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遇難+5!這場死亡深潛,可以避免嗎?

野玩兒 發佈 2023-11-26T14:32:34.732478+00:00

5人乘泰坦號潛水器,前往著名鐵達尼號沉船進行考察,不幸遇險,瞬間斃命、無人生還、「全屍」難尋……無論開場如何,好的結局,是喜劇,壞的結局,是悲劇,這次事故無疑是一場悲劇。有人評論: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探險,瘋狂一把也好。

5人乘泰坦號潛水器,前往著名鐵達尼號沉船進行考察,不幸遇險,瞬間斃命、無人生還、「全屍」難尋……

無論開場如何,好的結局,是喜劇,壞的結局,是悲劇,這次事故無疑是一場悲劇。

有人評論: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探險,瘋狂一把也好。

有人評論: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願逝者安息。

也有人說:這是一群不專業的人駕駛不合格的機器去做高風險的事。

……

「 他們是誰?」

泰坦號上遇難的5位探險家分別是:

斯托克頓·拉什(Stockton Rush)

泰坦號所屬公司海洋之門的CEO,鐵達尼號遇難者後裔的家屬,曾13次下潛探索鐵達尼號殘骸。

保羅-亨利·納吉奧萊特(Paul-Henry Nargeolet)

曾在法國海軍服役20年,1987年參與對鐵達尼號沉船的首次打撈,乘潛水器對鐵達尼號進行探索已有37次。

哈米什·哈丁(Hamish Harding)

曾參加貝索斯藍色起源公司的太空旅行,潛入過10924米的馬里亞納海溝。

薩哈達·達烏德(Shahzada Dawood)和他19歲的兒子蘇萊曼(Sulaiman Dawood)

來自巴基斯坦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他們去哪?

北大西洋,3800米深海,隔絕日光的永恆幽暗之地,安睡著巨型郵輪鐵達尼號斷桅殘檣,和1500多位海難亡靈。

這次探險活動,由美國海洋之門勘探公司組織。目的地,就是這片海底「墓地」。這是泰坦號的第三次探險,此前兩次均成功返回。

鐵達尼號已沉沒111年,船上的愛情故事卻依舊鮮活,《我心永恆》的旋律耳熟能詳,人們對這艘沉船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電影《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曾多次前往沉船遺址,還用水下設備拍了紀錄片《深淵幽靈》。

事故是如何發生的?

當地時間6月18日,正值父親節,5名探險家乘著泰坦號潛水器,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科德角以東約1450公里的海域下潛,1小時45分鐘後失聯。

6月22日,泰坦號碎片在距離鐵達尼號船頭約500米的地方被發現。

經美國海岸警衛隊證實,泰坦號在鐵達尼號殘骸附近發生「災難性內爆」。

搜救部門宣布,相信5人均已無法生還。

6月24日,成立調查小組,稱不排除對此次事故進行刑事調查。

在深海中,潛水器承受巨大水壓,如果潛水器的結構出現故障或過度磨損,就可能發生「內爆」的情況。

泰坦號到底是如何發生的「災難性內爆」,目前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對於泰坦號的安全性,此次下潛前就頗有爭議。

野玩君結合權威機構及媒體發布的內容進行分析,泰坦號內爆的原因,可能有這幾個:

1、船體破裂,造船材料埋雷

潛水器包含多個可承受水壓的耐壓艙體,這些艙體通常採用高屈服強度的單一金屬材料,如鈦、鋼。水下300米內作業的潛水器一般使用厚鋼,更深的情況下則使用鈦。

泰坦號船體使用碳複合纖維,用兩個圓形鈦合金端蓋加固。鈦和碳纖維是具有巨大不同特性的材料,鈦的彈性可適應的壓力範圍更大,在深海高壓下會收縮以適應壓力。與鈦相比,碳纖維複合材料要硬得多。

在深海高壓環境下,由於不同材料收縮變形的差異,可能會出現分層,導致增強層的分離,進而艙體的完整性被破壞,這艘潛水器會在3800米水柱的壓力下塌陷,發生內爆。

如果是這樣,內爆會在不到20毫秒的時間內殺死所有人,儘管結局是毀滅性的,但這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讓「泰坦」號的乘客們免受可怕而漫長的折磨。

然而,針對材料的這個問題,早在2017年,海洋之門的高管洛奇里奇就向CEO拉什提交了報告。洛奇里奇指出,組成泰坦號艙體的碳纖維,雖然正常情況下比金屬材料堅固,但在高壓下比金屬材料更容易撕裂。

不幸的是,這位「吹哨人」不但被解僱,還被指控「誹謗公司聲譽」。

2、電力故障,之前發生過

潛水器的電力系統用於維持船體內部的正常運行。如果電力系統出現問題,例如電纜損壞或短路,電池使用安全問題等,引發火災和爆炸。

乘坐過泰坦號的德國探險家亞瑟·洛伊布稱,2021年8月他乘坐泰坦號下潛時,曾因電力問題延誤了5個小時。

泰坦號的另一位乘客墨西哥演員艾倫·埃斯特拉達,也分享過類似經歷,2022年7月深潛時泰坦號電池出現了問題,沒過多久電量只剩40%,還經歷了與母艦長達2個小時的通訊中斷。

在幾千米深海,一個小小的電火花,就足以要人命了。

3、玻璃窗失效,觀察口成巨大隱患

目前潛水器通常採用有機玻璃窗,當玻璃窗無法承受海水壓力時,可能發生蠕變變形甚至惡化為斷裂等嚴重故障。

泰坦號的玻璃製造商稱他們的玻璃只能承受1300米的水壓,而泰坦號需要下潛至水下3800米,數據相差竟然如此懸殊。

海洋之門的前高管洛奇里奇也曾將這一情況寫進報告,並提醒,當潛水器到達極端深度時,泰坦號上的乘客可能會面臨危險。

大家覺得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投票,要是您有不同看法,請發在評論區討論!

從中吸取什麼教訓?

泰坦號2018年開始試航,2021年投入運營。

早在2018年,美國海洋技術協會就發出警告,海洋之門應該在發射前將泰坦號原型提交給第三方專家監督測試,以保護乘客安全。但是,由於泰坦號在國際水域作業,它在技術上不受任何國家的法規管理。

直到6月18日出發前,海洋之門都拒絕讓泰坦號接受第三方的專業認證。

海洋之門CEO拉什稱,商業潛艇行業的法規阻礙了其進展,「因為這些規章制度,(商業潛艇)超級安全,但同時它也喪失了創新或進步」。

電影《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於22日接受《衛報》採訪談到了這次悲劇,他說:

「深潛工程行業的一些尖端人員,甚至寫信警告過這個深海潛水器運營公司,說他們所做的,太具有實驗性了,無法搭載乘客,需要認證等等。

我對這次事故與鐵達尼號災難的相似之處感到震驚,船長多次被警告注意船前面有冰,但他還是在一個沒有月光的夜晚,全速駛入那片海域,結果導致許多人喪生。」

除了探索未知的勇氣,探險家更需要強大的心智來平衡狂熱與理性。

在一次探險活動當中,風險是不確定的,但評估風險的過程需要是嚴謹的,如果不能把已知的風險因素提前規避,那探險就成了冒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