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對於「誰是愛迪生」這個問題,也許沒有比這本書更好的答案了

文匯網 發佈 2023-11-21T17:15:04.176228+00:00

(圖源:視覺中國)愛迪生,一個無人不知的名字。小時候在媽媽做手術時機智地用反光的鏡子為醫生照明,經歷成千上萬次失敗後終於發明了白熾燈,一生有上千項發明,「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才」……這些廣為流傳的故事塑造了愛迪生的經典形象。

(圖源:視覺中國)

愛迪生,一個無人不知的名字。小時候在媽媽做手術時機智地用反光的鏡子為醫生照明,經歷成千上萬次失敗後終於發明了白熾燈,一生有上千項發明,「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才」……這些廣為流傳的故事塑造了愛迪生的經典形象。

可能有些人還在網際網路上看到過「電流大戰」的故事,說愛迪生不擇手段地打壓了真正的天才特斯拉,這麼看來,為人類照亮黑夜的普羅米修斯其實是一個卑鄙小人?但對愛迪生的這種了解全面、真實嗎?事實上,愛迪生的女兒馬德琳曾經抱怨:「我至今沒有看到一部令人滿意的完整刻畫父親的傳記。人們總是過分強調他做過什麼事,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可喜的是,這樣一本傳記終於問世了。2019年,蘭登書屋出版了《點亮黑夜——愛迪生傳》,作者是美國的傳記作家埃德蒙·莫里斯。莫里斯的第一部傳記《領袖的崛起:西奧多·羅斯福》出版於1979年,隨即斬獲1980年的普立茲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里根總統在讀了這部傳記後對莫里斯大為賞識,將他聘為總統的「御用」傳記作家,在里根任期內,莫里斯享有自由出入白宮的權利,其地位之非同凡響,由此可見一斑。中國出版界也早已對莫里斯的作品極其關注,已經翻譯出版過他的多部著作,如《領袖的崛起:西奧多·羅斯福》《荷蘭人:里根傳》《貝多芬傳:扼住命運咽喉的樂聖》等。

遺憾的是,莫里斯於2019年5月去世,《點亮黑夜——愛迪生傳》成為莫里斯最新也是最後一部力作。為完成這本書,莫里斯廣徵博引。西奧蘭治的托馬斯·愛迪生國家歷史公園(TENHP)是一座關於愛迪生的文獻寶庫,這裡珍藏著約500萬頁的相關文件,莫里斯在撰寫這本書時直接利用了TENHP的大量原始檔案資料作為依據。此外,他還獨闢蹊徑,獲得了常人更加難以獲取的隱秘史料,那就是愛迪生曾外孫所藏的家族檔案,甚至還有多年來被塵封的愛迪生給第二位妻子的情書,這些私人檔案均向莫里斯敞開了大門。著書所引用的二手論文著作更是不必多說,十分豐富、廣泛。莫里斯下了如此功夫搜羅原始文獻和專著論文,為全面真實地反映愛迪生的一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書作者埃德蒙·莫里斯

該書採用倒敘的方式,以愛迪生每十年的主要工作領域為綱,對這位偉人在植物學、國防、電池、礦業、電燈、留聲機、電報機等領域的努力均做了專業的敘述;各章中的小節不全受章名學科所限,對愛迪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述及,舉凡時代背景,愛迪生的家庭生活、政治立場、社會新聞,以及他與下屬、金融界、競爭對手等的關係都自然地穿插於書中。全書既描繪出愛迪生的經典形象——專注、勤奮的天才發明家,也展現了他較少為人所知的其他面孔:寵愛妻子的丈夫、嚴厲的父親、無情的老闆、自詡有商業天賦卻常常瀕臨破產的企業家、秉持進步主義理念的老共和黨人……通過莫里斯的妙筆,一個鮮活的愛迪生呈現在讀者面前。

此書問世之前,也許人們對愛迪生都有著類似的刻板印象:自學成才的天才、精力旺盛的工作狂、不食人間煙火的科學怪人。應當說,這種認識雖然不全面,但與實際相差也不太遠。在莫里斯的書中,到處都可尋到例證:愛迪生痴迷於工作,常常忘了吃飯;他和他的「失眠小組」在實驗室里不分晝夜地工作,常常在午夜才享用「午餐」;他的腦子裡塞滿了技術問題,在英國議會,他對議員們激烈的爭吵辯論無動於衷,卻思考起了大樓的散熱問題;他沒有接受過小學以上的教育,甚至小學教育也不完整,卻閱讀各學科的專業著作,追蹤期刊文獻,並能學以致用,在聲學、電氣、電化學技術等領域都實現了劃時代的突破……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但這就是愛迪生的全部嗎?果真如此,愛迪生就是一個受到頂禮膜拜的神明、偶像,而非一個立體的人了。除了天才的一面,莫里斯也揭示了愛迪生的其他面孔。

愛迪生是個「正常」的男性,他兩次和青春靚麗的女學生陷入熱戀之中,他對妻子的愛在婚後也未變淡。第一位妻子瑪麗彌留之時,他拋開工作奔往妻子身邊,在妻子逝後可能是生平唯一一遭不能自已地流下了淚水。追求第二位妻子米娜時,他也一度置工作於不顧,沉溺於對未來夫妻生活的構想中。婚後多年,身在礦山時,他也不忘給妻子寄去一封又一封情書。即便忙於實驗,只要米娜來了,他就會耐心地陪著妻子,直到她回家。

對子女來說,愛迪生則顯得有些難以親近、高不可攀,作為父親,他是遲鈍的。儘管經濟困難,但他絕不會耽誤給遠在歐洲的女兒支付醫療費。為了治療兒子的酗酒,他寧願花重金將兒子託付在療養院中。但是他不會給子女們寫下充滿愛意的哪怕隻言片語,因此大大傷了他們的心。

做生意時,愛迪生自認為他和在實驗室時一樣天賦異稟。然而,科學家的氣質使他不能真正精打細算地為自己謀利。他不會把專利賣掉,依靠版稅高枕而臥,工程師的熱血在他的血管里沸騰,為此他頂著華爾街金主們的質疑,堅持自己籌資,排除各種困難,安裝整個曼哈頓下城的電燈系統。他耗時近十年,全身心地投入鐵礦事業,幾乎掏空了腰包,在此過程中,已很難說他的目的是贏利,他真正享受的是不斷地解決難題所帶來的樂趣。

近些年來,網絡上的一些文章將愛迪生刻畫為利慾薰心的企業家、華爾街的代言人,稱他殘酷地迫害了真正的天才尼古拉·特斯拉。愛迪生是不是這樣的人,讀過莫里斯的書後,你的心中應該自有答案。

該書除了展現愛迪生個人,還以其生涯為窗口,向讀者呈現了美國內戰後、大蕭條前的科技與美國社會、資本、政治的相互作用。美國內戰期間,戰事報導的需要極大地刺激了電報行業的發展,愛迪生也在這時成為流浪電報員大軍的一員,並在這一領域貢獻了他最初的發明才智。可以說,愛迪生的發明生涯是在現實的社會需求下開始的。後來他更是將「只發明人們想用的東西」奉為準繩。在發明生涯的前期,他先後專注於新興的電報、電話、電燈行業,發明與生意並舉,在獲得諸多專利的同時財源滾滾。後半生中,愛迪生卻不再跟上最新的無線電產業,而是堅持不斷完善他老舊的圓筒唱片,最終在聲音產品的市場爭奪戰中敗下陣來。

在發明生涯的前期,為了拉到贊助,愛迪生開始和金融界聯繫,後來更是和古爾德、摩根這樣的金融大鱷談笑風生。金融家們艷羨於他的發明,毫不吝於資助他的科研,尤其在發明電燈時,華爾街的資本讓愛迪生擁有充足的物質條件,最終成功地完成「細分電光」的壯舉。在這時,資本和科技的發展是互利的。但在電燈發明後,金融家為了謀利又會和他起衝突,對於不那麼贏利或成本巨大的項目缺乏興致,直至篡奪了他的企業,造就了他人生中一段苦澀的回憶。資本將科技視為自身增值工具的本質暴露無遺。

愛迪生的第一項專利電化學投票記錄器旨在提高立法機構的計票效率,從這時起,他的發明便和政治掛上了鉤。但是這項發明未被採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科學在和政治博弈中的被動地位。晚年的愛迪生已譽滿全球,甚至可以對總統施加影響。但是在他深度參與政治的時期,即領導海軍顧問委員會時,他仍然不能克服官僚的阻力。愛迪生希望組建一個更多由民間主導、不受政治控制的海軍實驗室,但華盛頓僅在資金和程序上施加影響,愛迪生的同事們便屈服了。同樣,愛迪生曾預言高殺傷力武器的發展會使戰爭趨於克制,一戰中各國政府的表現也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期。科技未成為政治的主導力量,反倒受到了政治的掣肘。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寫作方式。事實上,莫里斯向來敢於大膽創新,他在寫作里根的傳記時,就拋棄了一貫的上帝視角,而是顛覆性地從一個虛構人物的角度敘述傳主生平。在《點亮黑夜——愛迪生傳》中,至少有以下兩點值得注意。

一是倒敘的方式。作者從愛迪生彌留之際寫起,逐章倒敘前十年的事跡,直到充滿離奇故事的童年,最後在終曲中又回到愛迪生的葬禮和後事。讀者面前的愛迪生也從那個熟悉的、被神化了的老人,變成一個忽而志得意滿、忽而憂心忡忡的中年人,最後成了米蘭的那個奇怪的少年。

二是每章的小節和標題。每章分為諸多小節,但並非都圍繞著章節標題,每一小節可視為這一時段愛迪生經歷的一個小故事、一段剪影,因而能反映愛迪生的方方面面。小節的標題幾乎都取自該節原文,為反映作者的這一匠心,譯者在翻譯時也儘量保留了這一特色。因此,讀者也可以隨意從感興趣的那一段開始閱讀,因為愛迪生人生的任何一段都值得我們駐留品味。

(本文為《點亮黑夜:愛迪生傳》「譯者序」)

《點亮黑夜:愛迪生傳》

[美]埃德蒙·莫里斯 著

呂凌峰 朱朗訊 陳舸禹譯

中信出版集團

作者:呂凌峰 朱朗訊 陳舸禹

編輯:金久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