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頭條 | 你捐給H&M的回收衣物,成了非洲海灘的「垃圾山」

生態中國網 發佈 2023-11-21T01:24:32.329800+00:00

回收衣物,成了非洲海灘的「垃圾山」6月13日,瑞典媒體Aftonbladet發布了一篇關於H&M回收衣物去向的調查報導。

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被認為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之一——這裡景色狂野而異樣,似乎無法容納生命存在。這裡也擁有獨特而脆弱的生態系統。然而專家們認為阿塔卡馬沙漠正在受到從世界各地傾倒於此的一堆堆垃圾的威脅。

回收衣物,成了非洲海灘的「垃圾山」

6月13日,瑞典媒體Aftonbladet發布了一篇關於H&M回收衣物去向的調查報導。報導顯示,這些二手衣物均未遵守H&M的回收承諾,而是被運送到不同國家地區,有的被打包再出售,還有的被就地填埋或焚燒。

如今,全球各大服裝零售巨頭都陸續啟動舊衣回收項目。消費者出於善意捐贈舊衣,希望二手衣物會被有需要的人再利用,但越來越多的調查顯示,事實往往與之相悖。

在Aftonbladet的調查報導中,其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及其周邊地區的八家H&M商店的回收箱中,捐贈了十件衣服。這些衣服都被附上GPS追蹤器,通過藍牙技術追蹤它們的最終去向。

追蹤數據表明,其中有三件衣服被送往貝寧、南非和印度,這些國家都是二手服裝進口大國,存在嚴重的紡織品廢棄物污染問題。

還有兩件衣服被送往羅馬尼亞一家二手服裝進口商的倉庫;兩件衣服被分別送往位於德國和波蘭的紡織工廠,預計將被磨碎後製成紡織纖維再次利用;其餘三件衣服在截至報導發出時,還沒有收到信號更新,可能還在海上運輸。

為獲取更多線索,媒體親身前往貝寧的科托努市,聯繫到當地的二手衣服進口商。據商販介紹,這些二手衣服將被集中打包賣給當地市場,或走私到鄰國奈及利亞,而未被選擇的衣服將被廢棄、傾倒和焚燒。

在貝寧科托努的二手衣物市場,數百萬件來自西方國家的二手衣物成為市場中的主流貨品。當地賣家表示,H&M等快時尚品牌是最常見的服裝之一。

對於很多欠發達國家地區來說,購買新衣較為奢侈,而來源五湖四海的二手服飾,價格低廉並且款式新穎,能夠極大滿足他們對於服裝日益增長的需求。

但這背後,二手服裝交易形成了一條暴利產業鏈,幕後的最大受益者則是批發商。批發商在港口收貨之後,轉售給當地市場的經營者。經過層層加價,這些衣服以高出進貨成本數倍的價格賣給民眾。

更嚴重的問題是,這直接扼殺了本土紡織業的發展和進步。當地紡織企業被接連關停,數以萬計的人失去了工作崗位。儘管鄰國奈及利亞已通過立法禁止進口二手衣物,但還是有大量衣物通過走私進入當地市場。

「人們一旦嘗試過既便宜又時尚的衣服之後,那麼禁止二手服裝貿易就變成了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它只會讓更多的人們想辦法繞過壁壘。」美國經濟學家Pietra Rivoli教授曾在《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中這樣寫道。

Aftonbladet還在貝寧當地的海灘發現大量廢棄衣物,這些衣服因為質量問題沒有二次利用的價值,再加上當地缺乏足夠的垃圾填埋場或焚化爐,大部分廢棄衣物直接被丟在路邊和海灘。

這些衣服在海岸邊堆積成山,被海水浸透甚至腐爛,形成一座座「垃圾山」。不可生物降解的服裝合成材料,持續造成嚴重的空氣、土壤和水污染。

這篇調查報導發出後,立刻在網絡平台上引發廣泛關注,但卻被H&M官方堅決否認。

2022年11月,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H&M每年生產30億件衣服,其中只有大約10%被回收利用,其餘都運往了加納這樣的二手衣服進口大國。

英國非營利組織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曾表示,由於設備、技術等局限因素,時尚企業在門店回收的衣服只有不到1%會被利用到新衣服的生產中,絕大部分都和舊衣服垃圾箱、在線回收平台等渠道的廢棄衣服一起進入全球二手供應鏈,被運到了加納、印度等國家,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本土經濟和勞工權益。

同樣受到快時尚垃圾侵蝕的還有位於南美洲的智利,這也是一個二手服裝回收大國。

由於從全球各地運來的二手衣物,早已超過當地市場的承受能力,智利沙漠成了這些二手服裝的最終歸宿。

沙漠成了快時尚服飾最後的安息地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匯集著來自全球的快時尚垃圾。每年數以萬噸的快時尚服裝因銷路不佳、利用率低被轉運到這裡直接丟棄,使其最終成為一個大型露天「快時尚垃圾場」。

一些赤貧的當地民眾還會在這些廢棄垃圾中尋找自己和家人能穿的衣服,或是能夠轉售的衣物。

在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我們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廣闊無垠的黃沙之中,有著一座五顏六色的「山」。與平淡蒼涼的荒野相比,這座山顯得格格不入。

上衣、褲子、夾克、裙子……有時甚至可以看到個別國家的國旗,這些便是這座「山」的主體——二手衣物。

這裡是伊基克自由貿易區(Zofri),位於智利北部塔拉帕卡地區伊基克省的伊基克市,距離首都聖地亞哥1800公里。

根據法新社的報導,這些衣服來自發達國家,這些衣物被購買並穿著一季,接著人們把不再穿的衣服丟在捐贈點,衣服被消毒、清洗、分離並按照第一、第二和第三品次進行分類。它們被出售並運往世界各地,智利北部的伊基克港口便是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地,在那裡,人們不光購買它們,還將它們轉售給其他國家。「這是一條從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的線路。」

來自世界各地的二手衣物被分散在智利的集市上,但並非所有衣物都能順利轉手。賣不出去的,就被分銷商悄悄堆積在荒漠中,成了環境的危害品。

這些衣服多由合成織物製成,降解它們則需要大約200年。"這些衣服來自世界各地,"伊基克港口進口區的前工人亞歷克斯·卡雷尼奧(Alex Carreño)解釋說。亞力克斯就住在這巨大的「垃圾堆」旁邊。

法新社的報導向我們呈現出了這樣一幅景象:一位婦女將自己的半邊身子埋在成堆的衣服山里,正在翻找儘可能好的衣服,便於向她的鄰居出售。還有越過玻利維亞和智利邊境的委內瑞拉女孩索菲亞和珍妮,她們埋身於這座山中,挑選 "禦寒之物"。身旁,她們的孩子正在成堆的紡織品上爬行。

"我們來找衣服,因為我們真的沒有衣服,我們在來這裡的路上把它們都扔掉了。」

商人們來到伊基克港的自由貿易區,為自己的商店選擇稱心的二手衣物。未能「有幸」被挑走的衣服,則就此留在這裡。卡雷尼奧向法新社表示:"沒能賣到聖地亞哥或走私到其他國家的東西就留在這了,因為這裡是一個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區已經沒有能力再控制它所吞吐的貨物了,政府已經拋棄了我們。這是一片被犧牲掉的土地。」Alto Hospicio社區的區長帕特里西奧·費雷拉說道。

在伊基克自由貿易區(Zofri),每天大約有50家進口商接收成捆的服裝,年舊衣服進口量達29,000噸,繼而在各個渠道銷售,其中約80%的服裝在銷售失敗後最終被丟棄在沙漠中。

"這就是舊衣服進入我們國家的容易程度。現在,智利每年收到5.9萬噸服裝",智利天主教大學教授蘿拉·諾維克說道。

「我們要的僅僅是政府對這片地區的二手衣物進口進行管控,或者,如果他們堅持要允許進口的話,也應該在這裡採取一些已有的科技手段來實現二手衣物的回收與轉化。」

據法新社報導,這些垃圾目前在阿塔卡馬沙漠形成了至少3個「主要地帶」。有人甚至無奈地把阿塔卡馬沙漠稱作「世界的後院」。

智利當地官員費雷拉:「我們感覺被拋棄了,當地環境被嚴重破壞了,我認為是一些無良的人把垃圾扔在這裡的,把沙漠看成自家「後院」,

長期以來,智利一直是各種二手衣物和未售出服裝的處理中心,這些衣物主要來自歐美和部分亞洲地區。受快時尚消費量激增影響,去年,有超過4.6萬噸的二手衣物流入智利北部的伊基克港口。其中一小部分會被轉售至其他南美洲國家,而絕大部分都會被丟棄到同樣位於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

報導稱,這些廢棄衣物需要長達200年的時間才能完全被生物降解。同時,衣物當中的化學物質對當地的土壤、空氣以及水源更是造成嚴重污染。有的低收入居民由於生活窘迫,不得不忍受這一切。

智利北部居民孔內約:如果你收入不高,就只能忍受污染,而且很難得到乾淨的水喝。

一件衣服背後的成本

製衣速度快、上新快、款式多、價格低廉,快時尚的種種優點刺激著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快時尚們的廣告讓我們相信,衣服會讓我們更有吸引力,變得時尚,甚至可以治癒我們的焦慮。

紀錄片《真正的成本》有這樣一個鏡頭,幾百名消費者尖叫著推搡著湧入百貨大樓,瘋狂搶購新上的衣服和鞋子。幾位美女主播在鏡頭前很得意地展示她們搶到的戰利品,一雙粉紅色高跟鞋,一件印花T恤,每件都只要幾美金。

「現在買到的衣服和手紙一樣便宜,我就不會為把它扔掉而感到可惜」,片中說。

這部片子講的就是光鮮亮麗的快時尚產業,背後所隱藏的剝削與污染。涉及到的品牌有H&M、C&A、Gap、Forever 21、Zara等。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很難將一件便宜又時尚的衣服與能源消耗、環境污染聯繫到一起。事實上,時尚行業已經是僅次於石油化工產業的全球第二大環境污染製造者。快時尚火起來之前,時尚行業的污染問題還沒有這麼大。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2017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5年裡,全球服裝產量翻了一番。但衣服平均穿戴次數下降了36%,一件衣服平均只穿7次就被扔掉,全球每年有超過1500億件服裝被拋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5月,我國服裝和紡織業的存貨總額達到913.8億元和1656.9億元。每年都有超過2600萬噸衣服被扔掉。

除了被消費者們拋棄的衣服,快時尚品牌自己每年也會累積巨量的庫存等待銷毀。根據丹麥一個名為《Operation X》電視節目的指控,H&M從2012年起,平均每年焚燒未售出衣服12噸,截至到2018年已累計銷毀60噸。

時尚垃圾之外,快時尚一直被人詬病的是對環境的破壞。比如材料用的都是不可降解的聚酯纖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大量廢水、廢氣和碳等。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報告顯示,紡織行業生產每年排放約12億噸溫室氣體,超過了所有國際航班和海運排放的總和。世界銀行統計,服裝行業每年占全球碳排放10%,到2030年將上升到50%左右。

快時尚的衣服之所以這麼便宜,跟廉價的勞工也有很大的關係。為了節約成本,這些快時尚品牌會把工廠搬到孟加拉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去生產。

紀錄片《真正的成本》裡提到,孟加拉國大約有四百萬工人,近5000家工廠,他們拿著每天不到3美元的工資,為這些快時尚品牌縫製衣服。最高的工資一年也只有120美金。他們還會因為衣服鞋子中含有大量的化學成分而得病。

紀錄片還提到了發生在2013年的孟加拉國拉納廣場倒塌事故,1134名遇難者全部來自當地製衣廠。這個事故被《紐約時報》稱為全球工業史上最大的災難。諷刺的是,這一年,快時尚行業賺了近3萬億美元。

三年後,Zara創始人,80歲的阿曼西奧・奧爾特加,還憑藉795億美元個人資產擊敗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

事實上,像拉納廣場有著相似處境的製衣廠,在各個發展中國家裡不計其數,而他們每天都要接到來自快時尚零售商絡繹不絕的訂單。

據聯合國預測,如果到2030年,全球人口達到85億,人類對衣服的消費量將從6200萬噸暴增到1.02億噸。

這同時意味著,時尚產業與日俱增的資源消耗、勞動力投入和污染排放,可能迅速趕超石化工業,占據污染排行榜的第一位。

快時尚品牌通過填埋、焚燒等方式清理庫存,已是行業中公開的秘密。

從海灘到沙漠,從就地填埋到直接焚燒,快時尚垃圾不斷侵蝕生態環境,儼然已經成為當代的一大環保公敵。

瑞典媒體此次曝光的H&M二手衣物去向問題,更尖銳地揭示了環保與快時尚這對矛盾。H&M作為支持可持續發展呼聲最高的快時尚品牌之一,再次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不免讓人懷疑,快時尚品牌做環保更像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營銷活動,甚至是披著「漂綠」外衣的污染元兇。

曾經引領了無數次潮流風向的快時尚行業,也在一次次的信任危機中「跌下神壇」,未來還將成為更多人審視的對象。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整理,圖文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