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將至,用這天然「強肝王」煮水,補肝解暑熱,勝過綠豆湯!

國醫大師健康 發佈 2023-11-23T12:17:37.105749+00:00

7月11日,我們將正式迎接三伏天的到來。太陽公公持續發威,真是讓人招架不住!炎炎夏日,很多朋友表示,被暑熱侵擾,吃飯都沒了胃口。除了綠豆湯外,還有什麼清涼消暑、增進食慾、操作簡單的食療方嗎?還真有!

7月11日,我們將正式迎接三伏天的到來。太陽公公持續發威,真是讓人招架不住!炎炎夏日,很多朋友表示,被暑熱侵擾,吃飯都沒了胃口。除了綠豆湯外,還有什麼清涼消暑、增進食慾、操作簡單的食療方嗎?



還真有!建議大家可以來碗酸酸甜甜的酸梅湯,不僅解渴還能讓您恢復滿滿的元氣~


夏飲酸梅湯,消火人健康


很多人只知道飲用酸梅湯能解暑,卻不知道酸梅的好處遠不止於此。


作為一道美味的中藥湯劑,酸梅湯可以很好地解決夏季心火太過的問題。它還能很好地補充人體由於出汗而丟失的水分和鹽分,開胃促消化。如果肉類等油膩之品吃多了,喝點酸梅湯也能幫助健脾消脂。


早在商周時期,當時的老百姓們就開始從梅子中提取酸性的物質製作類似酸梅湯的飲品。清代後酸梅湯更是進入御膳房,為宮廷享用。


中醫認為,酸梅湯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健胃三大好處,非常適合夏季飲用,尤其適合陰虛、易口渴的人群。



同時酸味有收斂的作用,有些人脾胃較虛寒,容易腹瀉,不適合喝綠豆湯,可以用些酸梅湯,解暑的同時還能夠止瀉。


1、養肝抗疲勞


酸梅中的有機酸含量非常豐富,如檸檬酸、蘋果酸等,其中,有一種特殊的檸檬酸,它能有效地抑制乳酸並去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質。


身體內乳酸含量過高,會導致人疲勞,因此,當你覺得疲憊時,喝杯酸梅湯可以產生良好的提神作用。


另外,中醫認為,肝火旺的人宜多吃酸梅。它不但能平降肝火,還能幫助脾胃消化、滋養肝臟。在飲酒過量時喝上一杯酸梅湯,還有很好的醒酒護肝作用。遊玩時也能喝點它避免暈車,起到解酒的作用。


2、開胃促消化


酸梅湯含有的酸性物質還可以促進唾液腺與胃液腺的分泌,生津止渴,開胃又消食。


3、消火潤咽喉


酸梅還是天然的潤喉藥,夏天人們出現咽喉腫痛和聲音嘶啞以後,多喝一些酸梅湯就能讓症狀緩解。



「湯好」貴在「藥好」


如今,傳世的酸梅湯方很多,但無論組方如何變動,其中烏梅、山楂、甘草、陳皮、冰糖這五味藥物都是必不可少的。


國家級名老中醫陳明教授帶來了正宗的酸梅湯做法:


古法酸梅湯


配方:烏梅30克、陳皮10克、山楂30克、甘草5克,干桂花、冰糖適量。


做法:烏梅、陳皮、山楂、甘草用清水浸泡半小時,放入鍋中,加水1500~2000毫升,大火煮開後小火煮40分鐘。放入冰糖,燜10分鐘。濾去藥渣,撒入適量干桂花即可。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些搭配,每一味都非常講究!


▶ 烏梅:天然「強肝王」


中醫認為,烏梅味酸、澀,性平,主收斂。酸味入肝,清代名醫劉鴻恩描述,烏梅在酸味藥材中最為純正,最能補肝且收斂肝,還可以生血。



除了製作酸梅湯,烏梅還可以這麼搭配。


烏梅+枸杞 —— 養陰生津 適合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群體容易出現口乾、尿頻、皮膚瘙癢等問題,首都國醫名師祝肇剛曾推薦過一個代茶飲方:枸杞+烏梅。


枸杞多糖有利於血糖穩定;烏梅則生津止渴、收斂,兩者搭配適合糖尿病患者養陰生津、補腎固澀。


做法:烏梅2顆、枸杞一把,開水沖泡即可。


▶ 山楂


中醫認為,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的功效。天氣炎熱導致食欲不振,吃點山楂可促進胃腸消化。


▶ 陳皮


中醫認為,陳皮性辛、溫,味苦。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 甘草


中醫認為,甘草性味甘、平。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可用於夏天的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


▶ 冰糖


《本草再新》中記載冰糖「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嗽,化痰涎。」


注意:因為酸梅湯有收斂作用,所以在我們需要「發散」時,就不適合喝了。專家提醒,生氣、便秘、感冒發燒時都不適合喝。另外,胃潰瘍患者也不適合喝酸梅湯,可能會導致胃部出血。


還有,酸梅湯在煎煮時應避免使用鐵鍋、鋁鍋,最好選用砂鍋或搪瓷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