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蔣介石臨終前告訴蔣經國為何不放張學良?張聽後淚如雨下

東方尋史 發佈 2023-11-21T09:01:57.484488+00:00

直到蔣介石逝世,張學良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從西安事變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9年,人都不在了,歷史的恩怨也該放下了,可惜張學良又想錯了。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蔣介石逝世時,張學良已經被軟禁了近40年,他常常思考蔣介石什麼時候才會還他自由。但是張學良等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直到蔣介石逝世,張學良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從西安事變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9年,人都不在了,歷史的恩怨也該放下了,可惜張學良又想錯了。

蔣經國和張學良曾經是至交好友,在蔣介石最後的日子裡,蔣經國沒有忘記還被父親關押著的張學良。他曾向蔣介石詢問以後打算怎麼處置張學良,許多人都覺得蔣介石最後會放過張學良,包括張學良自己。

4月5日,蔣介石因病去世,張學良既悲傷又激動地請求參加葬禮。葬禮過後,張學良向蔣經國打聽蔣介石最後對自己的安排,然而蔣介石的安排卻是這麼一句話:「1936年,他把我留在西安,今天我要把他留在台灣,他是東北猛虎,不能放虎歸山。」

幾十年的時間裡,蔣介石對張學良既不放也不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蔣介石產生了這樣複雜的心理,至死都不能釋懷?

蔣介石與張學良義結金蘭

1927年,蔣介石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但就當時的局勢來說,蔣介石想要統一全國仍然是痴心妄想。一方面他背叛革命,破壞國共合作,反對蔣介石的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北方各大軍閥明爭暗鬥,都不會輕易甘於人下。

張作霖在東北苦心經營多年,無論是軍隊還是經濟,都遠超其他軍閥。東北軍在北方更是無人能敵,鐵板一塊,就連日本也不敢跟張作霖正面交火。

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蔣介石與張學良開始有了交集。你說蔣介石是巧取豪奪也好,說他是爭名逐利也罷,他與張學良有個一致的目標,那就是全國統一。

張學良不像他的老子,他沒有那麼大的野心,也沒有那種魄力去打下整個中國,於私來講,他真是比張作霖差遠了。但是於公來講,他是真心希望全國儘快結束軍閥混戰的局面,一致對外,至於誰來統治中國倒不那麼重要。

1928年,張作霖死於日本謀劃的暗殺,張學良接手了東北軍。執掌東北後,張學良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易幟,東北掛上了中華民國的旗幟,並對外宣布東北歸南京國民政府管轄。張學良的加入,為蔣介石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其他軍閥也只能順勢歸順。

統一後,蔣介石任命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並和張學良結為兄弟。張學良前往南京的時候蔣介石為他舉行了空前盛大的歡迎儀式,這段時間是蔣介石與張學良的關係好的時候。

可惜張學良對政治還是太過理想主義,過於相信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本著不願與日本發生衝突,他命令張學良無論日本提出什麼要求都儘量滿足,但決不能和日本開戰。同時他們又寄希望於國聯,還安慰張學良說將來國聯會主持公道。

現實卻是國聯不管用,蔣介石靠不住,張學良把自己的老家白白送給了日本,幾十萬東北軍無家可歸。

必須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失去家鄉的東北軍後來被蔣介石安排前去剿共,1934年,張學良任鄂豫皖三省剿匪司令。當時無論是東北軍還是張學良,都無心剿匪,他們最想做的是回到東北抗日,收復家鄉,張學良與蔣介石的關係也因此發生了變化。

為了抗日,張學良多次向蔣介石提出建議,當時蔣介石總以各種理由推諉,還聲稱「剿共就是為了抗日」,為此兩人還常常吵得面紅耳赤。在張學良的死纏爛打下,蔣介石甚至開始有意躲避張學良。

無論是部隊還是群眾,都強烈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所率領的東北軍更是安耐不住。在多次勸諫無果的情況下,張學良秘密與楊虎城制定了兵諫計劃,逼迫蔣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12日清晨,經過嚴密部署後張學良命令軍隊抓捕了蔣介石。蔣介石畢竟是國家元首,突然被這樣對待臉面自然是掛不住的,既憤怒又害怕的蔣介石一言不發。因為蔣介石也知道他阻止張學良抗日讓東北軍的很多人不滿,聽說外面有好多軍官都希望直接殺掉蔣介石。

後來在多方努力協商之後,蔣介石終於同意了停止內戰,撤出西北的中央軍,與共產黨合作抗日。合作協議達成後,蔣介石要求張學良親自護送自己返回南京,並答應到了南京後會保障張學良的安全。西安事變讓蔣介石的自尊心和威信受到了巨大打擊,為了挽回威信,他與張學良商量先對張學良進行軍事審判,然後再頒布一道特赦令把他放了,張學良也天真的同意了。

張學良本以為過不了多久就能回家了,可沒想到這一關就是五十多年,與他一起發動事變的楊虎城後來也被逮捕關押。

終生監禁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張學良被秘密關押在山區,為掩蓋行蹤,中間還進行了多次轉移,可見蔣介石是多麼害怕張學良。不過本質上蔣介石怕的不是張學良,而是他的東北軍。從阻撓抗日到軟禁張學良,東北軍早就把蔣介石視作眼中釘肉中刺,一旦張學良重回軍隊,必然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威脅,他不敢殺張學良同樣是迫於東北軍的壓力。

蔣介石明白,抗日戰爭結束後,他還是要面對共產黨。西安事變時,張學良、楊虎城就與共產黨串通在一起,將來再與共產黨交戰,此二人很難保證不會叛變投敵。

1945年,在全國軍民的共同努力下,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次年內戰爆發。就在國內一片混亂的時候,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卻「隱居山野」,過著清淨悠閒的生活。

這段時間的張學良被專人二十小時監視,不能與外界的任何人往來,雖然生活過得清淨,但是抗日殺敵,收復東北老家一直是他的夙願,與其這樣在山野中苟活,他寧可戰死沙場。在長期的消沉和鬱悶中生活了一段時間後,無奈地張學良開始讀書和研究歷史,再無機會參與戰爭和政治。

1946年,蔣介石在貴陽會見了張學良,隨後張學良又被押到重慶,同年10月,張學良又被通知要轉移。頻繁的轉移讓張學良變得有些麻木,不知道這次又將被送往何處,他懷著忐忑的心情踏上了飛機,在天上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不禁感慨命運的無常。很快飛機離開了大陸,這時張學良明白,這次恐怕是再也回不去了。從46年到90年,張學良在台灣又度過了44年的軟禁生活。

儘管蔣介石和張學良在政見上針鋒相對,但畢竟是結拜兄弟,兩人私下還是又挺深的交情,軟禁期間,蔣介石對張學良的物質生活一直都很照顧,到了台灣更是細緻入微,不僅有每月發放5萬塊生活費,還安排有專職司機、保姆。

隨著蔣介石敗退台灣,張學良也不再期望重獲自由,更不敢奢求重回祖國大陸。或許是軟禁的生活讓張學良徹底看開了也想透了,這种放松的心態讓他比誰都活久,不僅熬死了他的大哥蔣介石,還熬死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

是非恩怨轉頭空

在台灣的日子裡,雖然蔣介石大勢已去,但是他仍不願接受失敗的現實,更不願與共產黨妥協投降。起初還希望拉攏美國藉機反攻大陸,隨著大陸的經濟和軍事建設日益強盛,蔣介石重返大陸的願望也徹底破滅。

蔣介石曾經也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統帥,從撤退台灣到一步步地失去所有資源和支持,再到1971年失去聯合國的合法政府席位,此種落差常人估計很難感受得到。毋庸置疑,蔣介石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如此巨大的失敗,他怎會輕易就放過那些跟他作對過得大人物呢。撤退台灣前,蔣介石甚至還列出了一個暗殺名單,名單寫完之後又專門加上張學良。最後終生軟禁張學良,可能已經是手下留情了。

或許蔣介石還想著如果不是1936年這位張學良老弟把自己軟禁在西安,共產黨的軍隊早就被清剿殆盡,也不會出現解放戰爭時如此被動的局面。真是成也張學良敗也張學良,你張學良一心抗日結果害的我被困台灣,你也要跟我一樣永遠呆在台灣。

正如蔣介石臨死前說的那句話,當年你把我留在西安,現在我要把你留在台灣。

張學良晚年有兩大願望,一個是希望兩岸可以早日統一,另一個是再回到祖國看看東北老家,遺憾的是這兩個願望都沒能實現。蔣介石去世後,兒子蔣經國遵從命令繼續軟禁張學良。1988年,蔣經國去世,一直到1990年李登輝執政的時候,張學良才恢復了自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