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哭了」的2023北京中考,傳遞了哪些值得關注的信號?

未來路線圖 發佈 2023-11-23T06:18:27.800666+00:00

「難哭了」的數學題,「難」在哪?前幾天,北京中考剛結束,「數學題難哭了」就上了熱搜。有學生調侃「數學毀了高中夢」,有學生直呼太難,甚至有點「難出天際」。網友留言,今年的數學可能是北京近五年中考最難的一次,而且中考整體難度提升明顯。

「難哭了」的數學題,「難」在哪?

前幾天,北京中考剛結束,「數學題難哭了」就上了熱搜。

有學生調侃「數學毀了高中夢」,有學生直呼太難,甚至有點「難出天際」。網友留言,今年的數學可能是北京近五年中考最難的一次,而且中考整體難度提升明顯。

網傳的今年北京中考其中一道幾何題(未經證實)

其實,並不是北京中考數學並突然變「難」。從近三年的數學題來看,無論是前兩年高分滿地的簡單,還是今年手足無措的「難」,試題背後「抓基礎,抓主幹」的底層邏輯沒有變過。

今年的題有學生覺得「難」,是因為這些題糅合了多個基礎知識點,考察學生對某個基礎數學思維的深入理解程度,但沒有超出範圍。

如果有學生花大量時間只去刷題,或只學難題、怪題,很可能就跑偏了,吃力不討好。

應用、探究、綜合,數學刷題沒用了

北京教育考試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專家,對今年中考數學作了解讀分析——

……關注素養達成情況,注重內容的結構性,突出整體性,創設適切的真實情境,體現應用性、探究性和綜合性,助力寫好「雙減」後半篇。

試卷的命制選取與社會經濟發展有關的素材,將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到試題中。如:

第8題,以勾股定理證明過程的圖形為背景,探索圖形中的數量關係,讓學生了解核心概念與重要方法產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在探究中感悟數學的價值。

第23題,以舞蹈隊選拔參賽為背景,結合實際問題中的數據,根據要求解決實際問題,考查對數據的數字特徵意義的理解,體現體育活動中的數學;

第25題,以「節水」為背景,考查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分析、思考、表達、解決、闡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可以看出,數學考試的趨勢,不再是單純的數學計算和應用,而一定會結合社會,結合生活。將數學真正應用到生活中,體現應用性、探究性和綜合性,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所以,並不是題真的「難得離譜」,而是「雙減」、新課標下,學生真正的學習靠的是日常積累,是學習聯繫生活。而全部的考查,是通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去考查思維、能力、素養,「大量刷題得分」的路,走不通了。

今年北京中考釋放了六大信號

進一步結合北京教育考試院和北京教科院專家權威解析,可以梳理出今年北京中考釋放了6個值得關注的信號:

「兩耳要聞窗外事」

體現學科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特點,在優質文化資源的浸潤中增強學生文化認同,牢固樹立文化自信。

語文試卷,基礎運用部分選材展現了北京的歷史文化和中國「航天精神」;古詩文閱讀和默寫部分取材於文學經典,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議論文文本中諸多當代青年人的事例,讓學生感受到革命傳統給予他們的力量。

同時,語文試卷還體現了北京元素和首都氣象。基礎運用部分材料涉及北京博物館之城的建設,引導學生關注北京城市發展的新動向;非連續性文本中北京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展現了北京市民的新面貌;作文提示學生不僅要讀北京的「有字書」,還要讀北京的「無字書」,拓展了觀察北京的視角。

數學試卷,第1題以2023年全國冬小麥收穫情況為背景,考查科學記數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國家發展,增強民族自信心。

物理試卷,第4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第24題科普閱讀題「雲中探秘問蒼穹」,將我國在載人航天、氣象探測等方面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融入試題,引導教學關注物理課程與傳統文化、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聯繫,引導學生樹立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重思維品質、理解力、遷移力

堅持學用結合,注重思維品質,考查學生在觀察與辨析、歸納與推斷以及批判與創新等方面體現出來的發展水平。

語文試卷,試題細化了題干提示語的表述,明確告知考生作答的要點和方向,引導考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測試材料上,更充分地表現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

名著閱讀的作答要求,提示了基本的思維過程和表達思路。散文閱讀考查學生對文中詞語的理解,題干設問上明確指出了解釋、分析的具體要求,對教與學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數學試卷,如28題,堅持了對概念學習的過程性考查。從靜態到動態,以實踐操作、探索發現為活動主線,繼而研究運動變化中的不變關係,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遷移能力以及思維的嚴謹性。

英語試卷,完形填空試題考查學生「發現語篇中事件的發展和變化」、「根據語篇推斷人物的心理、行為動機等」、「把握語篇的整體意義」等方面的能力。閱讀理解C篇第27題,考查「推斷信息之間簡單的邏輯關係」的能力。

「解決問題」越來越重要

以素養立意為導向,注重新課標提出的「創設情境」,旨在真實情境中考查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完成真實任務過程中體現出的學科素養。

人工智慧浪潮席捲的背景下,使教育方式、教育資源得到進一步擴充,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提出更多要求。

今年的北京中考,也明確指向了學校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部分——學生的創新思維,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物理試卷第26題,創設了自製浮力秤的真實情境。試題設置了分層問題,將學習任務與適切的問題情境有機融合,為學生展現思維過程提供了問題和任務,引導教學從「解題」轉向「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試卷第27題,在命題結構上有所創新。試題引導學生通過畫圖、觀察和分析圖形運動變化的全過程,猜想、探究其中的不變關係,思考並推理論證自己的猜想,考查學生直觀想像、邏輯推理等數學的學科核心素養。

輕「死記硬背」,重現場學習

「評價即學習」,倡導現場學習,最大程度減少學生機械記憶的壓力。

語文試卷,基礎運用部分提供了「調查報告」寫作的樣例;名著閱讀為學生提供了答題「支架」;非連續性文本試題的順序安排體現了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基本過程。

英語試卷,避免單純考查對詞彙的機械記憶,而是考查學生對詞彙基本含義的理解和領悟,以及詞彙在特定語境和語篇中的意義、詞性和功能。還包括了解一定的構詞法知識,如通過識別詞根、詞綴理解生詞,辨識單詞中的前綴、後綴及其意義,更重要的是在語篇中通過讀、看、寫等活動,理解和表達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和觀點。

生物試卷,堅持以學定考,避免出現偏題、怪題,淡化機械記憶,避免「超前」學習和盲目「刷題」,進一步引領學科課堂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基礎知識仍是「重中之重」

緊扣課標和教材,立足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考查。大部分題目的創設與教材聯繫密切。引導教師用好教材、教學回歸教材,引導學生學好教材,落實「雙減」以學定考的要求。

英語試卷,單項選擇注重基礎、突出主幹,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12道題涉及考點均為學生需要掌握的主幹知識和必備技能。

數學試卷,1、2、5、6、7、9等題考查基礎知識;3、10、11、17、18等題考查基本技能;21等題考查基本思想;23,25等題考查基本活動經驗。

物理試卷,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如第7題運動和力,第17題擴散現象的描述等題目,旨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是否紮實、寬厚。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包括測量、讀數、作圖、實驗操作等方面。

重主幹知識,輕碎片化知識

增加了題目考查功能,規避對碎片化知識的考查。命制從整體上把握學科內容的發展脈絡,學科本質特徵,以及學科內容之間的密切關聯。試卷注重對學科知識的整合、深化與拓展。

數學試卷,以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三大知識板塊中的主幹知識為載體,重點考查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和整體結構。每道試題既有獨自的考查目標和功能,又能與其他試題配合,相關試題組合在一起,形成結構化功能,體現學科內容的整體關聯。

歷史試卷,試題考查了中外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史事、時代特徵等主幹知識。例如,中國古代史以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為主線,考查了農業發展、制度創新、邊疆管理等內容。

從2023年北京中考的特點不難看出,初中階段的學習,不但要一心只讀聖賢書,還需兩耳多聞窗外事。在「雙減」之下,學生要緊跟課本,關注基礎知識,鍛鍊整合能力,培養遷移能力,讓思考成為一種習慣。

多地中考透露出這些教育「風向」

北京之外,其他地區今年中考情況又如何?

從上海、廣東、天津、山東、重慶等地的「風向」來看,多地中考命題更加注重基礎、提升素養、強調應用、鼓勵探究。

緊扣課標,打牢基礎

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成為各學科考查內容的主體。

上海中考,綜合測試物理部分注重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考查,體現「教學評」一致性。其中對力、凸透鏡成像等知識的考查,素材來源於教材和配套練習冊等教學資料,強化教考銜接。

重慶中考,數學卷主要考查「數與代數」「統計與概率」等核心課程內容,占比與教材安排的課時比例基本相同。

廣州中考,數學卷大部分題目可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沒有偏題、怪題。

成都中考,數學卷注重落實課標,絕大多數試題源自教材,強化對基礎知識和關鍵能力考查。

濟南中考,在題型設計、知識點考查等方面有所創新,只有回歸課本,紮實掌握知識並靈活應用才能更好應考。

緊扣課標,注重基礎,要求教師悟透課標精神,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知識「是什麼」,更要清楚「為什麼」和「怎麼樣」。

弘揚文化,提升人文素養

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也是今年命題的重要導向。

濟南中考,語文卷《明史·方克勤傳》講述方克勤體恤百姓、重視教育的故事,讓學生感受他身上閃爍的優秀品質。《物勒工名》介紹這一古代管理制度的發展過程,和對傳統工匠精神形成和傳承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思考其對當今社會的意義。

廣州中考,歷史試題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州本土歷史資源,向學生講述歷史故事:堯舜禹的傳說,讓學生感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成公主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各民族交融歷史……

不只語文和歷史,重慶物理試題選取《天工開物》記載的我國傳統汲水工具桔槔,考查槓桿、壓強等知識。

廣州化學試題,創設從天然鹽湖水中獲取重要鹽類的真實情境,讓學生感受古代化學技術發展……

試題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於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提高人文素養。

融入現實,注重思考和創新

不僅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命題還通過現實問題或真實問題,考查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重慶中考道德與法治試卷,試題列出「彩禮是一種過時的習俗,應該被取消」和「彩禮是一種婚嫁風俗,不應該被取消」兩種觀點,要求考生選擇一種觀點分析其合理性。「彩禮」試題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以問題為導向,能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與社會和時代同頻共振。

上海中考,試題以《生命科學》教材中軟體動物蝸牛為探究對象,圖文並茂呈現閱讀文獻、制定探究方案、拓展調查等相對完整的探究過程。試題考查學生貫通融合地理和生命科學核心概念的能力,以及理解分析自然現象等方面的能力。

廣州中考物理試卷,部分試題選取了「另類溫度計製作、太陽能路燈照明系統、新型測力計和數字氣壓計……」等日常生活、學習、實驗探究的場景,引導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現象和解決問題,從「解題」轉變為「解決實際問題」。

天津中考,物理試卷最後一題不再是單純套用公式或已有模型,而需要刨根問底地探究模型或公式的產生過程,在此基礎上進行靈活應用。試題更側重創新思維能力考查。

試題通過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且貼近現實問題的情境,考查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今年中考來看:助力「雙減」、滲透新課標;回歸教材、注重基礎;培養科學創新思維;鼓勵應用、探究,從「解題」到「解決問題」等,是各地透露出的信號。作為各地區的教育指揮棒,也指明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你所在省市今年的中考試卷如何?傳遞出哪些信號?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來源 | 綜合整理自首都教育、京城教育圈、中國教育報、首都教育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