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壇·心身醫學 | 結合病例淺談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發佈 2023-11-24T23:15:41.132426+00:00

非自殺性自傷是指個體在無自殺動機的情況下直接對自身組織的故意傷害,這種行為不被社會所認可,具有反覆性、蓄意性、間斷性等特點。

非自殺性自傷(NSSI)是指個體在無自殺動機的情況下直接對自身組織的故意傷害,這種行為不被社會所認可,具有反覆性、蓄意性、間斷性等特點。NSSI不僅對青少年的軀體造成傷害,還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6歲,主訴「情緒不穩定、反覆自傷15個月」。患者2022年3月開始出現情緒不穩定、反覆自傷,於多家醫院就診,曾服用「舍曲林、氟西汀、碳酸鋰、喹硫平、阿立哌唑、坦度螺酮」等多種藥物治療,因服藥後便秘、體重增加等原因多次自行停藥,治療效果不明顯,休學在家。2022年11月因沒有愉快感、懶散、不願見人,整日臥床發呆,自覺腦子反應變慢、發作性周身不適,多次用修眉刀、水果刀劃傷前臂、大腿內側,來我院就診,自訴劃傷能緩解自己的煩躁情緒、疼痛讓自己有活著的感覺。門診給予「度洛西汀、喹硫平」足量足療程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情緒低落、伴消極觀念、自我評價低,遂住院聯合改良電休克治療(MECT)、認知行為治療等,住院6周後患者好轉出院,近3個月隨訪,患者未再出現自傷、服藥依從性增加,能每周參加一次舞蹈課程。

NSSI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易感特質(1)女性:Meta分析表明不管是青少年還是成人,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參與NSSI(女性是男性的1.5倍)。(2)人格特質:NSSI患者更具有神經質特徵,情緒調節策略有限、情緒反應不被接受、衝動控制困難和目標導向行為困難。NSSI患者遇到問題時更多採用自責等消極應對方式,尤其是女性患者。(3)精神健康問題:NSSI常見於各種精神障礙中,最常見的合併症為抑鬱症、社交恐懼症、創傷後應激障礙或邊緣型人格障礙,此外還有物質濫用或依賴、焦慮障礙、進食障礙等。

刺激因素(1)家庭功能不佳:如早期父母的缺位和隔代撫養(留守兒童);嚴厲懲罰等的不良教育方式;緊張、壓抑、衝突等不良家庭氛圍;離異複雜家庭模式等。家庭功能不佳會增加NSSI的風險,家庭功能通過情緒調節以及應激性生活事件與NSSI間接相關。(2)同伴影響:同伴拒絕、社交排斥和孤立、校園欺凌更能預測隨後的NSSI衝動;NSSI具有明顯的「傳染效應」,暴露於NSSI環境是青少年參與NSSI和自殺行為的潛在危險因素。(3)應激性事件:在青少年中,負性生活事件、童年創傷、校園欺凌、壓力事件等是影響NSSI的風險因素。

神經生物學基礎(1)NSSI患者的衝動特質:NSSI患者紋狀體激活、扣帶回活動增強、額葉激活減少、對邊緣系統的抑制減弱,反應抑制降低,衝動性增加,NSSI反覆發生。(2)NSSI患者的疼痛加工:NSSI行為引發疼痛刺激後,島葉整合情緒、疼痛和認知評估的信息受限;同時,背外側前額葉過度活躍,杏仁核和丘腦神經活性下降,自上而下抑制調節島葉活動、阻斷來自脊髓背角的傳入痛覺信號,干擾情感性疼痛的處理,使機體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耐受性增加。(3)NSSI患者的獎賞環路:NSSI使原有的負性情緒和麻木感得到緩解,增加了下一次NSSI行為實施的動機,這是負強化機制;NSSI後體驗到疼痛、放鬆或愉悅,增加患者再次實施NSSI的渴求,這是正強化機制。在正、負強化機制的驅使下,患者反覆實施NSSI。(4)NSSI患者的阿片類系統假說:NSSI患者在靜息時內源性阿片類物質水平較低,組織損傷誘發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如內啡肽)釋放,引起欣快感的產生,進而帶來滿足感,對獎賞更加敏感,並鞏固後來的NSSI,導致「行為成癮」。

NSSI的診斷

NSSI尚未作為精神疾病的一種單獨診斷,《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將NSSI單獨提出來作為一個診斷草案,其診斷特點如下:

1.在過去1年中,有超過5天的故意傷害自己(尤其是傷害自己身體的表面),引起流血、挫傷、疼痛等;如切割、燒灼、穿刺、擊打及過度摩擦。期望可以導致輕到中度的身體上的損傷,但並無想死的念頭。

2.個體傷害自己的目的可能有以下:(1)緩解消極的情感及認知狀態;(2)試圖解決人際間的困境;(3)誘導一種積極的情感狀態。

3.故意自傷至少與以下一種情況相聯繫:(1)人際間的衝突或者消極情感及思維,例如抑鬱、焦慮、緊張、憤怒、悲痛,或者自我懲罰,這些狀況往往先於自傷行為;(2)在行動之前,有段時間一直在考慮難以控制的故意自傷行為;(3)即使沒有採取行為,也一直在頻繁考慮自傷行為。

4.該行為並非社會因素所引起,例如紋身、體環、宗教或文化的慣例;咬甲癖及揭疤癖並非此類。

5.該行為或該行為帶來的後果引起臨床上的顯著痛苦,損害了正常的人際、學業或者別的重要社會功能。

6.該行為不能由其他疾病或者藥物所解釋。

NSSI的干預措施

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可用於治療青少年NSSI,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辯證行為療法(DBT)、認知行為療法(CBT)和基於心理的療法(MBT)。NSSI心理治療應考慮以下核心要素:(1)自殺或NSSI情況下的明確治療知情同意合同;(2)建立治療承諾;(3)心理教育;(4)識別觸發或維持NSSI的因素;(5)在NSSI的情況下提供替代的行為技巧或問題解決策略;(6)循證指南中建議的對合併精神障礙識別和治療。

藥物治療NSSI的藥物治療主要針對合併精神障礙的治療。目前尚缺乏針對NSSI的精神藥物治療的研究,尤其是有關青少年的研究。NSSI的藥物治療不能用作單一治療策略,而應在多模式心理治療框架下進行。不建議在青少年中使用針對NSSI的特定藥物干預,只有在其他方法無效的情況下,針對自傷前的衝動NSSI想法可以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如果患者可以耐受的話,可以使用低效的常規抗精神病藥。

預防措施提高應對與調節情緒感知和衝動的能力。加強社交聯繫,幫助他們識別和發展現有優勢,以一種真實和有意義的方式與他人接觸和聯繫,並鼓勵參與有意義和高質量的活動來幫助塑造積極的自我認知,關注和幫助青少年識別同齡人的情緒和心理痛苦症狀。改善親子關係,提升教育理念和方式。

專家點評

袁勇貴(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非自殺性自傷(NSSI)在兒童青少年中比較常見,常與各種心理障礙共患,特別是抑鬱焦慮障礙。NSSI在高年級小學生和初高中生中發生率較高,在大學生中的發生率較前兩者明顯降低。NSSI的發生與家庭環境不良、學習壓力大、同學師生關係差等因素密切相關,這可能是由於兒童青少年的心智發育不全、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當遇到應激挫折時不知道如何疏泄自己的內心苦悶,只能通過傷害自己身體的方式來發泄。通過自我傷害也許能達到暫時的情緒平衡,但這是一種不成熟的防禦方式,用多了則後患無窮。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一旦出現NSSI行為,則表明學生心理出現了問題,要及時疏導及時治療,防止更大的傷害發生。

(作者: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 劉振靜 膠州市心理康復醫院精神科 孫娟 郭曉琳)

編輯 | 左舒穎

責任編輯 | 左舒穎

審核 | 韓靜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23年11期第15版

主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中華醫學會

編輯:中華醫學信息導報編輯委員會

地址:100052,北京市西城區東河沿街69號

總編輯:饒克勤

編輯部主任:韓靜

本刊微信:cmaxxdb

投稿郵箱:daobao@cmaph.org

官方網站:http://zhyxxxdb.yiigle.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