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已進入消化存量房階段

譚浩俊 發佈 2023-11-22T07:10:41.789261+00:00

貝殼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貝殼百城首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為4.0%,二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為4.91%,均與上月基本持平。其中,6月份首套、二套主流房貸利率分別較去年同期回落42個基點、17個基點。據此,有人測算,與四年前相比,貸款期限為30年的百萬貸款,可節省利息14萬元。

貝殼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貝殼百城首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為4.0%,二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為4.91%,均與上月基本持平。其中,6月份首套、二套主流房貸利率分別較去年同期回落42個基點、17個基點。據此,有人測算,與四年前相比,貸款期限為30年的百萬貸款,可節省利息14萬元。

然而,從房貸政策持續調整、房貸利率持續下調的情況來看,此前「百發百中」、「一調就靈」的住房信貸政策,在今天的購房者面前,已經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變得毫無調控作用了。聯想到其他方面的政策出台後,購房者也是無動於衷,也就不能不冷靜思考一下,政策層面的手段,是否對居民購房還有影響,有多少影響。否則,就會變成一種自娛自樂的手段。

事實也是,從過去多輪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變動情況來看,都是政策稍松、房價即漲、市場即熱,哪怕只是政策中的某一小項有所變動,也會引來市場一片熱鬧。譬如限購政策、土地供應政策、公積金貸款政策、契稅政策等,都是百試百靈,從未失靈,更別說具有「核威力」的住房信貸政策了,以至於地方政府也將其當作手中道具,動輒用政策來刺激居民購房、發揮房地產對政績拉動的作用。

然而,今天的房地產市場,面對政策全方位放開,且放開的幅度很大、速度很快,對市場的影響卻非常有限,居民根本沒有被政策所吸引,也沒有在政策的節奏中再次翩翩起舞,而是「冷眼」相看,甚至連「等待觀望」的感覺也沒有,要想釋放房地產市場需求,恐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地方政府想再在房地產市場上追求「增量效應」,可能要失望了。不僅要失望,甚至會做出讓市場更加艱難的舉動,譬如過度給予開發商政策扶持和幫助,幫助開發商保價等。

殊不知,今天房地產市場低迷格局的形成,是由兩大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一方面,從供應端來看,就是前些年供應的商品房數量太多,積壓的存量商品房規模龐大,加上炒房、過度投資住房、囤積房、腐敗房等累積起來的存量商品住房,需要消化的住房,可能在幾年內都難以消化。另一方面,從需求端來看,雖然實際需求沒有出現明顯減少的現象,按照人口規模、人口結構,市場對商品房的需求規模依然很大。但是,年輕人的觀念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過去那種可以通過犧牲「個人幸福」、「家人幸福」來滿足購房心理需求的現象已經快速減退,與80後相比,90後、00後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他們不願像80後那樣繼續當「房奴」,而只想過好眼下的生活,先讓自己幸福起來。更何況,年輕人的婚姻觀念也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不婚不育、晚婚晚育觀念在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身上出現,自然,也會對住房需求產生較大影響,使原本可以釋放的住房需求,被年輕人的觀念給壓制了。

供應端的商品房數量規模巨大,且仍有新的商品房注入,需求端卻因為年輕人觀念的轉變而明顯萎縮,供需矛盾自然出現,所謂的政策刺激,也就很難發揮作用了。住房消費對廣大居民來說,租房的意識也出現了明顯提升的現象,如果不能順應這樣的發展趨勢,仍然一味地停留於刺激居民購房方面,可能要失望了。對房地產市場來說,實際已經進入到消化存量階段,需要通過大力度、大規模地消化存量,才有可能使房地產市場走出低迷。

同時要看到的一個現象是,今天的年輕人,還會算一筆看似自私、實際也很現實的帳,那就是「不怕未來沒房住」。因為,就算普通居民,未來會給子女留下兩套房是大概率事件。即便這些住房可能在價格上存在較大差距,有的在一線城市,有的在二、三、四線城市,有的可能在農村。但是,從居住的角度來看,應當不會失去價值。如果今天再買一套,且要無止境地償還房貸,待房貸還完,自己就有可能變成三套房了,有這個必要嗎?自己的子女會需要這些房嗎?父母留下的房還能賣得出去嗎?還值錢嗎?為什麼要讓自己和父母都為了今天購房去省吃儉用呢?

只要算清了這筆帳,很多年輕人就會放棄購房的想法,而採用租房的手段,且可以租品質遠高於能夠購買的住房,又何樂而不為呢?為什麼要讓自己從「快樂小子」變成「苦行僧」呢?為什麼要讓父母繼續跟著自己受苦呢?所以,不要再在政策上打主意,房地產市場需求已經不是依靠政策就能激發的時候了,已進入到消化存量房的階段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