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年間,三大征麓川改變中南半島格局

傣寨野韻 發佈 2023-11-25T10:29:32.449955+00:00

1438年~1439年正月,黔國公沐晟征討麓川(即:勐卯國,大卯國)失敗,靖難名將方政戰死,沐晟惶恐被問罪暴斃軍中。1439年五月~1440年七月,沐昂(沐晟之弟)討伐麓川,毫無效果,上奏明廷需調集十二萬重軍征剿。

1438年~1439年正月,黔國公沐晟征討麓川(即:勐卯國,大卯國)失敗,靖難名將方政戰死,沐晟惶恐被問罪暴斃軍中。

1439年五月~1440年七月,沐昂(沐晟之弟)討伐麓川,毫無效果,上奏明廷需調集十二萬重軍征剿。

於是明廷轉餉遍及半個天下,召集川、貴、南京、湖、廣等各地官軍,共籌集軍隊十五萬,討伐麓川思氏政權。

1441年,正統六年,正月,英宗命定西伯蔣貴為征蠻將軍,擔任總兵進攻麓川思任法,以太監曹吉祥監督軍務,兵部尚書王驥提督軍務(雲南總督),侍郎徐晞督軍餉。

明廷15萬大軍與思任法及其子思機法的麓川軍在滇西南,爆發大戰,雙方死傷慘重,麓川都城「廣賀罕」(虎尾城,今德宏州境內)被攻破,思任法父子逃往勐養宣慰司(今緬甸克欽邦),遷移回了老都城「允姐蘭」。

思氏據勐養,再度起兵

不敵明廷15萬大軍的思任法、思機法攜帶家眷逃跑,路途上遭到親明廷的木邦宣慰司(今緬甸撣邦北部)軍隊的追殺。

思任法還是渡過了南鳩江(今瑞麗江),到了勐廣今緬甸克欽邦境內),又遭到緬甸宣慰(阿瓦王國)卜剌當亦起兵攻之。

明廷派遣使者,告訴緬甸宣慰使木邦宣慰使,如果能夠擒拿思任法獻給明廷,就將麓川地域給他們。

於是,一段時間後,思任法在緬甸地域內被擒獲,緬人拿他要挾明廷,要明廷給予土地。

思任法的兒子思機法,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於是表示向明廷謝罪,先派遣他的弟弟招賽到明廷納貢,英宗命將招賽等人安置在雲南。

正當明軍剛撤退不久,思機法抓住機會,再次占據了麓川,並開始出兵攻打周邊。麓川勢力再次復燃。

思任法落幕

1442年,正統七年,十月,英宗復命定西侯蔣貴、靖遠伯王驥征討麓川、緬甸。

1443年,正統八年,二月,定西侯蔣貴、靖遠伯王驥軍至金齒,遣派遣使者告訴緬甸方面,讓他們將思任法送到明軍大營。緬甸那邊假裝許諾,但就是不付諸行動。王驥稱:「緬甸黨賊,不可不討也。

1444年,正統九年,二月,王驥聯合木邦等諸部,進兵緬甸勐養,連續獲得勝利。明廷想要把麓川的土地給予木邦,將現在思任法盤踞的孟養、戛里等地給予緬甸。於是緬甸宣慰司與明軍會面,進行關於交付思任法的談判。

緬甸大軍坐著大金縷船帶著思任法,在江上窺視明軍王驥也率軍抵達騰衝,分為五營,與蔣貴及都督沐昂分道並進。

木邦宣慰使統兵萬餘,駐紮蠻江滸(今德宏州盈江縣境內)觀望明軍緬軍的談判。王驥讚賞木邦宣慰使的忠義,賜他們牛酒,感慨高興他們能夠為明廷效死。

看見緬甸大軍攜帶思任法蔣貴本來想要帶領軍隊戰鬥,但是緬軍很多,擔心又多一個像麓川一樣的敵人,於是說要犒師,暗地裡率兵,隱蔽地順江而下,焚燒緬軍舟數百艘,整整一晝夜。

緬軍堅持要明廷先給他們土地,才肯交出思任法。後來緬軍以擔心思機法報復為由,帶思任法退走。

此時思機法帶領著精兵堅守者闌(今緬甸南坎東北之姐蘭),王驥等帶領明軍,進攻思機法軍寨,俘其妻子及大小將領九十多人、大象十一頭等。

思機法退守勐養的蠻莫(今緬甸克欽邦八莫)。事情上報後,英宗詔令王驥還京。

1445年,十二月,雲南千戶王政奉明廷指令,逼迫緬甸宣慰使卜剌浪馬哈省索要思任法

卜剌浪馬哈省恐懼明廷的軍事力量,將思任法和他的家屬,還有部屬三十二人交付王政

在途中,思任法不食垂死,王政遂將其斬首,首級被放於函中獻給京師。

思機法盤踞勐養

思機法向明廷乞降,派遣官員刀孟永等修朝貢,獻金銀。「言蒙朝廷調兵征討,無地逃死,乞貸餘生,詞甚哀。帝命受其貢,因敕總兵官沐斌及參贊軍務侍郎楊寧等,以朝廷既貸思機發以不死,經畫善後長策以聞,並賜敕諭思機發。

此時,思機法的弟弟招賽被任命為地方頭目,給冠帶、月糧、房屋,隸錦衣衛招賽的隨從全部都給予馴象讓他們進行服役。

招賽被安置雲南,有麓川黨羽想要叛亂,就會命招賽來京,且希望他能夠招攬思機法投降。可見招賽已經被明廷策反。

1447年,正統十二年,總兵官黔國公沐斌奏說:

「臣遣千戶明庸攜持詔書,前往招撫思機法,他因為之前派遣的弟弟招賽未回來,疑慮擔憂不敢出來接受招撫。最近緬甸以思機法掠奪他們的牛馬、金銀,想要進兵攻打他。臣等商議以後,覺得派遣使者分別下令木邦、緬甸諸宣慰司,令他們召集自己的軍隊,剋期過江,分道進攻思機法。臣等率官軍萬人駐騰衝,以助其勢。思機法四面受敵,必成擒矣。」英宗同意。

思機法盤踞勐養,不敢出來,明廷多次招撫,他派遣使者向明廷送來貢賦,此後就沒有再納貢過。英宗下令沐斌進攻思機法。

沐斌以春天到來瘴氣橫行,江水上漲不可渡,糧草缺乏為由,引兵還。

英宗以沐斌「師出無功」,再次任命王驥進行討伐麓川。

王驥第三次征伐麓川

1448年,正統十三年,三月,英宗復命靖遠伯王驥提督軍務,都督宮聚為總兵,張軏、田禮為左右副總兵,方瑛、張銳為左右參將,率南京、雲南、湖廣、四川、貴州漢軍十三萬討伐。

孟養舊宣慰刀孟賓為嚮導,又敕令木邦、緬甸、南甸、干崖、隴川宣慰使刀蓋發等,各輸兵餉。命戶部右侍郎焦宏在雲南督餉。

同年十月,明朝大軍在騰衝會師,後抵達伊洛瓦底江(中國古稱「大金沙江」「麗水」),麓川軍在伊洛瓦底江以西設柵抵抗。

王驥命軍在干崖造舟,至南牙山舍舟陸行,抵沙垻,復造舟至伊洛瓦底江。思機法於西岸埋柵拒守。於是明廷大軍順流下至管屯(今緬甸克欽邦八莫市管轄區域),木邦、緬甸兩宣慰兵十餘萬,亦列於沿江兩岸,緬甸備舟二百餘為浮梁協助明軍。

明軍與土司軍隊一起併力攻破思機法的柵寨,得積穀四十萬餘石。「軍飽,銳氣增倍」。

思機法領麓川大軍到鬼哭山(今緬甸傑沙縣東北),「築大寨於兩峰上,築二寨為兩翼,又築七小寨,綿亘百餘里

王驥造浮梁渡江並攻破,乘勝進至孟養,而麓川軍在鬼哭山及芒崖山等山寨,發生激烈的戰鬥,貴州都指揮使洛宣九溪衛指揮使翟亨皆戰死,

最終明軍付出巨大代價攻破麓川軍營地,思機法戰敗,後來服毒自殺。

大明軍隊穿過孟養至孟那。孟養在伊洛瓦底江以西,距離麓川地域千餘里,明軍諸部感慨的說到:「自古,漢人無渡金沙江(古稱:大金沙江,即伊洛瓦底江)者,今王師至此,真天威也。

王驥還師,其部眾復擁思任法的小兒子思祿(即思宏法)孟養地再次叛亂。王驥等考慮士兵勞累、士氣弱,就算渡江,也不能攻滅麓川。

王驥等與思祿訂立約定,許諾給他擔任土目,可以有部眾軍隊,統率諸部落,居孟養如故,立石金沙江(伊洛瓦底江)為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思祿亦懼,聽命,乃班師。捷聞,帝為告廟雲。

明朝遂班師,報以捷訊,英宗下詔增王驥祿,賜鐵券,子孫世襲伯爵。

正統年間,征伐麓川的影響

朝中大臣上書中曾說:「麓川連年用兵,死者十七八。」在「江南水旱相仍,軍民俱困」、「瓦剌邊患」的嚴峻形勢下,王振等仍然要調動南方數省大量兵力,「轉餉半天下」發動了持續9年的大規模戰爭,從而引發國內農民起義,政局動盪。

明朝調動了大量人力物力,戰爭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連年征戰,仍未徹底平息麓川,最終以盟約形式結束。第二年,大明就發生重大軍事失敗。

1449年9月1日,已經在北方「養虎成患」的明英宗朱祁鎮,不得不在國內矛盾尖銳之時,發動第四次北伐,因為各種原因發生大明武勛集團自此衰弱,英宗被俘,最終引發北京保衛戰和「奪門之變」。

麓川方面,從此散失伊洛瓦底江以東的領土,轉而向南方發展。

瀾滄江怒江流域的土司,紛紛歸附明廷,進入土司各自為政的時代,滇西南眾土司,上層貴族,掀起起漢名,學習漢文化的熱潮。

而因為緬甸地域局勢的複雜,麓川、木邦、阿瓦王國、直通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當地人民人身財產安全得不到保證。

緬甸小邦東吁,因為沒有發生戰爭,逐漸成為緬人聚集的地區,長期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勢力不斷增強,為其後來稱霸中南半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