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W的造價人是什麼樣的?看完讓人徹底清醒了…

廣聯達造價圈 發佈 2023-11-28T02:57:47.553407+00:00

在招聘網站上刷到這樣一條招聘信息:「崗位薪資月薪3W+,學歷不限,工作經驗5年以上,要求有進取心、能吃苦、能熟練掌握廣聯達、CAD、Excel等辦公軟體……」。看看這個招聘條件有多誘人?1. 讓人覺得要求並不高,都是常規要求。自己可以去試試看,說不定就是自己的一次好機遇。2.

在招聘網站上刷到這樣一條招聘信息:「崗位薪資月薪3W+,學歷不限,工作經驗5年以上,要求有進取心、能吃苦、能熟練掌握廣聯達、CAD、Excel等辦公軟體……」。

看看這個招聘條件有多誘人?

1. 讓人覺得要求並不高,都是常規要求。自己可以去試試看,說不定就是自己的一次好機遇。

2. 在當前這個環境下,能夠開出這樣薪資條件的,該公司要麼業務很好,要麼實力雄厚;就算虛開薪資吸引「眼球」,至少也可以談一談,說不定也會有不錯的收穫。

3. 具體工作內容不清晰,但想想再複雜的工作又能難到哪裡去;也許也正因為內容不清,才有可能體現自己的用武之地。

當然也有一些隱患:

1. 如果幹完了工作不能兌現,被利用了豈不是虧大了!

2. 如果真是虛開薪資,吸引人去應聘,實際給不了那麼多,過程中畫個餅,結果無限拖延,那就浪費了青春。

3. 薪資開得高,肯定要求高和責任大,只是招聘信息沒寫出來。

4. 競爭的人肯定多,人多了,條件要求自然也會越高。

綜上,也許很多人在面對這樣的誘惑時,內心多少會產生「波瀾」。這種「波瀾」對於目前正處於「騎驢找馬」狀態的同行尤為突出,但是,如果放棄現在的工作,去了卻發現沒有說得這麼好,後悔了怎麼辦?

這是非常常見的心態,不管工作再久,工作能力再強,都會多少有點糾結。原因就在於未知,面對陌生的新環境,缺乏掌控力。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就在於作出抉擇的心態:義無反顧、患得患失、權衡利弊、墨守常規等等,而這些心態恰恰決定了你面對的未來命運。

所以,在看到這樣的招聘信息時,或許,我們可以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薪資是真,憑什麼別人會給我這個待遇?我能否讓別人覺得我有價值,甚至有高於這個薪資的價值?如果薪資是虛,我又該怎麼辦?」

在優厚的報酬的吸引下,競爭一定是激烈的,特別是在「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下。要能夠非你莫屬,那你一定是有過人之處的。這過人之處的優勢必定是「別人有的你一定有,你有的別人不一定有」

那麼這優勢到底是什麼呢?

技術

如果你認為自己技術很強,那麼你能不能肯定的說:「你說你是第二,沒人敢說第一」?我相信沒幾個人有這麼「豪橫」吧。所以單從技術角度來看,它是最基本的條件,但也不是無可取代的條件。

技術業務能力強的人,在面對這樣的招聘信息時也會有考量:

1.不怕工作要求高,就怕他給不夠薪資;

2.去應聘之前儘量多地了解對方信息,在面試時將對方透露出來的信息及時揣摩、抓住關鍵信息,然後查證和論證可靠性,將「被坑」的概率降低;

3.如果面試通過,去了應聘崗位就職,發現不對的跡象也可以馬上撤退,反正不怕找不到工作(只是稱心如意的好工作有點難)。

如果在技術上,自信心不強,那麼也建議去試試,因為可以通過這個機會了解別人到底需要的技術水平是什麼,也讓自己了解當下的定位,深刻認識到不足從而進行發奮彌補。

如何發奮呢?先認清自己,確立目標,找准價值,有了正確的認知就會有端正的態度和動力;過程中要有適合自己的正確學習方法,加上自己勤奮努力和不怕苦的意志;堅持不懈的決心和毅力,很快就會從「不會」到「會」的。

同時,也需要你做事不挑肥揀瘦、投機取巧、心無雜念。堅持下來,慢慢你會發現你已經超過了很多人,因為在現實中,人性就決定了很大一部分人已經倒在了學習態度和方法上。

說到這裡,單從技術角度來看,這個能力是每一個人可以通過努力達到的,所謂的「頂峰層」是存在的,是有很多人可以「攀登」到達的。

所以從價值角度而言,並非是不可取代的;從社會性角度看,技術層面是基礎,支撐人與人的溝通和協作;從政治性來說,技術只是執行層面,是戰略的實現工具;從發展性來說,技術是不斷更新提高的,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因此,技術是人的精神力量和學習能力的體現,以及從「認知」到「執行」的表現和結果。

綜上,技術是基礎,是優勢,但並非無可取代,卻是必須要先實現的第一步。

組織管理能力

這種能力我個人理解更應是意識層面的能力,這個能力其實是當下很多企業缺乏的。「管理」更多是技術層面在生產運營過程中提煉出來的,其目的是有利於高效生產,用最優投入,達到最大收益。

我們的很多管理者往往重視理論,看「結果」,輕「過程」,所以讓實際執行者常常感覺很難實現,從而覺得大多在做無用功。而過程生產是極度系統化的,不能僅從上層結構的合理性就能實現戰略和目標;若不考慮落地性,上層結構再完美也是無用的。所以管理層不能脫離生產(或須主動了解和掌握生產及時情況)。

但若管理者又太過於偏重過程,忽視宏觀上全局的把控,會使得企業不斷做著低層的重複,而長期使企業處在「我要活下去」的狀態。

綜上,管理手段和理念方法多種多樣,這就更取決於用人單位或選拔者的理念和認識,這就很容易出現理念的差異以及執行過程的分歧。因此,有成功的管理成果和管理背景在面試時有一定優勢。

自帶資源

這無疑對於用人單位來說是最有誘惑的,但也可能被輕易判斷為是可取代的。因為若你帶的資源不夠優質或維護成本高,你將馬上失去利用價值;若你在此情況下又無技術和管理能力,極大情況下,直接被淘汰;就算現有資源好,也存在資源被挖掘枯竭或資源發生流失和變更的可能。

畢竟商界裡的人情世故,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脈和資本在開始階段一定是有極大優勢的,但長遠來看,如何擁有穩定的資源增量才是關鍵。

結語

討論到現在發現,對於一個頂尖人才來說,單一優勢的競爭力是遠遠不夠的,如何進階成為多重優勢加身的複合型人才才是關鍵如果你的個人技術能力和業務能力已經足夠強,那麼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管理能力,能讓你的團隊干出成績,有了成績,用人單位或建設單位會更容易認可你並信賴你(認人不認公司),由此資源形成,於是行業里就出現了很多自立門戶的情況或提升到更高平台的發展。

彼時,我們賴以生存的大環境出了問題,客觀大環境的低迷使得整個環節處於生死邊緣,也正因為此,在內憂外患的今天,幾乎所有的企業高層都在不斷探索和實驗所謂的優勢。

也許造價從全局來看缺乏核心價值,也許未來也就真的沒有獨立存在的必要,因為相對於國家和社會大戰略發展的角度,建築行業即將完成它的使命,而造價行業當下的「門檻」還是太低,未來,或許造價的價值會存在於與其他行業專業的融合中去,出現新的業務形式,不然國家為什麼會提出大服務的概念呢?!

說到這,細心的讀者應該發現,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絕望」和焦慮是在我們傳統的造價大範圍內分析和探索的,也許跳出這個圈,不單獨用建築業中的造價思維去看待,也能看到不一樣的優勢,特別是個人的優勢。這時候,誰先發現和掌握這個優勢,可能這月薪3W+的薪資就是誰的了。

大家對於造價人的優勢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系曾吉原創,獨家來稿

轉載務必申請授權,並註明作者與出處,違者必究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僅供參考,如有異議,煩請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