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畫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要以老百姓的真實需求為導向

快樂老人報官方號 發佈 2023-11-25T14:06:00.609887+00:00

日前,央視《焦點訪談》欄目聚焦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引發廣泛關注。所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就是在社區里步行15分鐘,大約一公里的範圍內,就能滿足購物餐飲、養老托育、文化休閒等需求。

本報評論員 譚鈞銘

日前,央視《焦點訪談》欄目聚焦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引發廣泛關注。其中,北京蓮花河社區申請新建養老服務驛站的過程,頗有值得思考之處。

所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就是在社區里步行15分鐘,大約一公里的範圍內,就能滿足購物餐飲、養老托育、文化休閒等需求。蓮花河社區建成近20年,老年人占比超過五分之一,居民頻繁反映要求建設養老服務驛站。然而,在地圖中,蓮花河社區的一刻鐘生活圈內已經存在一個養老驛站。

為什麼老年人不願意去已有的驛站呢?經過實地測評,該養老驛站雖然直線距離在一公里之內,但是交通情況極為複雜,路途非常不方便。工作人員需要步行24分鐘才能夠從社區抵達養老驛站。年輕人尚且如此,如果是老年人來走,只怕更加不便。這提醒相關部門在規劃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時,要多聽聽老年居民的意見,用老年人的視角去實地查看,用老年人的腳步去丈量距離,讓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實至名歸。

事實上,一些便民生活圈的效果有些不理想,並非不了解居民的需求,而是缺乏足夠的空間等資源。此次蓮花河社區新建養老驛站時就遇到了空間不足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在全國的老舊小區中普遍存在。一些老舊小區的周邊配套設施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然而其在建設時沒有考慮到居民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在便民服務升級時出現了用地緊張的問題。

對此,各地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時,應當為便民生活所需留出空間。如廈門東渡片區,就利用老舊小區改造之機整合低效閒置空間,建設了鄰里食堂,方便了老年人用餐。此外,還可以通過多種手段,為社區空間做加法,譬如,北京推出的改裝退役公交車做小型菜市場,就讓居民實現了在家門口買到新鮮的蔬菜。

總而言之,畫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需要腳踏實地、因地制宜,以老百姓的真實需求為導向,以老百姓的滿意為標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