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市規劃有多難?到處是軍事基地,還有內海膠州灣

西說地理 發佈 2023-11-24T21:42:20.033298+00:00

山東作為渤海沿岸重要大省,其戰略價值在北部,中部,以及東部戰區中,都發揮著巨大作用,更是守衛北京的重要門戶,因此國家對山東省內的城市規劃向來比較慎重,而青島作為山東省內經濟第一大市,其城市圈規劃其實非常糟糕,城市結構也存在諸多缺點,導致青島發展始終無法突破瓶頸,那麼,既然如此為何

山東作為渤海沿岸重要大省,其戰略價值在北部,中部,以及東部戰區中,都發揮著巨大作用,更是守衛北京的重要門戶,因此國家對山東省內的城市規劃向來比較慎重,而青島作為山東省內經濟第一大市,其城市圈規劃其實非常糟糕,城市結構也存在諸多缺點,導致青島發展始終無法突破瓶頸,那麼,既然如此為何青島城市規劃卻遲遲不見新調整?看看青島的定位及戰略布局就知道有多難了。

青島城市布局的缺點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部,緊鄰黃海,北側和東側與煙臺相鄰,西側與濰坊接壤,西南側是日照,總面積為11293平方公里,人口1034.21萬,其城市化率高達77.32%,遠超山東全省平均城市化率,青島目前共分為7個轄區和3個代管縣級市,海岸線長905.2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長達782.3公里,周圍共分布有49個海灣,其中最大的便是膠州灣,膠州灣是一處與黃海連接的半封閉海灣,四周被陸地包圍,僅南部一處開口,北以團島最南端為界,向南直至薛家島北端,口寬3公里左右,其海灣內部東西最大寬度約為28公里,南北長40公里,面積約為397平方公里,其沿岸共分布有市南,市北,李滄,城陽,黃島五大區以及膠州市,而青島目前的城市發展也基本是以膠州灣為中心的環海灣形態。

青島港便位於膠州灣內,目前青島港水域面積高達420平方公里,可分為大港,黃島港,前灣港,董家口港,以及積米崖港幾大港區,向內可輻射整個山東,向外延伸黃海可直至日韓,東南亞等地區,是世界第六大港,其外貿吞吐量位居我國沿海地區第二,貨櫃航線超200條,可與全世界大部分重要港口實現互通,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外貿口岸,以及西太平洋的國際貨運樞紐,而青島的城市布局也基本圍繞膠州灣青島港向外擴散。

實際上青島的城市結構,也是1897年德國藉助巨野教案,占領膠州灣後,並在此規劃所形成。

而當時的青島除了幾處軍營村落外,幾乎一無所有,這一特殊情況反而給德國開發新城提供了充足空間,德國將青島視為東亞地區的軍事基地,以及重要的貿易進出口通道,所以港口建設便成了這一地區的重中之重,而這一地區最適合開發港口的便是膠州灣一帶,且膠州灣內本就有一處大型碼頭,足以停放軍艦及商船,這便是青島港的前身。

而當時的德國,也是看中了青島港這一重要的地緣優勢,將其選定為自己在亞洲地區的重要軍港,港口確立後,對內鐵路便成了下一重要布局,青島腹地地勢平坦,而山東境內煤炭等資源有十分豐富,還有充足的勞動力,非常適合修建鐵路,將港口與鐵路相連通,德國還可將勢力深入中原地區,鐵路以大港為起點,貼膠州灣東岸向北,延伸至內陸,並形成了西依青島港,中以鐵路線為分解,東側建設市區的城市格局,而青島站便位於陸路交通的盡頭,位於港口附近,這種布局有利於鐵路港口實現相互轉運,還解決了東側居民的出行問題。


雖然如今的青島城市布局確實歸功於德國,但當初的城市構造卻並不合理,甚至在道路建設中,還打破了中國傳統的棋盤式格局,反而依山河走向而建,青島道路規劃出現蜿蜒曲折的局面,後期在擴展至北嶺山,夾嶺山弧線範圍後,要想繼續兼容其他城市,融入我國棋盤式規劃格局就顯得非常困難。

且當初為了體現德國的身份地位,該國將青島的華人區與歐人區區分的非常明確,最好的建設最優的待遇,自然都歸於歐人區一側,這也導致青島發展極為不均衡,而且,德國當初建設青島主要看中的只有兩點,一個是軍事基地,一個是物流運輸,至於本該長遠考慮的工業發展,以及城市核心區對四周的輻射力度,城市的縱深都不曾考慮,導致青島基礎建設集中且狹長,格局定型後要想繼續拓展,最合理的便是避開膠州灣,按原來格局向北發展,形成帶狀格局。

然而青島卻並沒有選擇這條發展路線,由於青島最開始並沒有將城市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而是一心只想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心和工業城市,導致回頭想要進行城市規劃時,被外圍的工業廠區,製造基地堵住了去路,但是眼看膠州灣以東越來越擁擠,北側無法伸展,只能選擇向兩邊延伸,但要想真正實現合理規劃,依然困難重重。



青島城市新規劃的難點


首先,青島目前以膠州灣為中心的輻射格局已定型,要想向外拓展,則需要將市北區以及李滄區的工廠,基地搬遷,但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此前在海爾,朗訊牽頭創立的工業園,也因周圍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以及周邊大型社區的土地占用,無法分配到更多發展空間,說到底就是土地資源不夠用,除非吞併周邊城市,擴充空間,否則這一問題很難解決。

其次,山東作為北方戰區的重要基地,青島更是位於該地區的戰略前沿,其市區內分布有海軍青島基地,青島航母基地等多處軍事要地,此外青島還建有滄口軍用機場,嶗山直升機場,團島海軍水上機場,等多處軍用機場,這些供國防使用的基地及機場,將青島的市區擠壓的十分狹窄,但為了戰略布局更加合理,這些機場基地很難實現搬遷,所以基地搬不走就只能搬工廠,然而像李滄區這種本就依靠大型工廠發展的地區,工廠搬遷後,該地區也失去了經濟支柱,不僅城建始終不見起色,經濟也成了全市倒數第一。

當然青島也深知自身發展的缺陷,秉承著勇於嘗試的精神,不斷向西擴展,並在國家的支持下,將黃島區,膠南市,並為西海岸新區,該新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膠東經濟圈內,由位於京津冀和長三角都市圈核心地帶,向東又方便與日韓等地區聯繫,還是亞歐大陸橋的東部終點,在戰略格局上可連通東西,貫穿南北,其優勢非常突出,2022年,西海岸新區GDP高達4691.85億元,占整個青島市的31.4%,總而言之,西海岸新區的建立非常成功,這也是青島近年來城市發展中最成功的例子,只是未來要想打破現有局限,突破發展瓶頸,仍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規劃路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