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招生種族歧視違憲,美國保守派又贏了一局|新京報專欄

新京報 發佈 2023-11-22T04:42:48.962565+00:00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樓。圖/新華社6比2!6比3!據新華社報導,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最高法院以壓倒性優勢,分別裁定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在錄取學生時將種族作為考慮因素的做法違憲。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樓。圖/新華社

6比2!6比3!

據新華社報導,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最高法院以壓倒性優勢,分別裁定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在錄取學生時將種族作為考慮因素的做法違憲。

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多數意見中寫道,儘管大學的目標「值得稱讚」,但它們仍未達到憲法標準,與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不符。

羅伯茨還補充說,哈佛大學的計劃導致被大學錄取的亞裔美國學生減少,違反了平等保護條款的標準,即「種族永遠不能被用作『負面因素』」。

美國最高法院作出的這一歷史性裁決,終止了全美各地大學實施多年的「平權運動」,而更長遠來看,其衝擊力將超出大學校園。

保守派贏得重大勝利

針對美國大學招生政策的這一裁決,被視作美國最高法院九人大法官中的6名保守派傾向的大法官戰勝了3名自由派傾向的大法官。

而自由派傾向的大法官也確實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最高法院的最新成員、拜登任命的美國第一位黑人女性大法官科坦吉·布朗·傑克遜,因畢業於哈佛而迴避了哈佛大學案的投票,但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案中發表了強烈的反對意見。

傑克遜大法官指出,「裁決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而不是更好」,「種族主義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離開我們。最終,忽視種族只會讓它變得更加重要」。另一位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也表示,這一裁決將「鞏固高等教育中的種族隔離」。

自上世紀60年代要求政府承包商「採取平權行動」打擊種族歧視後,美國各地大學紛紛制定相應政策,以推動就學學生多元化。

在過去的60年裡,大學「平權運動」也不是沒有遭遇過挑戰。1978 年,白人學生艾倫·巴克雖然分數較高,但因大學設定種族配額,被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拒絕錄取。法院為此裁決,種族因素可以納入招生過程,但阻止大學設定種族配額。

2003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高等教育機構可以將種族因素作為實現學院和大學多樣性的手段,因為它代表了「令人信服的政府利益」。

2016年,在白人女性阿比蓋爾·費舍爾訴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案中,最高法院裁決族裔可繼續成為美大學招生考慮因素。

在川普時期,連續把3名保守派傾向法官送進了最高法院,法官席趨於右傾,保守派以 6 比 3 占據絕對多數的,最終打破了最高法院維護了幾十年的大學「平權」傳統。就此而言,政治傾向對於這次裁決的影響更甚於法律解釋。

當地時間2017年4月10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在戈薩奇(右)宣誓就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就職典禮上發言。戈薩奇的就任,使得美國最高法院恢復保守派占據多數的局面。圖/新華社

拜登批評法庭不正常

美國最高法院對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此次裁決,最直接的影響是利好亞裔美國學生。

代表亞裔美國學生參與針對哈佛大學訴訟的保守派活動組織「學生公平招生」在分析學生記錄後發現,哈佛大學對亞裔美國學生申請者個性和可愛度打的平均分數低於其他申請者。

更顯性的不公平,則是所謂的「亞裔稅」。即在其他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哈佛大學對亞裔學生SAT分數的要求普遍高於其他族裔學生130分左右,有時高於非洲裔學生近500分。

裁決對亞裔學生利好,但對於拜登來說絕對是一個糟糕的消息——美國最高法院自1978年以來一直維護的大學「平權運動」在他任上丟了,肯定會讓支持他的有色族裔對其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影響2024年總統大選。

一項研究顯示,如果去除招生時的「種族」因素,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大學和學院的非洲裔學生將流失到水平較低的院校去,長此以往非洲裔在美國精英階層中的比例,必然大為減縮。

此次,最高法院作出裁決後,川普高呼「今天是美國的好日子」,拜登卻批評「這不是一個正常的法庭」,並表示將讓教育部研究採取行政行動維持大學的「平權運動」。

當地時間2022年4月8日,凱坦吉·布朗·傑克遜(中)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副總統哈里斯共同出席活動。同年6月30日,傑克遜宣誓就職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出任該職的非洲裔女性。圖/新華社

企業用人或也遭衝擊

反對種族歧視的「平權運動」,最早就是從承包美國政府項目的企業啟動的。在大學「平權運動」被告終止後,企業會不會也遭受衝擊,是需要觀察的事。

現在美國大企業在招人時都強調DEI,即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而且也引發過風波。

扎克伯格的Meta曾實施為期一年的多元化項目,招入了大量人員。但在今年大規模裁人期間,有被裁員工曝光說,公司招入他們後,被要求什麼都不用做,Meta只是「像收集寶可夢卡片一樣把他們收藏起來」,直到被裁。

除了Meta,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也被曝光有招聘大量多元化背景員工但只有「虛假工作」的事。這種做法令人懷疑其旨在顯示政治正確,同時阻礙競爭對手得到有用的員工。但對於只有「虛假工作」的員工來說,由於其他發展渠道被堵,個人權益也受損了。

另一種情況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有色族裔當高管,以凸顯公司的多樣性和政治正確——這就是反向運作的「種族隔離」。

美國最高法院此次對兩所大學「平權運動」作出的裁決,很可能刺激出美國企業界的類似訴訟。

美國大學、企業施行的「平權運動」、DEI政策,本質上強調的是結果正義。但是,很顯然,僅靠這一點確實帶來了多樣性,卻帶不來公正。招生時的「種族配額」制就說明了這一點。

當然,在美國社會嚴重撕裂的現實情況下,美國最高法院此次裁決,也很難成為川普所歡呼的「美國好日子」,反倒是,美國兩黨圍繞「平權運動」這一議題的激烈爭鬥才剛剛開始。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吳興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