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中國航母最大喜訊:遼寧號副艦長3句話,非常有分量

零點史說 發佈 2023-11-24T09:52:25.381692+00:00

全球航母的誕生,是在英國的「百眼巨人號」上被揭曉的,這艘船原本是一艘負責郵政運輸的大型船隻,後經過改裝,成為了可以搭載二十架艦載機的海上巨獸。

全球航母的誕生,是在英國的"百眼巨人號"上被揭曉的,這艘船原本是一艘負責郵政運輸的大型船隻,後經過改裝,成為了可以搭載二十架艦載機的海上巨獸。

它的出現,像一塊巨大的石頭投入到了平靜的湖面,引起了全球的震動。自1918年起,英國著手開展了專門的航空母艦設計工作,期待在這片新的戰場上再次展現出他們的霸權。

然而,在這場看似已經勝券在握的競賽中,日本出乎意料地從後面沖了上來。他們以驕人的速度,在1922年設計並成功建造了鳳翔號航母,它在歷史的舞台上率先亮相。而英國則花費了13年的時間,才打造出了他們的瑰寶——方舟號航母,艦載機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六十架,艦船的排水量也高達三萬噸。

方舟號航母無疑是一部海上巨獸,它不僅在體量上霸氣十足,其設計理念也遠超當時的各國,採用了機庫封閉、上層島式設計,並配備全通飛行甲板。這種設計理念可謂一脈相承,至今依然在全球航母的設計中占據主導地位。

然而,時代的殘酷在於,無論方舟號航母多麼卓越,由於其誕生較晚,使得至今英國和日本仍在爭奪航母的發源地。這種爭議,更多的是關於國家榮譽的爭奪,而非實質性的勝利。

航母最初的職責,更像是戰列艦的一個移動補給站,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後勤和偵察。然而,直到二戰時,航母的真正戰鬥力才得以被全世界認知。

世人真正被航空母艦的威力所震撼的,是在1941年12月7日那個決定性的一天。日本派出了由二十艘艦船組成的航母編隊,對美國的珍珠港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猛烈轟炸。

在對珍珠港的突襲行動中,日本僅損失了三十架飛機,相比於他們取得的戰果,這無疑是一次極其成功的軍事行動。這場悲劇性的事件,不僅重新定義了二戰的戰略格局,也使日本與其最強大的敵人——美國,正面衝突。儘管整個行動中,日本在航母技術上的優勢讓他們取得了戰爭的初步勝利,但這也鋪墊了日後的戰局發展。

從此,航母成為了除核武器外最重要的戰爭工具。雖然核武器的威力強大,但其毀滅性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使得它並不適合在當前的全球局勢中使用,這讓航母的地位更加牢固。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有過這樣的發言:每當華盛頓面臨危機時,他們的第一個應對策略就是確定最近的航母戰鬥群的位置。二戰後,美國參與的每一場戰爭,無論是韓戰、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還是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都無一例外地依賴了航母的力量。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每天發出上百次的打擊,將伊拉克的目標轟炸得粉碎。這種行動多次以零傷亡的結果完成,讓人們見識到了航空母艦在現代海戰中的重要作用。

在古巴危機中,蘇聯由於缺乏航母作為後盾,其海軍軍艦屢次遭到美軍的攔截,無力反抗,最終只能選擇妥協。這再次證明了航母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總的來說,航母的出現與發展,不僅改變了海上戰爭的形態,也成為了現代戰爭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如今,全球有十個國家自豪地擁有航空母艦。我國,這個在諸多方面都處於世界前列的巨人,擁有著廣闊的國土和龐大的人口,然而,對於航母的擁有卻相對遲緩。2012年,我國終於正式成為航母俱樂部的一員,這對比歐美等國來說,無疑是晚了一大截。甚至和日本這樣的後起之秀相比,我們也要晚出幾十年。

然而,我國對航母的渴望和追求,實則早在很久之前就已開始。1928年,距離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問世僅有十年,我國的海軍司令陳紹寬,就曾熱切地向國民黨政府建議,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航母。然而,這個提議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直到1970年,我國才啟動707輕型航母計劃,這標誌著我國開始在航母研製方面真正行動起來。儘管當時提出的目標重量是21萬噸,然而這已經超過了當時我國的產能,因此這個計劃在第二年就被擱置了。

1973年,周恩來總理再度強調了我國建造航空母艦的重要性。當時,我國名義上擁有南海領海,但實際上並未真正掌控這片海域。

在1987年,兩位海軍司令的推動下,我國重新將航母建設提上了議程。緊隨其後的第二年,我國又進行了八九一項目立項,這個項目的目標直指航母設計和建造,項目已經詳盡地列出了我國研發航母需要考慮的船體結構、作戰系統等各個細節。

然而,即便是如此周全的計劃,最終也因為無法抵擋的因素被迫中止。但八九一計劃,雖然沒有真正實施,卻讓我國在航母的研發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我國深知,建設航母並非一時的決心和雄心壯志所能輕易完成的。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精心的計劃和配套的資源,而這些都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國家發展的階段來進行。

我國之所以一再推遲航母計劃,並非是對航母的重視程度不夠,而恰恰是因為我國深知航母的重要性和複雜性,因此才更加謹慎和決心要成功。

航母確實具有強大的戰鬥力,但與此同時,它也帶來了高額的研發和運營成本。這種高昂的成本曾經讓西方國家都懷疑其價值,甚至掀起了一股「航母無用論」。英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在20世紀60年代的財政困境中,不得不將航母項目列入了削減的名單。

雖然英國後來又開始了兩艘航母的建設,但明顯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其中的一艘,伊莉莎白女王號,直到2014年才下水,然而至今仍未正式編入英國海軍,更沒有形成實際的戰鬥力。

因此,我國並沒有輕率地啟動航母的設計和建造計劃。當時,我國正在經歷西方國家的封鎖,高新技術領域的突破更是難上加難。我國深知,一旦開始了這個項目,就必須取得成果,否則將陷入困境。

這並不是誇大其詞,因為西方國家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各個方面對我國的打壓。即使我國能夠克服技術難題,也要面對來自國際輿論的壓力。

然而,航母對於大國來說又是必不可少的戰略裝備。我國必須在壓力和困難中,用聰明才智和堅定的決心,尋找到成功的道路。

歐美國家對我國能夠獨立研發航母的阻力,真可謂巧妙而又持久。他們極力切斷了我國獲取航母核心技術的途徑,甚至妨礙我們和其他擁有航母的國家進行交流合作。

然而,堅強不屈的中華民族從未被困難所嚇倒。我們知道,航母的建造是一項龐大且耗時的工程,從零開始研發幾乎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選擇了先從航母的改裝和改造開始。

1985年,我國購買了第一艘航母——墨爾本號。這艘航母於1956年在英國建成,並交付給澳大利亞使用,26年後退役。儘管付出了巨額的費用,我國買到的卻只是一個被澳大利亞拆得一乾二淨的空殼。

然而,這筆投資我們並未感到後悔。正是因為有了墨爾本號,我國的科研人員們才能有機會親眼目睹航母內部的構造。他們甚至需要利用深夜的掩護,藉助手電筒的微光,才能夠偷偷地進行研究。

1997年和2000年,我國又先後購買了蘇聯建造的明斯克號和基輔號航母,特別是明斯克號,對我們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

當初,明斯克號被蘇聯賣給了韓國,韓國在美國專家的協助下,對明斯克號進行了全面拆解。美國在獲取了核心技術之後,只把已經拆解得七零八落的明斯克號留給了韓國,而韓國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無法完成明斯克號的復原工作,只能無奈地放棄。

韓國在1997年的金融風暴中受到了重擊,無奈之下,他們不得不以530萬美元的價格將明斯克號出售給我國。這一次,我國的科研人員們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對象,因為明斯克號的拆解並未徹底,許多重要部分仍然保持完整。

然而,這次交易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感。為了緩解緊張的氣氛,我國只得假裝要將明斯克號改造為軍事主題公園,才使美國稍稍鬆了一口氣。雖然明斯克號最後並未能恢復原狀,但我們卻從中學習到了寶貴的航母技術。而明斯克號如今已經成為我國首個航空主題酒店。

1992年,烏克蘭主動向我國伸出了援手,希望我們能夠接手已經完成六成的瓦良格號。這艘航母是前蘇聯在1985年設計並開始建造的,但由於各種原因最終停工,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接手了這個重任。

面對如此巨大的負擔,烏克蘭實在是無計可施。繼續建設他們無力承受,放棄又覺得十分可惜。烏克蘭也曾試圖賣給俄羅斯,但由於價格過高,俄羅斯也無法接受,因此瓦良格號便一直閒置。

最初,我國對瓦良格號並沒有太多興趣,因為這艘航母的設計已經稍顯過時。然而,考慮到已經完成的部分,我們最終決定購買。在此過程中,美國的阻撓再度出現,但我國再次採取了以前的策略,讓中國的商人以個人投資娛樂設施的名義買下,然後再「贈送」給國家。

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協商,瓦良格號終於在多方努力下,帶著坎坷與興奮向著中國駛來,期間還遭遇了土耳其的收費阻礙,需要支付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過路費。

歷經一年多的艱難談判,瓦良格號終於在2002年3月重回大洋,行駛了超過一萬五千海里的距離後,這艘歷經風雨的巨輪終於在我國大連港口靜靜地停泊,等待著即將開始的改造工作。

2012年9月25日,經過十年的努力,瓦良格號在我國的手中得以新生,被賦予了新的名字——遼寧號,並正式成為我國海軍的一部分,開創了我國歷史上航空母艦的新篇章。

這不僅是我國海軍力量的一次飛躍,也是我國從無航母到有航母的標誌性里程碑。然而,遼寧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這一點。

在遼寧號的建造過程中,有許多質疑之聲,認為建造和維護航母的成本過高,我國無法承受。然而,被譽為中國航母之父的劉華清針對此類觀點給出了強烈反駁。

他強調,考慮到我國的海域面積,特別是在南海地區,我們需要強大的海上力量來確保國家的安全。如果沒有航母,我們只能依賴戰鬥機和加油機頻繁出動,而航母可以作為飛機的中轉站,使我軍能夠全面覆蓋南海地區,不給任何敵人留下空隙。

然而,關於遼寧艦的爭議也在其自身的作戰能力上。儘管遼寧艦原本是蘇聯的戰鬥艦,但是,鑑於這是我國第一次改裝航母,所以,遼寧艦並未定位為戰鬥艦,而是被視為一艘訓練艦,這也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一直以來,遼寧艦都受到了大眾的廣泛關注與諸多爭議。投入巨資,花費大量時間,然而最終鍛造出的,卻是一艘並未配備實戰能力的訓練艦。對此,有不少人提出質疑,對這樣的結果頗感失望。

然而,我國始終堅持己見,沒有對先前的戰略決策產生懷疑,也沒有被那些別有用心的輿論影響。

遼寧艦的下水,其實給予了中國海軍大量的訓練和磨鍊機會,這無疑為隨後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誕生和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22年6月17日,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正式命名,這意味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航母自主研發的實力,正式進入了航母大國的行列。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告終。隨著山東艦和福建艦的下水,中國海軍的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遼寧艦的實戰應用也變得觸手可及。

儘管遼寧艦在體量和裝備上可能稍顯不足,但它在我國航母編隊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實際上,在遼寧艦下水不久,我軍就曾明確指出,我國目前至少需要三艘航母,一艘負責執勤,一艘負責訓練,一艘用於維護。

我國在海上面臨著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方向的發展挑戰,航母編隊的建設成為了必然。

今年的4月22日,遼寧艦開始從訓練艦向戰鬥艦轉變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發了全球的震動。

中國擁有航母,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能在短期內形成實戰能力,這無疑讓全世界為之震驚。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