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天然」平衡邛海生態 解鎖濕地的「美麗密碼」

西昌發佈 發佈 2023-11-23T16:26:06.090563+00:00

湖水清澈見底、水中水草茂密、魚兒暢遊其中,鳥兒自由繁衍生息的景象在邛海湖畔隨處可見。

湖水清澈見底、水中水草茂密、魚兒暢遊其中,鳥兒自由繁衍生息的景象在邛海湖畔隨處可見。近年來,西昌市確立了打造「國際生態田園歷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和長遠目標,樹立了「修復一片濕地,救活一個湖,造福一方百姓」的治理理念,實施立法保障、規劃引領、生態搬遷、流域綜合治理等措施,讓城市發展與邛海生態保護協同共生。

在邛海東岸一避風灣內,一片新栽的水草正在茁壯成長。工人們穿上防水衣,戴著草帽,正站在波浪起伏的湖水中栽種水草。他們手持一根綁上石頭網的馬來眼子草,將水草插進坑中,然後雙腳交替回填淤泥,一棵水草就種好了。

西昌邛海生態漁業有限公司水生植物恢復項目經理朱智超告訴記者,從今年6月初,他們就開始準備水生植被種植和修復工作,選擇了高筍、穗狀狐尾藻、馬來眼子草、苦草四個品種進行栽種,6月底將全部栽種完成。水生植被種植和修復工作完成後,官垻河入湖口區湖濱帶水生植被修復範圍將長達400多米岸線,面積達3300餘平方米。

而在夢裡水鄉濕地宣教中心處,工人們也在濕地內水水域開展人工輔助種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在濕地生態系統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邛海里水生植物表現品種單一,挺水植物偏多,沉水植物偏少,為了加大邛海流域生態保護,按照《邛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21-2035)》,邛海水生植被種植和修復工作也被列為重點工作之一。「為了科學保護邛海水生植物,努力發揮邛海水生植物的生態功能,我們積極開展水生植物的研究和部分種植,種植完成後將加強相關養護、維護和保護工作。通過人工種植水生植被能夠進一步促進水生植被的自然修復。」西昌市邛海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環保科副科長郭忠介紹。

據悉,本次邛海水生植被種植和修復工程區域共約200畝,計劃種植各類水生植物100餘萬株(苗),主要類別包括有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以沉水植物為主,主要種類包括有、苦草、馬來眼子菜、荇菜等。如今,在邛海湖底,水下森林」正茁壯生長。湖中水草搖曳,從湖面往下看,水生植物清晰可見。魚翔淺底、水清岸綠、花紅柳綠的生態美景的願景已然變成現實。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邛海生態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從空中俯瞰,邛海濕地呈現一派水陸交融、林田青翠的宜人景象。蔥蘢的捲軸上,林田湖草城已然連綴成詩。西昌將在此繼續落墨,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增創綠色發展優勢,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造更多經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