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觀點丨十三陵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思維

華高萊斯 發佈 2023-11-25T10:16:31.874274+00:00

本文整理自2022年12月10日李忠先生在「首屆明文化論壇」上的演講全文。「瓤」比「殼」更重要,文旅發展需要思維創新先說第一件事,旅遊業進入行業洗牌的關鍵時期,文旅項目越發呈現出「瓤」重於「殼」的趨勢。

本文整理自2022年12月10日李忠先生在「首屆明文化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瓤」比「殼」更重要,文旅發展需要思維創新

先說第一件事,旅遊業進入行業洗牌的關鍵時期,文旅項目越發呈現出「瓤」重於「殼」的趨勢。

當我們今天在討論文旅產業的時候,大家要知道,中國現在很多景區都面臨虧損,但也有一些逆勢上揚的景區。所以,我想說,「越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越要拒絕躺平,因為競爭不是由躺平的人決定的,而是由那些不躺平的人決定的!」

我們看兩個案例,不論是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還是杭州的宋城,這幾年的經營業績都相當不錯,根據《》顯示,大唐不夜城春節期間打卡量位列全國景點榜首。五一小長假客流量超100萬人次。根據人民政協網的報導,今年春節期間,曲江新區每晚的客流量超40萬人,大唐不夜城街區累計客流量達360萬人次,大年初一單日客流更是達到了47萬。

▲大唐不夜城

為什麼呢?

因為它們抓住了一件事兒,不是去做「殼」(建築、硬體、設施),而是去做「瓤」(內容、軟體、人氣)。

咱們中國的文旅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其實更像建設局,乾的都是搬磚頭、搞建築的活,真正旅遊的活反而沒有干多少,往往都是那種宏大敘事,認為建個像貴州獨山縣那種一公里見方的祭壇,遊客就會來。

▲獨山縣小故宮

現在,這種宏大敘事和重視建設的模式,其實已經逐漸被淘汰了。

我再跟大家對比兩個人,一個是擅長宏大建築的李宏進,另一個是擅長內容運營的葉文智。這兩位都被稱作是「湘西鬼才」,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很大的不同。

專注做「殼」的李宏進,嘔心瀝血搞的宏大建築,如貴州獨山縣的水司樓、張家界九重天吊腳樓等等,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他自己也陷入困局,被列為了失信人。

▲獨山縣水司樓

而專注內容的葉文智,則因為專注做「瓤」,通過一系列開創性運營,巧讓景區名動天下、人氣財氣迅速提升。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阿凡達》拍攝取景地——張家界武陵源,葉文智通過借勢「阿凡達」營銷,帶火了武陵源景區。

▲武陵源景區

所以說,十三陵要實現文旅融合發展,需要創新思維,需要重視「瓤」的打造。

客群年輕化、愛好多元化、交往圈層化、內容分眾化

再說第二件事,現在的文旅項目呈現出客群年輕化、審美愛好多元化、圈層化、分眾化的特徵。

大家要明白一件事兒,今天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旅遊者關心的是什麼呢?

如今,千禧一代、Z世代已經成為旅遊消費市場的主力人群,這些年輕人有強烈的圈層意識,會因為各種愛好形成聯繫緊密的「小圈子」。而且,他們和我這一代的人有很大的不同,我們這一代人是按照階層進行交往的,而他們是按照圈層進行交往的。

▲和什麼人一起上路,比去哪裡更重要

用他們的話說,「對上這個暗號就是自己人」。他們管自己同一圈子的人叫做「同好」。在他們看來,「和什麼人一起上路,比去哪裡更重要!」總結而言,就是「興趣為王」,他們更願意選擇與興趣高度匹配的旅遊目的地,更願意與志趣相投的同類知己去旅行。

所以說,基於目標客群圈層化趨勢,我們必須明白他們的愛好,才能真正進行賦能和煥新。

如何賦能十三陵創新發展?

下面,我就「人和、地利、天時」三個角度,來給大家說說,十三陵該如何進行創新!

1.人和:抓住明粉,通過年輕化、時尚化的方式實現文化傳承目標

近年來眾多案例證明,只有年輕人的參與才能讓傳統文化火起來。隨著圈層消費興起,一小群人的熱愛,也能撐起傳統文化生存的「一片天」。

例如,近年嶄露頭角的漢服經濟,吸引了一批漢服愛好者的目光,逐漸成為創業新熱點,催生了「妝娘」、「簪娘」等相關細分職業。對個性化的極致追求及對漢服文化的關心,讓絨花、花絲鑲嵌、點翠等非遺技藝再次成為廣受熱捧的漢服首飾製作元素,工藝繁複、製作精良的「簪子」可以賣出數百甚至數千上萬元。

▲洛邑古城,漢服愛好者在拍攝照片

再比如一些熱愛傳統鎧甲製作的年輕人,形成了他們的「甲圈」。在一些熱門社交平台上,有20多萬人常年關注這個圈子。而且,不少人身體力行,將「煉鎧」作為自己的職業,從業餘愛好者一步步成為鎧甲設計師、製作師。

▲甲冑

其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叫做溫陳華,他被稱為中國唐宋甲冑復原第一人。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所有軍官甲冑都是他一個人做的,一共製作了40多套甲冑,比如旅賁軍統帥崔器穿著的甲冑。

除了製作鎧甲之外,這些甲冑發燒友,還會去參加全接觸甲冑格鬥比賽。比如諸國之戰,就是世界上級別最高、強度最大的全接觸甲冑格鬥比賽,每年都有很多的甲冑發燒友花費花巨資前往塞爾維亞,參加世界全甲冑格鬥比賽,滿足內心的「甲冑情節」。現在,咱們中國也有很多「發燒友」願意參與這類的活動,並且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明光甲

我們繼續看,現在因為年輕人的喜愛和參與,使得國粹京劇如今重煥生機。我們呼籲保護京劇已經很多年了,但其實沒什麼成績。但是,最近很多年輕人忽然喜歡起京劇了。

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第一個就是來自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的5個00後女生成立了一個叫做「上戲416女團」,她們以京劇戲腔翻唱古風歌曲,引發年輕人對京劇的喜愛,相關視頻累計點讚量已突破2000萬。一曲《探窗》,在短視頻平台上播放總量就超過5000萬,點讚量超過250萬。儘管京歌≠京劇,但年輕人開始願意去接觸和了解京劇了。

第二個例子,就是來自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導演專業的一名95後研究生李政寬,使用流行音樂的方式重新演繹了經典京劇選段《武家坡》。很多網友表示:「越聽越上頭,感覺錯過了很多我們自己的文化精粹」。《武家坡2021》還被河南衛視「搬上」2022中秋晚會。

可能很多人會問,難道我們的國粹就是這樣的嗎?我想說,這些人恰恰是不懂國粹的。我們的國粹京劇,最早的時候,就是一種流行時尚;京劇這個名字,不是北京人起的,是流行到上海以後,上海人給它起了個名字叫「京劇」,因為是來自北京的。

▲京劇

現在的這些年輕人都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深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所以我想說的是,任何一種文化遺產,只有當它成了一種時尚,它才能真正流行起來,才能被傳承下去。

所以說,換新明文化,需要激發年輕人參與。那麼,該如何激發年輕人呢?重點利用好「朝代粉」!利用好「明粉」!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王朝,每一個王朝都有一種專屬的魅力,於是便產生了「朝代粉」群體。朝代粉具有粉絲的普遍特徵——狂熱!尤其是「朝代粉」中的「明粉」,對外戰鬥力極強,對明朝極為推崇。

在明粉心中,「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明朝無論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有網友總結到:「一個明朝粉能吊打兩個清朝粉,三五個唐宋粉,其他朝代八個以內問題也不大」。

那麼,我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那些戲說類型的電視劇越來越不受歡迎,反而是那些真實呈現歷史的電視劇越來越受歡迎了呢?

就是因為現在的粉絲水平提高了。比如電視劇《大明風華》,因為細節設置欠缺嚴謹,受到「明粉」抗議,他們聚集到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舉報《大明風華》電視劇以及小說《六朝紀事》,要求相關編劇及作者立即刪除或修改劇中,書中悖逆歷史真相,褻瀆歷史人物的劇情和鏡頭;求訴未果後,「明粉」紛紛在豆瓣上打低分表示抵制。

這些「明粉」他們知行合一,歷史考據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兼備。他們考據出飛魚服並非錦衣衛專屬服飾,而是屬於二品官的賜服。很多電視劇里拍的其實都是錯的,比如香港很多電視劇里拍的飛魚服是黑色的,這明顯是錯誤的,因為「江州司馬青衫濕」,低品級的小官穿的一般都是冷色調,而品級高的官員穿的不是紅的,就是紫的,如明代官服,一至四品緋色,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綠色,這也是咱們為什麼經常說「紅的發紫」和「大紅大紫」,就是這個道理。現在,這些細節都被這群年輕人給考據出來了。

所以說,十三陵可以用好「明粉」,以年輕時尚的方式打造「同袍」狂歡之旅。

這方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案例,就是浙江西塘·漢服文化周,立足愛好者的「圈層」,通過年輕化、時尚化的方式進行文旅打造,最終實現文化的創新傳承。

▲西塘

很多年輕人把漢服、洛麗塔和JK制服,稱之為「破產三坑」。現在,喜歡漢服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漢服已經從「小眾產品」成為年輕人的「大眾情人」。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達到101.6億元。

▲喜歡漢服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西塘漢服文化周,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古鎮舉辦,旨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禮儀文化。自2013年首次在西塘舉辦以來,深受各界朋友的歡迎,每年吸引超過數十萬漢服愛好者、文化傳承者參與其中。如今,已經成為西塘古鎮對外交流的最佳文化名片之一。

▲身著漢服的年輕人,在西塘

首先,利用名人效應強帶動,聚集大量同袍。西塘漢服文化周由著名藝術工作者方文山發起,知名演員徐嬌領銜,以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禮儀文化的弘揚及傳承為根本目的,吸引著眾多傳統文化愛好者前來,每年帶動十餘萬粉絲參與,人氣火爆!

其次,文化推廣造聲勢——活動不止於漢服,旨在推廣文化。如舉辦朝代嘉年華活動,展示朝代文化,吸引同好參與。同時,還舉行騎射展演,全方位向大家展示傳統文化的騎射藝術。

最後,大眾參與聚人氣——通過豐富的體驗活動,強化大眾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孩子們不用你去教,他們自己就把這些禮儀之類的全部都考據出來了,做得相當到位,並且舉辦了各種極具有人氣的活動,如漢服相親大會、漢服好聲音、河燈祈願,讓漢服進一步融入現代生活。

▲西塘

以上,就是我說的第一個方面「人和」。

2. 地利:導流明粉,打造真實化、沉浸化的文旅場景,實現城區全域激活

第二個方面,我要跟大家說的就是「地利」,也就是導流「明粉」。

咱們中國歷來倡導走進真實的時空去實際感受歷史,「與祖先對話」。比如孟浩然在《與諸子登峴山》所說的:「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李白在《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中說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如今,國家也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因此,吸引明粉不能只靠十三陵一個主角,還需要「群演和舞台」。

▲居庸關長城

在眾多旅遊資源中,居庸關長城、十三陵和大運河源頭,是最亮眼的金字招牌。所以,我們應該充分以金字招牌為龍頭,進行專項的文化主題延展,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全景展現更多主題細分的明文化故事,形成昌平獨有的明文化的主題文化線路和全域資源激活。

我們看,科技和資訊時代助力下,現在的明粉可以同時做到「考據萬卷書」和「考察萬里路」。比如微博網友對「白羊城防禦體系考據」,做到了綜合利用掃描史料、衛星定位、無人機拍攝等手段。所以,想要吸引明粉,也需要更加真實化、沉浸化的文旅場景打造。

文化線路是世界著名旅遊區普遍採用的主題線路開發模式,十三陵可以藉助文化線路打造理念,通過全域串聯明文化節點,在沉浸體驗中開展明文化傳承和教育。

在這方面,有一個很經典的案例,就是美國波士頓的自由之路。雖然美國的故事不多,歷史不長,但是他們特別擅長講故事,講的特別到位。

▲波士頓自由之路路線圖

波士頓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發源地,散布著眾多歷史遺存,是美國曆重要歷史的發生地。但與有著深厚歷史傳承的歐亞大陸城市相比,波士頓的歷史卻是單薄、零碎的,散落在波士頓的各個角落,缺乏歷史自然形成的聚集。

波士頓通過人工方式來「強制」關聯,巧用一根「紅線」,將分散的歷史遺蹟串聯成了一條文化線路。

▲波士頓自由之路

這條紅線是真實存在的一條紅線,波士頓在地上漆出一條紅色的線,長約2.5英里(約4公里),也叫自由之路,是最關鍵的旅遊線索,充當著歷史公園的說明書。

遊客可以沿著這條紅線大約步行三個小時,遊覽觀看包括博物館、教堂、歷史建築、公園、碼頭和歷史標記等重要歷史遺蹟,真切感受波士頓的歷史文化。

▲波士頓自由之路

而且,只要你沿著地上這條真實的「紅線」一直走,就能走完所有的歷史遺蹟。走到一個地方後,會有人扮演美國革命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以革命人物的視角向你講述當時發生過的革命事件。在這裡,講解者還會帶著孩子們重演歷史事件,一起參加革命活動,一起宣誓革命口號。

▲波士頓自由之路上,講解員在給遊客講解

這種親歷式的歷史教育,對孩子們尤其具有教育意義,孩子們也非常喜歡這種旅遊項目。波士頓自由之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此外,還可以進一步通過場景的「虛實融合」,進一步吸引粉絲現場打卡,也就是通過遊戲的手法,吸引粉絲前來現場打卡。

大家千萬不要排斥遊戲在歷史展示中的作用。我給大家分享一個例子,動作冒險遊戲《刺客信條》的第三部,就是基於美國大革命歷史的場景製作的。遊戲中強化LE 歷史考據,還原了波士頓傾茶事件,其中80%的人物都是有歷史原型的。遊戲製作組把每一個場景都做了精確的考據,正是基於這樣紮實的考據,粉絲們才買帳,才會在這裡「我輩復登臨」。遊戲發行後吸引了大量玩家到現場考察打卡,實地感受歷史。

當前,十三陵已經有了一些明主題的旅遊線路,但是我想說,現在我們有更多的同盟,目前國內已開發多款大明主題的策略遊戲,如說文字策略遊戲《大明王朝1789》等,未來可以借鑑《刺客信條》經驗,將線上與線下融合,通過遊戲引流明粉和遊戲粉,在以十三陵鎮為核心的昌平全域設計主題串聯的紅線旅遊。

這就是我說的第二個方面「地利」。

3. 天時:賦能明粉,通過明文化創新挖掘,跨界融合新產業機遇

最後,我跟大家說說「天時」,「天時」非常重要。

我們看,圍繞十三陵,昌平一直以來重視明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但我想說的是,明文化的傳承,不僅需要保護,更需要文化產業化,讓文化能賺錢。一切沒有回報的東西都是很難持久的。

▲十三陵

我問大家,我們說了這麼多年的非遺,效果並不明顯,為什麼藉助於國潮,現在的非遺變得這麼火呢?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輿情實驗室、中國旅遊報聯合阿里巴巴發布的《2021非遺電商發展報告》,淘寶天貓上共有14個非遺產業集群年成交額過億,近一半位於縣域及以下地區。能穿在身上、握在手中的非遺,正通過電商渠道重新回歸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化遺產」逐漸成為浸潤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資源」。

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深入挖掘的。

下面,我就跟大家這裡面的說3個產業機遇:

▍機遇1:明文化+數字文保,圍繞明文化跨界融合出新的產業機遇,激活經濟價值,讓文化傳承可持續進行

隨著文保數位化的進程,許多博物館已經具備了生成文物數字產品的能力,數字文創無疑是文創的下一個發展方向。在遊戲技術支持下所生成的數字文創產品,為進一步發展成為NFT,提供了可能。

什麼叫NFT?

NFT是一種重要的數字資產,在國內以數字藏品的形式迅速發展,已有國內博物館試水數字藏品。例如,2021年10月29日,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的數字藏品正式對外發行,以3D建模和2D高清圖片作為藏品,單價19.9元。該批數字藏品共10000份,引來60萬人在線搶購,上線即售罄。這件事情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啟示。

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質化通證,實質是區塊鏈網絡里具有唯一性特點的可信數字權益憑證,是一種可在區塊鏈上記錄和處理多維、複雜屬性的數據對象。基於區塊鏈不可複製、不可篡改、不可分割、去中心化存儲等特性,為虛擬世界的產權確權和交易機制共識提供技術支持,是未來重要的數字資產形式。

但是,由於國內禁止文物NFT二級交易,因此可採用NFT方式支持「數字供養人」的文保模式。如2018年敦煌推出了一個NFT產品,屬於募捐性質,也是瞬間售罄,因為有太多的人希望通過購買產品也為敦煌保護盡一份力。

那麼,我們看,定陵已經出土了2000多件的文物,我們能不能利用好這些文物,借鑑「數字供養人」模式,做一些數字產品,推進文物的數位化保護呢?我覺得是值得探索的。

▲定陵明樓

▍機遇2:明文化+影視製作,探索明文化IP與影視拍攝結合的產業機遇

過去,有很多的歷史劇,其實是漏洞百出的,比如在94版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祁山伐中原的時候,隊伍打的旗子上寫的是「蜀」,這個邏輯絕對是錯的,其實應該是「漢」,沒有「蜀」。這件事,在過去,大家看了也就過去了,沒有人這麼較勁。

但是,現在這種劇越來越少了,反而出現了很多講質感、嚴考據,告別粗製濫造的影視作品上線,比如《天下長河》,就是難得正確呈現清初女性裝束的劇集;再比如《清平樂》為我們呈現了幾乎與宋代書畫作品上完全一致的服飾圖景,《國家寶藏》服飾顧問陳詩宇老師參與了《清平樂》禮服部分的考證,他表示宋朝禮制極繁,細節極多,要真正完全還原很難。

這些做工考究的影視作品背後,是眾多由年輕人組成的文化小圈層。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明粉代表控弦司,就是由一群愛好華夏傳統文化,並以射藝的研習為紐帶聚集在一起的有志青年們組成的文化團體,也是傳統射藝考據、復原、展演、傳承的重要民間力量。

自2006年成立以來,控弦司成員們一直致力於傳統射藝、明制漢服復原(飛魚服、曳撒、明制官服、祭服、梁冠、玉帶、繡春刀等)、禮儀考據恢復及眾多真正傳統文化的傳承、宣傳與發揚。同時,他們參與了很多影視作品的拍攝。

▲十三陵

因此,未來,我們完全可以十三陵鎮為核心,聚集相關文化企業,發展明文化產業聚集區。這不但是一個事業,也是一個產業;不但是一個使命,也是一個商機。

▍機遇3:明文化+潮流消費,探索明文化IP與時尚消費結合的產業機遇

當前,國內一些城市通過挖掘激活本地文化,成功帶動地方的旅遊發展,比如西安靠《長安十二時辰》俘獲唐粉的心,成為唐粉心中聖地。

▲西安

2019年,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全網爆紅,一度點燃了全國觀眾對古都西安的旅遊熱情。根據馬蜂窩旅遊網大數據顯示,劇目播出一周後,西安旅遊熱度暴漲22%。

當前,十三陵景區正積極利用明文化激活潮流消費,我們也有很多像《明朝那些事兒》這樣的文化IP,我們能不能也做一些主題消費場景,進一步對明代風土人情進行全景復刻,以文化賦能潮流消費呢?

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商業街區,通過進一步對明代風土人情進行全景復刻,以文化賦能潮流消費。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商業街區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占地2.4萬平方米,是全國首個可沉浸、可觸摸、可體驗、可消費的唐風市井生活街區。在坐擁唐大慈恩寺、大雁塔、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的西安唐文化資源聚集區內,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一經亮相便火爆出圈,成為西安乃至全國現象級的文旅IP,創造了「中國唯一售票的商業街區」「古風類街區吸引全齡段客群」「排隊超百米」「演出8分鐘,排隊三3小時」等奇蹟。

它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強IP賦能——熱門影視IP《長安十二時辰》重磅加持,是該項目成功的首要核心。2019年,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全網爆紅,一度點燃了全國觀眾對古都西安的旅遊熱情。藉此契機,陝文投將《長安十二時辰》這一熱門影視IP引入了商業空間,以唐代都城長安為藍本,打造出了極具沉浸感的國風主題街區——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商業街區

其次,差異化定位,以唐市井文化為核心,展現不一樣的煙火長安。也就是說,它這裡做了錯位競爭——大唐不夜城講的是皇家氣象,而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呈現的是煙火長安,是對長安市井文化進行補充式地呈現,讓遊客看到的是大唐老百姓是怎樣生活的,通過這種小體量空間承載人們對於長安「人間煙火氣」的嚮往!

最後,全維度沉浸——創新營造深度沉浸式場景,讓遊客一秒入唐。邀請《長安十二時辰》原班美術置景團隊,復原了電視劇里的各種場景。

但是更重要的是,這裡還非常的好玩。這裡的商業業態「全唐化」,街區負一層作為全唐市井生活體驗空間,不僅將美食進行唐朝化包裝,還有各類唐朝手作、文創店鋪、銀器、琉璃、香料、唐繡、陶器等唐風特色店鋪,讓遊客全方位感知唐朝市井生活。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商業街區

除此之外,還瞄準Z世代旅遊需求,營造「入戲式」沉浸體驗——全感官體驗,在這裡可以穿唐服、觀唐藝、遇唐人、遵唐俗、玩唐趣、品唐味、購唐禮。

在整個街區裡面,有近70名NPC演職人員,會在遊客面前演繹《長安十二時辰》劇情。而且,遊客也可與NPC自由互動,如聊天、下棋、做任務等,NPC會根據各自人設與遊客對話。

在這裡,你可以和手握佛珠的「玄奘」擦肩而過;可以在靖安司、羊血粉絲鋪子和后街偶遇「崔器」;可以在蘭亭雅集與「楊貴妃」聊天對弈、品茶暢談;也可以到武侯鋪、太白酒肆與「李白」對詩。

另外,街區里還推出的大型沉浸式實景遊戲《大唐永不眠》,活動範圍涵蓋整個街區2.4萬平方米,是目前全國室內最大體量的沉浸式實景遊戲,每天只有晚上(9點-12點)一場,每次最多容納200名遊客。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商業街區

但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這裡面最關鍵的有兩點:一是考據很過關。二是 「不崩人設」,這是最重要的事。

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當遊客問古裝打扮的人是不是NPC時,被回答:「我們是大唐將軍,NPC是何物?」當遊客拿著杜甫的扇子跑去找李白簽名,李白會很生氣地直接把這個扇子扔掉。但是反過來,要是拿著李白的扇子去找杜甫簽名,說不定杜甫能激動的暈過去,因為杜甫極為崇拜李白。「飛揚跋扈為誰雄」就是杜甫寫給李白的,這是非常不一樣的。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商業街區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兩個趨勢、三個發力點和三大機遇。最後,再給大家做個總結:在文旅項目「瓤」重於「殼」的大勢下,十三陵若要實現文旅融合發展,應把握客群的圈層化特徵,在人和、地利、天時三方面實現創新——抓住明粉,通過年輕化、時尚化的方式,實現文化傳承目標;導流明粉,打造真實化、沉浸化文旅場景,實現城區全域激活;賦能明粉,通過明文化創新挖掘,跨界融合新產業機遇。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全景網、圖蟲網

版權聲明: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權及其他相關合法權益歸華高萊斯國際地產顧問(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高萊斯)所有,未經華高萊斯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摘抄、改編、翻譯、注釋、複製、發行、廣播、彙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內容,否則,將可能承擔相應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責任。華高萊斯將通過一切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