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新能源:新時代的下游打法

能源雜誌 發佈 2023-11-25T06:41:50.580805+00:00

作為光伏電站的老牌玩家,正泰新能源在新時代推出了新的打法。在那個中國光伏的火熱年代,幾乎所有志在光伏的企業家們都瞄準了製造業,但正泰集團很快又開始進入光伏電站環節。

作為光伏電站的老牌玩家,正泰新能源在新時代推出了新的打法。

文 | 武魏楠

2006年,正泰集團從製造環節開始切入光伏賽道。在那個中國光伏的火熱年代,幾乎所有志在光伏的企業家們都瞄準了製造業,但正泰集團很快又開始進入光伏電站環節。

從傳統電氣設備轉型的正泰如今在光伏產業中逐漸形成了從矽料到終端電站的一體化布局,而與大多數光伏企業的一體化不同,正泰的一體化布局最終落點在了大多數企業不會選擇的電站業務板塊。承載著這一重要使命的正是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泰新能源)。

相對於光伏上中游環節,光伏電站投資體量大、回報周期長,且需要現金流做支撐。在前幾年高補貼的刺激下,民營光伏企業紛紛入場「撈金」。隨著補貼的退坡民營光伏布局電站成為業內少數實力者的賽道。

在波濤洶湧的行業變換中,正泰電站業務不斷探索業務發展的創新模式,逐漸蛻變為集開發、建設、運營、服務為一體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於光伏電站、儲能、售電、微電網、多能互補等綜合能源領域的投資建設。

正泰新能源有著怎樣的獨特打法?面對新能源產業新時代的到來,正泰新能源又有著怎樣的應對?


一體化優勢

2022年7月,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高純晶矽項目正式投產,同時二期項目開工建設。

從2021年開始,矽料價格一路暴漲,引發了一波上游投資熱潮。各類資本用於矽料賽道,爭取分得一杯羹。

工商信息顯示,青島麗豪的股東中,主要是基金公司、投資公司,除此之外,一位是原永祥股份的董事長段雍,另一個正是浙江正泰新能源。

「正泰從傳統電器業務起家,轉型新能源之後還是圍繞電、能源開展業務。」正泰新能源董事長兼總裁陸川對《能源》雜誌記者說,「目前正泰在光伏產業鏈中的布局可以說是比較全面的,因此在橫向與友商的對比中,我們在下游電站方面會更具優勢。」

隨著一系列拆分、獨立上市的完成,正泰在光伏全產業鏈的布局已經逐漸明確:在電池組件環節有正泰新能,是已經完成B輪融資的獨角獸企業;逆變器儲能方面,業務逐年增長;在電站環節,集中式電站由正泰新能源為主,而戶用光伏平台——正泰安能已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再加上青海麗豪的矽料布局,可以說正泰已經完成了光伏行業中最為全面的一體化布局。

自2020年開始,中國光伏產業鏈經歷了一波過山車式的劇烈波動。先是在2020年因為全球疫情等原因,下游需求不振,導致價格下跌。但很快在2021年矽料價格開啟上升通道,並隨後進入「狂飆」模式,最高價格一度超過30萬元/噸。

全球經濟復甦和世界碳中和熱潮全面拉高了光伏需求,也讓更多企業和資本開始在光伏賽道掘金。然而好景不長,在進入2023年之後,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開始逐步暴露,從矽料開始,產業鏈全面進入價格下行通道。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6月21日公布的價格(含稅)顯示,當周,單晶復投料、緻密料和菜花料價格區間分別為每噸6.5萬元至7萬元、6.3萬元至6.8萬元、6萬元至6.5萬元,成交均價分別為每噸6.81萬元、6.64萬元和6.27萬元。此外,N型料的最低價格降至每噸7萬元,成交均價為每噸7.39萬元。

不到一個月時間,各類矽料價格下降近乎一半。據專業機構PV InfoLink的數據,6月12至16日,182mm單晶PERC組件已跌至1.45元人民幣/瓦,210mm單晶PERC組件也跌至1.46元人民幣/瓦。

根據OPIS的中國組件市場指數,目前中國組件價格已經達到歷史最低值。

對於企業來說,無論是價格暴漲還是暴跌,一體化企業都表現出了更強的抗周期性。在上行周期,一體化企業可以利用成本與價格優勢拓展市場份額;而在下行周期,一體化企業可以利用不同環節分擔壓力。

毫無疑問,產業鏈環節布局越多的企業,優勢自然越大。而在布局上游矽料之後,正泰幾乎布局了光伏全產業鏈,毫無疑問也擁有最強的抗風險能力。

「青海麗豪的投資實現了對我們原材料的可控性,能夠保持我們在光伏價值鏈上的競爭力。」陸川說,「正泰的業務、產品線或許看起來很多,但我們最終圍繞的還是實現高質量的電站、更低的度電成本、更高的效率。」


拓展後市場

根據正泰電器年報,正泰新能源地面電站新增開發量3.1GW,在甘肅、內蒙、湖北、江蘇等地區儲備開發項目10GW+。

在電站開發領域,國有企業逐漸依靠資金、渠道、品牌等優勢成為主力。作為電站開發中民營企業的代表,正泰新能源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模式。

「目前正泰新能源正在探索打造「高效能、高周轉、強帶動」的光伏電站開發建設運維可持續發展模式,加強全球光伏基地投建力度,深入推進與央國企的全面戰略合作,滾動開發模式有序推進。」陸川說,「比如2022年我們開發出3GW的規模,同時還能獲得2GW左右的新業務,逐漸形成好的業務發展循環。」

一方面積極推進電站規模的擴大,正泰新能源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拓展電站運維市場的發展。

一直以來,中國光伏發電存在著重建設、輕運維的現象。截止2022年,我國光伏發電總裝機近4億千瓦,但光伏電站運維始終存在標準缺失、技術和管理水平不高、專業和集約化程度不夠、效率低下等方面的問題。運維問題,已成為制約產業健康發展的瓶頸之一。

隨著AI、大數據、物聯網等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家戰略也開始向這些領域傾斜。近年來,正泰也提出「一雲兩網」戰略,精細化構建正泰光伏的「智慧大腦」。

在「一朵雲」的統領下,正泰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傳感與通信等技術,搭建金融、業務、管理、智造與運維雲平台,通過數據挖掘,實現對知識、模型等的應用,優化核心業務流程,實現預測、預警、自適應,通過與產業鏈上下游的橫向集成,帶動產業模式創新。

「針對分布式光伏電站規模大、分布廣、運維成本高、設備多等難點,我們充分運用『一雲兩網』,通過物聯網技術使設備數據傳至雲端,利用雲端的計算處理能力,實現光伏業務高可用、彈性擴展,並實現對外運維業務的市場拓展。」陸川介紹到,「正泰新能源也是國內少數幾家利用雲計算,實現光伏智能運維的企業。未來,我們也將會繼續把全球光伏產業納入『智慧大腦』,通過雲計算,逐步實現光伏『人工智慧』。」

隨著碳中和時代的逐漸來臨,用戶的用能需求也開始逐漸變化。「光伏+儲能」、多能互補、甚至氫能利用等多元的綜合能源利用開始成為市場主流。

正泰新能源也在積極拓展產品與業務線,以滿足客戶需求。「我們正在發展儲能、售電、微電網、多能互補等綜合能源領域的投資建設。全面布局熱電聯產、生物質、燃氣三聯供、儲能、氫能等城市綜合能源服務項目。」陸川說,「正泰新能源的價值觀就是以客戶為中心,我們的業務和產品也一定會全面圍繞客戶的需求來進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