源,畢竟電視還沒有普及。

但是當年廣播的普及率卻是覆蓋了國家的每個角落,除了有各個級別的廣播電台,工廠、學校、街道都有自己的廣播站。城市農村的大街小巷都有大喇叭。

我還記得我回到四川後,由於交通不便,學校又有點遠,所以就必須早起,早出門,徒步去學校,往往剛走出城,城裡的廣播喇叭就響了。

其中有不少人是靠著這種廣播喇叭當鬧鐘的,因為相當準時。

但也有人練成了回籠覺神功,就算外頭廣播喇叭又是早間新聞又是運動員進行曲,他依舊能睡到日照三竿之後。

在一些農村,除了廣播喇叭,還有「電匣子」,電匣子是入戶的,外形是一個長方形的小木盒子,有音響喇叭,一般是安裝在門框上面的,旁邊有拉線開關,如果覺得聲音太吵可以關掉。

但是外邊村頭的大喇叭卻關不掉,並且播報節目都是同步的。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廣播宣傳效果那是槓槓的,因為覆蓋面廣,你不管走到哪裡都能聽到播報,就算你不聽,它也一個勁兒的往你耳朵裡面灌。

有句成語叫耳濡目染,說的可真是恰當,那個時候,隨便在街上遇到一個小孩兒,都能隨口說出一大串政治名詞來,儘管基本不懂是什麼意思。

不過就算不懂,這些名詞金句也被運用到了日常的生活遊戲中。

比如有孩子挑事兒打架,就會被別的孩子指責:你不搞團結,專門搞分裂!

有的孩子向老師舉報同學,於是就被罵成「投降派宋江。」

雖然在用度上似是而非,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有意思。

另外廣播的另類運用也被適用於成年人的世界,主要被用來起外號。

比如某個女人嘴碎,愛傳閒話,擱現在的意思就是喜歡八卦,那麼她的綽號一般就可能是「小喇叭」,「小廣播」「電喇叭」等。

其實都是歷史的遺蹟,現在沒啥人給起這種外號了,而且現在的很多人缺乏想像力,很難給別人起一個恰如其分的綽號。

當然了,演員關婷娜老師曾經有個角色叫「大廣播」,除了是歷史的原因外,估計也有些新的加進去,是什麼,我想大家其實都懂,呵呵。


好了,今天有關廣播的回憶就到這裡,下次咱們說說那個時代看電視的故事。


我是十三哥,謝謝大家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