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歷史,歷史上的今天(6月27日)

簡一笑讀書 發佈 2023-11-26T16:41:27.707674+00:00

讓我們一起走近她,來看看歷史上的6月27日曾經發生過的大事件吧!1858年6月27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台後,進逼天津,清政府即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今日簽訂城下之盟——《中法天津條約》。

以鏡為鑑,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 歷史總能給後人以啟迪和明鑑。讓我們一起走近她,來看看歷史上的6月27日曾經發生過的大事件吧!

1、《中法天津條約》簽署

1858年6月27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台後,進逼天津,清政府即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今日簽訂城下之盟——《中法天津條約》(原稱《和約章程》)。共42款,另附《和約章程補遺》。

主要內容:一、法國公使駐北京,在通商各口設領事館。二、增開瓊州、潮州(後改汕頭)、台灣(台南)、淡水、登州(後改煙臺)、南京為通商口岸。三、天主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四、法國人可在內地遊歷,可在通商口岸任意租地蓋房,設立教堂、醫院、學校、墳地、倉庫等,中國地方官對破壞法人的中國人應予嚴懲。五、中國與各國議定的稅則、關口稅、噸稅、過關稅、出入口貨稅,法國都可「均沾」。六、法國兵船可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七、確定領事裁判權與片面最惠國待遇。八、中國給法國賠款銀200萬兩。

2、日本制定對華侵略總政策

1927年6月27日,日本田中義一內閣召開決定對華侵略總政策的所謂東方會議。

為阻撓中國的統一併維護日本在華殖民權益,1927年5月日本出兵山東,製造濟南慘案。同年6月27日總理兼外務大臣田中義一在外務省召集、主持「會議」,與會行為外務省、陸、海軍省、參謀本部、關東軍的高級官僚、將領以及駐華公使、總領事等。

7月7日會議制訂《對華政策綱領》,宣稱採用武力來維護日本的利益,設法壓制中國各地反日行動;強調「滿蒙」(即中國東北、內蒙地區)對日本的國防與生存具有「重大利害關係」,將採取「適當措施」以確保日本在「滿蒙」的特殊利益等。

據當時中國政府揭露,此次會議後田中向大皇密呈奏摺,鼓吹「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等。雖目前尚未發現《田中奏摺》的原件,但1928年日本製造炸死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變,進而在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等侵略行動,皆與該會議的《對華政策綱領》或《田中奏摺》的計劃、部署相吻合。

3、中日簽訂《秦土協定》

1935年6月6日,日本關東軍駐內蒙阿巴嘎旗特務機關山本親信等4人,由多倫潛入察哈爾境內偷繪地圖,行至張北縣北門,不服國民黨第二十九軍一三二師趙登禹部守衛官兵檢查,被送師部軍法處拘留,8小時後放行。

10日,駐張家口日本領事橋本和察哈爾特務機關長松井源之助以中國軍隊「侮辱」日本軍人為藉口。向第二十九軍副軍長秦德純表示抗議,限5日內答覆,否則日軍自由行動。南京政府屈服於日方壓力,於6月19日免去宋哲元察哈爾省政府委員兼主席職務,任命秦德純代理察哈爾省主席,秦德純等於6月23日開始與日方代表土肥原等舉行談判。

1935年6月27日,中日簽訂《秦土協定》。其主要內容:(1)駐於昌平和延慶一線的宋哲元部隊,調至其西南地區;(2)解散排日機構;(3)處罰張北事件負責人;(4)制止山東移民通過察哈爾省;(5)從日本招聘軍事及政治顧問;(6)創援助日本特務機關的活動及軍事設備的建立等。

《秦土協定》的簽定,使中國喪失了在察哈爾省的大部分主權,也喪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這一協定與《何梅脅定》一起為日本吞併中國華北大開了方便之門。

4、國民政府提出「保衛大武漢」

1938年6月2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發《抗戰一周年宣傳大綱》,提出「保衛大武漢」的口號。

徐州失守前,毛澤東在致王明、周恩來、博古、凱豐的電報中指出:「必須準備在徐州決戰失敗後,仍有充足力量為保衛武漢而戰。」徐州失守後,中共中央提出當前緊急任務是「保衛武漢,保衛全國」、「以持久戰最後戰勝敵人」。中共中央代表團還向當局提出了保衛武漢的具體意見,15日,王明、周恩來、博古聯名在《新華日報》上發表了《我們對於保衛武漢與第三期抗戰問題的意見》一文。

6月中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制訂出保衛武漢計劃。作戰方針為:守備華南海岸及華東、華北現陣地,積極發展游擊戰,鉗制和消滅敵人;支援馬當要塞,在鄱陽湖以東迎戰敵人,阻其溯江向九江集中;將主力置於武漢外圍,利用鄱陽湖及大別山之地障與長江兩岸之岳陵湖沼作持久戰,作戰重點放在外翼,預備與敵主力作戰4至6個月,消耗其繼續攻勢的能力。

18日,日軍大本營發出準備進攻武漢的命令:海軍艦隊攻占武漢;華中派遣軍沿長江及淮河前進,與海軍配合伺機占領黃梅、九江一線;華北方面軍以一部兵力向鄭州方面推進,鉗制第一戰區程潛部,策應華中派遣軍向武漢進攻。

5、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

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

台灣地處西太平洋,是與太平洋地區各國聯繫的交通樞紐,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美國視之為「一座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中國革命勝利後,美國更是想利用台灣作為西方帝國主義反共的前沿陣地。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乘機出兵台灣。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共產黨軍隊占領台灣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的安全」,下令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在「協防」台灣的名義下公然以武力干涉中國內政。兩天後,第七艦隊的6艘驅逐艦、2艘巡洋艦駛進台灣海峽,旋即開始游弋。

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暫時挽救了蔣氏政權滅亡的厄運,使蔣介石得以在台灣繼續維持專制獨裁統治;同時也造成海峽兩岸長期分離的格局,阻礙了中國統一的進程。

6、工農兵學員上大學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關於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

《報告》提出:經過三年來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已經具備了招生條件。計劃於本年下半年開始招生。具體規定:學制,根據各專業具體情況,分別為2至3年。另辦一年左右的進修班。學習內容,設置「以毛主席著作為基本教材的政治課;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業務課;以備戰為內容的軍事體育課」。

各科學生都要參加生產勞動。學生條件為選拔政治思想好、身體健康、具有3年以上實踐經驗,年齡在20歲左右,有相當於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戰士和青年幹部。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人、貧下中農,不受年齡和文化程度的限制。還要注意招收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

招生辦法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和學校覆審相結合的辦法。10月15日,國務院向各地發出電報:1970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轉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報告提出的意見進行。全國首批招收的工農兵學員共4萬餘人。

7、世界航空業轉虧為贏

1994年6月27日,世界航空業轉虧為贏。

據國防航空運輸協會發表的一份報告說,1994年第一季度世界旅客運輸增長了9%,貨物運輸增長了20%。全球224家航空公司將贏利10億美元,結束了自1990年以來共計虧損156億美元的局面。

在航空製造業方面,飛機交貨和訂單量都有所增加,美國波音公司預計,1993年全球範圍設有100座位以上客機的交貨量不到600架,而到90年代後期估計將超過700架。歐洲空中巴士集團也預測1994年客機的訂貨將達200架,大大超過去年不到100架的水平。

分析家們指出,世界航空業的復甦得益於許多航空公司的結構調整、燃料價格的下降和西方經濟的適度增長。

8、太空垃圾威脅空間站建設

1994年6月27日,太空垃圾威脅空間站建設。

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丹尼爾-戈爾丁1994年6月說,人類30多年的航天活動在太空中留下的「垃圾」會有礙載人航天飛行,擬議中作為科學研究基地的空間站的建設不能不對此來取措施。

太空「垃圾」是失效的人造衛星、多級航天火箭的殘骸以及其他碎片,其中地面可以觀測到的最大者與一輛公共汽車相當,最小者與一隻壘球相當,數量約7000多塊,而且還以每年2%至5%的速率增加。

太空「垃圾」是一個早已存在的問題。一般而言,太空飛行器的體積越大、飛行的時間越長,承受的風險越大。與作為長期滯留太空的空間站相比,美國現有的太空梭體積很小,飛行時間也只有幾天或十幾天,但已經有4次因為躲避「垃圾」殘片而改變飛行姿勢。

自1984年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首次宣布空間站建設計劃以來,空間站設計已經多次修改,擬議中建成後的空間站的體積要比最初設計的約大40%。

歷史的長河沒有盡頭,智慧的海洋沒有彼岸,真理的山脈沒有頂峰。今天,人類又會如何創造歷史呢?若干年後回首,史書上可會有你我的名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