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到北京三分之一,丹麥為什麼成為生物製藥強國?

氨基觀察 發佈 2023-11-27T02:21:37.570390+00:00

偏安北歐一隅的丹麥,是一個只有不到600萬人的小國,人口數量不及北京的三分之一。然而,丹麥卻是當之無愧的生物製藥強國。這裡,誕生了藥王潛力爭奪者諾和諾德,最新市值3589.3億美元。

偏安北歐一隅的丹麥,是一個只有不到600萬人的小國,人口數量不及北京的三分之一。

然而,丹麥卻是當之無愧的生物製藥強國。這裡,誕生了藥王潛力爭奪者諾和諾德,最新市值3589.3億美元。

除此之外,丹麥還有諸多市值不高,但知名度極高的全球藥企,例如Lundbeck、LEO Pharma和 ALK等。

不只有本土豪強,丹麥也吸引了諸多明星藥企的落子,例如Moderna等。可以說,丹麥不只是小美人魚,更有生物醫藥童話。

任何一個國家的醫藥產業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丹麥也不例外。

如果從天時、地利、人和的角度來審視丹麥的生物製藥產業,我們會發現是很多因素的合力催生了這個北歐的製藥業童話。

一方面,國家的決心、信心,構成了產業內生的驅動力;另一方面,藥企對自己專業領域持之以恆的不斷深挖,加速了丹麥製藥產業的進化過程。

在各方持之以恆的堅持和努力下,共同造就了丹麥的生物製藥童話。

說白了,從一個小理想,走向一個大理想,需要產業中任意一方的堅持不懈。進化的另一面,其實正是堅持。

/ 01 / 輝煌的丹麥製藥產業

來系統的認識一下丹麥生物醫藥的安徒生童話。

丹麥的生物技術和製藥享有全球聲譽,尤其是在癌症、中樞神經系統、糖尿病護理以及炎症和傳染病領域。

例如,在癌症研究領域,丹麥是歐洲癌症研究學術和工業的頂級地區之一,涵蓋所有階段和領域。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和肺癌方面擁有豐富的研究專長。

多發性骨髓瘤超級重磅炸彈,CD38單抗Daratumumab,就是由丹麥生物科技公司Genmab研發,最終被強生收入囊中。

腫瘤之外,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科學也是丹麥的專長。丹麥的中樞神經系統研究,由世界領先的生命科學集群 Medicon Valley 和 NeuroCampus Aarhus 領導。

世界領先的中樞神經系統藥物開發公司之一靈北 (Lundbeck) ,也是丹麥生物製藥公司。這些企業,共同推動了丹麥製藥企業,在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疼痛和抑鬱症方面的領先地位。

至於代謝疾病領域就更不用說了,丹麥巨頭諾和諾德是當之無愧的全球大佬。目前,諾和諾德不僅占據全球50%的胰島素市場份額,並且借著司美格魯肽橫行天下。

不只是本土巨頭,丹麥也吸引了眾多海外藥企的落戶。僅僅自2017 年以來,在丹麥投資建廠的海外企業包括Moderna、Seagen、Ceptur Therapeutics、Chiesi等。

根據《丹麥生命科學趨勢分析報告2022》,丹麥共有577家生命科學公司,包括199家生物技術公司,95家醫療技術公司,29家數字健康公司,23家投資公司,11家充分整合的製藥公司以及220家其他生命科學相關公司。全球四大藥企全部源自丹麥,13.2%的歐洲藥企位于丹麥。

那麼,又是哪些因素,締造了丹麥的生物醫藥童話呢?

/ 02 / 天時:一場歷經百年的積累

丹麥醫藥產業現在的輝煌,是歷經百年的積累。

在全球製藥業的濫觴時期,丹麥就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末。LEO Pharma 是最早和最著名的公司之一,成立於 1908 年,專注於皮膚病學和重症監護。

從二十世紀初期,在全世界還身陷一戰泥淖的時候,這些丹麥的製藥公司就已經開始通過製藥為世界正本清源:

1912年,Lundbeck開始生產阿司匹林;1917年,Lundbeck出口了丹麥的第一種藥物 Digisolvin;1923年,諾和諾德的前身Nordisk Insulinlaboratorium於開始商業化胰島素,這時候距離加拿大科學家發現胰島素僅僅過去了兩年。

敏銳的商業頭腦和當時領先的技術,決定了以諾和諾德為首的丹麥製藥企業,能夠堅實起步;後續的精益求精,則保證了他們在這個領域建立統治地位。

例如,諾和諾德的崛起,本質上是看準一個領域並將其做到最好的結果。自1925年發明第一代動物胰島素開始,諾和諾德的研發疊代之路就沒有停止。

從提高安全性、提高療效,到延長安全時間,胰島素從二代持續升級到第四代,諾和諾德一直是引領者。正是在技術上的極致追求,造就了諾和諾德的霸主地位。

與此同時,得益於較早的萌芽,丹麥製藥頭部企業,抓住了全球化的浪潮。在 20 世紀中葉,丹麥製藥業經歷了顯著增長,並擴大了其國際業務。

製藥產業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著急,是急不來的。

/ 03 / 地利:極佳的環境推動產業鏈發展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環境對於一個產業鏈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丹麥製藥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環境的作用。

首先,是極佳的地理位置。丹麥地處北歐,可以方便地進入主要的歐洲市場。這種地理優勢,能夠使丹麥製藥公司能夠在整個歐洲有效地分銷他們的產品。

與此同時,丹麥得天獨厚的條件,擁有極佳的抗風險能力和韌性。丹麥具有高度可靠的能源供應、最小的氣候變化風險、低自然災害概率以及對網絡安全的高度重視,這些都是降低風險的因素。

如果不具備這些因素,可能可能會導致藥企延誤、供應鏈中斷甚至導致工廠關閉。這將促使醫藥企業離開當地。

更重要的是,有利於的政治環境,進一步吸引了藥企的落地生根。丹麥在 2021 年 FM「全球韌性指數」中高居榜首,並且於2023年再度獲得榜首位置。在進行長期規劃和投資時,一個國家的抗風險能力和韌性是個重要因素。

另外,丹麥完善的基礎設施讓人無法拒絕。出於對生物製藥產業的支持,丹麥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該國擁有現代化的交通網絡,包括廣泛的公路和鐵路系統、高效的港口和四通八達的機場。這種基礎設施,使醫藥產品的物流順暢和及時交付成為可能。知名的便聲稱,哥本哈根是北歐醫藥物流和供應鏈的樞紐。

也的確如此。哥本哈根機場是藥品物流中心,擁有多家冷鏈物流供應商。當前,丹麥醫藥大約90%的產能,均用於出口。

地利上的優勢,加上完善的基礎設施,最終催生了丹麥生物製藥行業一系列良性發展。

/ 04 / 人和:最為核心的促動因素

如果說天時和地利的因素,在時間和環境上為丹麥生物製藥童話創造了時空條件的話,那麼實現這個神話的主體——人,就是丹麥製藥成功的核心支柱了。

首先,丹麥有著極為蓬勃的研究環境。丹麥雖然只是一個小國,但卻是一個生命科學研究大國。這個國家誕生了14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5位是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丹麥在基因組學、生物技術、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等方面有著強大的傳統。享譽世界的哥本哈根大學醫學院在歐洲1018個機構中排名第12,全世界4739個機構中排名第57。

哥本哈根大學孕育從出了10名諾貝爾獎得主和24位丹麥首相。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Morten Medal就是來自哥本哈根大學。

更重要的是,在丹麥,工業界、大學和公共衛生部門之間有著深厚的合作傳統,這使它成為開拓性研發的熱土。

可以看到,丹麥是世界上研發最密集的國家之一,並且在研究人員集中度(彭博創新指數)方面一直是歐洲最好的國家之一。這也使得,丹麥對於製藥企業有著天然的吸引力。

其次,丹麥強大的醫療保健系統以其高質量、高效率、和高可訪問性而聞名,為製藥公司開展臨床試驗、與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合作以及收集真實數據提供了支持性環境。

另外,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利於醫藥研發推進的政策,更是推動了產業的發展。你或許不知道,丹麥是世界上進行人均臨床試驗最多的國家之一。

核心原因在於,丹麥對早期研究的項目極為支持,例如專人專事的服務。這反映在對首次人體試驗(FIH)審查時間上。2021年,丹麥藥監局審查FIH試驗的時間已下調至僅14個工作日。

不僅有速度,更有質量。丹麥有很強的能力,來支持從毒理學研究到臨床試驗的過渡,並就毒理學、臨床和監管問題提供科學建議。

這也使得,丹麥在藥物的臨床研究方面,對藥企有著很強大的吸引力。這促進了學術界和製藥業之間的合作,推動了藥物發現、臨床開發和治療創新的進步。

與此同時,丹麥政府對人才引進給予了極大力度的支持。例如,為了吸引世界其它地區的科技人員,丹麥政府給出了7年低稅率的優惠。正常情況下,丹麥高級人才的收入稅率可以達到52%,但作為引進的人才只需支付30%左右的低稅率。這有利于丹麥更持久地保留人才,尤其是對於臨近瑞典地區的高層次人才更具吸引力。

平穩運行的醫院部門、高教育水平、蓬勃發展的研究環境、良好的創業機會、擁有強大資源的行業基礎以及私營和公共部門之間的良好合作,這些因素是丹麥生命科學,包括生物製藥行業日新月異,並且在良性發展的道路上昂首闊步的關鍵因素。

/ 05 / 總結

北歐小國丹麥在生物製藥業上的卓越成績,除了與他們發展起步很早的歷史原因之外,還有很多其它因素值得我們借鑑。

正如人的成長一般,醫藥產業體系建設需要「進化」:政策、企業的進化。

政策一直在進化,保證了丹麥製藥業分工明確而統一協調的整體運作。這是保障這個龐大製藥系統持續發展的關鍵。

企業一直在進化,以諾和諾德為首的製藥企業門,對自己專業領域持之以恆的不斷深挖,使得技術疊代依然滾滾向前。正是這種品質,造就了諸如諾和諾德這樣,「譬如北辰「的至尊王者。

在大潮中,只有每個人都置身事內,才能夠在星辰大海中得到迴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