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研究動態 | 本期院校:九州大學、東北大學、名古屋大學...

日本致遠塾 發佈 2023-11-21T06:21:06.105418+00:00

致遠理工科學術頭條分享:每周為你精選、總結近兩周日本院校、教授、研究室有關計算機、電子電氣、機械學等專業的精選新聞,帶你把握各院校研究室的前沿動態,幫助大家更好完成研究計劃書以及把握備考方向~由於關注方向有限,難免存在疏漏,歡迎留言補充~本周院校:·九州大學大學院総合理工學研究院

致遠理工科學術頭條分享:

每周為你精選、總結近兩周日本院校、教授、研究室有關計算機、電子電氣、機械學等專業的精選新聞,帶你把握各院校研究室的前沿動態,幫助大家更好完成研究計劃書以及把握備考方向~

由於關注方向有限,難免存在疏漏,歡迎留言補充~



本周院校:

·九州大學大學院総合理工學研究院

·九州大學大學院理學研究院、工學研究院

·東北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流體科學研究所

·信州大學繊維學部

·北海道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院

·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

·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

·名古屋大學大學院多元數理科學研究科




01

九州大學大學院総合理工學研究院

東北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流體科學研究所

信州大學繊維學部

撲翼飛行機器人(ロボハチドリ信州)在模擬海拔 9000m 低大氣密度的環境中成功升空



目前已經開發出各種類型的基於生物的撲翼型飛行機器人。然而,焦點一直集中在地面飛行上,並沒有開發出在高空、升力隨著空氣密度減小而減小的惡劣環境下的撲翼型飛行機器人。


在流體密度低於空氣(海面)或水中的狀態下進行實驗是很困難的,因此準確觀察在低密度環境中飛行的生物體和機器人的運動至關重要對於理解高空飛行至關重要。


信州大學繊維學部的青野光准教授、東北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的淺井圭介名譽教授、野々村拓准教授、小澤雄太特任助教(現 青山學院大學理工學部 機械創造工學科 助教)、九州大學大學院総合理工學研究院的安養寺正之准教授(現 株式會社DigitalBlast所屬)、前橋工科大學工學部的安藤規泰准教授、米國アラバマ大學ハンツビル校的Kang准教授組成的研究課題組構建了模擬高空飛行的低密度環境利用自有的火星大氣風洞減壓室,以及蜂鳥參考型撲翼機器人(ロボハチドリ信州)機翼在該環境下產生的氣動力和機翼表面形狀進行了同步測量。


此次測量表明,通過使飛行機器人的機翼面積大於地面模型的機翼面積並緩慢拍動翅膀,可以獲得較大的撲動幅度和與地面模型類似的被動旋轉角度變化。


即使在空氣密度約為地面三分之一的低空氣密度環境下,地面上的氣動力產生機構也能產生很大的升力。


這一成果表明了利用撲翼特有的氣動機理在低密度、高空環境下飛行的可行性,可以說這是實現撲翼飛行的重要研究成果。未來可以在環境中引入飛行機器人。


該結果於6月2日(英國當地時間)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電子版上。


https://www.kyushu-u.ac.jp/ja/researches/view/940




02

九州大學大學院理學研究院、工學研究院

北海道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院

闡明薄膜中稀土化合物的發光機理並實現高效強發光 - 基於發光機理的材料選擇的提議



發光稀土金屬配合物有望用作發光材料,以實現具有高色彩再現性的顯示器和具有高可見度的傳感器,因為它們表現出鮮艷的發光。


由於許多實用的發光器件都是薄膜,因此在薄膜中實現稀土配合物的高效率和強發光非常重要。然而,稀土配合物在這種狀態下的發射機理尚未闡明,一直是發展的瓶頸。


九州大學大學院理學研究院的宮崎栞大學院生、宮田潔志准教授、恩田健教授、同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院的合志憲一助教、安達千波矢教授、北海道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院的北川裕一準教授、長谷川靖哉教授等人合作,通過時間解析度為萬億分之一秒的三價銪(Eu(III))絡合物依次分析薄膜中的發光過程,詳細闡明其機理。


此外,基於這種機制,成功地實現了薄膜中100%的光能傳輸效率和單一複合物的400倍的發射強度。


此次闡明的薄膜中的發光機理以及基於其的材料設計將為利用稀土配合物開發新型高效發光器件提供戰略支撐。


該研究結果於2023年5月29日星期一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化學科學》上。


https://www.kyushu-u.ac.jp/ja/researches/view/943




03

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

通過骨頭聽到聲音:成功開發出即使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清晰地聽到聲音而不會阻塞耳朵的技術



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人間情報學研究科的鵜木 祐史教授的研究小組針對兩種可觀測的骨傳導聲音(顳葉振動和外耳道內的輻射聲音),測量了輻射聲音(EC)的傳輸特性。


結果發現,在所有傳輸特性中,與空氣傳導語音相比,高頻分量都被衰減。從這些結果可以認為,骨導特性的線性高頻衰減或精細頻譜變形是噪聲環境下骨導呈現的語音清晰度惡化的主要原因。


在本研究中,利用作用於兩種骨傳導特性——時間振動(RT)和外耳道輻射(EC)的骨傳導特性的逆特性來預測輸入到骨的音頻信號的頻率特性開發了一種高頻增強方法來補償。


在這裡,為了兼顧線性高頻衰減的補償和精細頻譜變形的補償,提出了兩種增強處理:一階高頻增強(FOE)和高階高頻增強(鋤頭)


為了評估四種高頻增強(RT-FOE、RT-HOE、EC-FOE、EC-HOE)組合時骨傳導所呈現的語音清晰度的提高效果,進行了單詞清晰度測試,做了對10 名聽力正常的日語母語男性(23-26 歲)的測試。


結果是,補償從顳振動(RT)獲得的骨傳導特性的高頻增強方法發現(RT-FOE) (RT-HOE)即使在噪聲環境下也能有效提高骨傳導呈現的語音清晰度。


該研究結果於2023年5月發表在「Applied Acoustics」學術期刊上。


這項研究得到了文部科學省的科學研究補助金(B)(21H03463)、澀谷科學文化體育振興財團的研究補助金和來自West Unitis Co., Ltd.的支持。它還與學生身體功能和感官研究中心合作進行。


https://www.jaist.ac.jp/whatsnew/press/2023/06/14-1.html




04

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

開發解碼聚合物上雕刻信息的新技術 - 合成聚合物的困難單體測序



東京大學大學院工學系研究科応用化學専攻的細野暢彥准教授、植村卓史教授,利用被稱為多孔金屬絡合物(MOF) 的材料中的納米級孔,成功開發出識別合成聚合物單體序列的新技術。


大分子是具有許多小分子(單體)連接結構的線狀大分子。攜帶生命遺傳信息的DNA也是由多個單體組成的聚合物,這些單體的序列中記錄著大量的遺傳信息。


到目前為止,讀取DNA等生物聚合物單體序列的技術(測序)已經開發出來,但對聚苯乙烯等人工合成聚合物進行單體測序仍然很困難。


在這項研究中利用一種將大分子逐一引入MOF孔道的新原理,成功識別了合成聚合物中的特定單體序列,還根據聚合物結構和單體序列的差異,成功地從混合物中篩選出具有特定結構和序列的聚合物。


這一成果突破了迄今為止實現合成聚合物單體測序的困難,有望引領IT技術的應用。


該研究成果於2023年6月21日(美國東部夏令時間)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Chem》網絡版上。


https://www.t.u-tokyo.ac.jp/press/pr2023-06-22-001




05

名古屋大學大學院多元數理科學研究科

理化學研究所(理研)計算科學研究センター

極端天氣控制模擬實驗-極端天氣控制新理論-



國立大學法人東海國立大學機構 名古屋大學大學院多元數理科學研究科セルジュ・リシャール教授、理化學研究所(理研)計算科學研究センターデータ同化研究チーム的三好建正チームリーダー(開拓研究本部三好予測科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數理創造プログラム副プログラムディレクター)、キウェン・ソン大學院生リサーチ・アソシエイト(研究當時)的研究課題組進行了一項低維理想實驗,以控制極端暴雨和高溫等極端現象的發生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的結果預計將有助於理論研究的發展,以控制日益嚴重的颱風和暴雨,並減少極端風和洪水損害的威脅。


此次,聯合研究團隊利用被稱為簡單混沌動力學系統的Lorenz 40變量模型進行了控制仿真實驗(CSE),並控制系統以防止模型中出現極端現象。


洛倫茲40變量模型可以認為是在地球上等緯度的圓上排列40個點,模擬每個點的天氣,如大氣壓、溫度、風速、降水等。每個點的值每秒都會上下波動。


通過對該值以每年兩次的速度顯示較大值的極端現象給予微小的控制輸入,成功地防止了這種極端現象的發生。未來,使用真實天氣模型代替Lorenz 40變量模型將為極端暴雨和高溫等極端天氣的可控性研究打開大門。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地球物理學中的非線性過程》上第三屆非線性動力學國際會議(NODYCON2023)將於6月18日至22日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開幕主題演講。在演講中(6月19日)宣布了這一消息。


https://www.nagoya-u.ac.jp/researchinfo/result/2023/06/post-522.html



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整理翻譯的在5月29日-6月21日期間的日本理工研究相關新聞動態,希望可以幫助小夥伴們快速了解日本理工研究的最新動態,我們下期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