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涼麵,夏天白過

醫學顧事 發佈 2023-11-28T21:22:47.689778+00:00

夏天和涼麵是絕佳搭配,炎炎夏日,來一碗涼麵,清涼解暑又好吃。涼麵發展至今,種類五花八門,總有一款適合你。它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①曾經夏天愛吃熱面古人非常講究養生,飲食宜忌更多的具有時令特點,同樣一種食物,什麼時節適宜吃,什麼時節不宜吃,是古人節令飲食講究的中心內容。


夏天和涼麵是絕佳搭配,

炎炎夏日,來一碗涼麵,清涼解暑又好吃。

涼麵發展至今,種類五花八門,

總有一款適合你。

它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

①曾經夏天愛吃熱面

古人非常講究養生,飲食宜忌更多的具有時令特點,同樣一種食物,什麼時節適宜吃,什麼時節不宜吃,是古人節令飲食講究的中心內容。

細究起來,無非還是為了療疾、保健、驅邪。

先民們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據說就有「避惡」之意,因為古人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吃熱湯麵使人發汗,可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濕和暑氣,從而驅逐邪惡。

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伏日吃湯餅的習俗,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宜作湯餅食之,名為辟惡。」 這一習俗可以從古代醫學著作中找到解釋,漢代名醫張仲景認為,「春夏宜發汗」,認為發汗可 「助宣陽氣」。


②至少在唐朝就開始有冷淘面

到了明代,人們的想法已經發生了變化,大夏天的,又想吃麵,又著實怕熱,怎麼辦呢?《明宮史》記載:「初六日,吃過水麵,……初伏、中伏、末伏日,亦吃過水麵。」

明代宦官劉若愚在《酌中志》記載了端午食俗,五月「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過水麵」。古代端午和夏至聯繫十分密切,從中可以窺見夏至吃涼麵這一習俗的影子。

《帝京歲時紀勝》也記載:「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京師於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乃都門之美品。向曾詢及各省遊歷友人,咸以京師之冷淘面爽口適宜,天下無比。」炎熱的夏季里,麵條下鍋煮熟,撈起來過一遍涼水,就是所謂的冷淘面。

可見明清時期,民間夏至吃涼麵已經比較盛行,但其實涼麵的歷史比這要悠久許多,《唐六典·光祿寺》早有「夏月加冷淘、粉粥」的文字,說明冷淘至少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只是那時還不算是民間常吃的食物。

③槐葉、甘菊、蓮花,各式冷淘

在《唐六典》中,還記載了一種特殊的冷麵:「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凡朝會燕饗,九品以上並供其膳食。」可見這種冷淘是「VIP」專供美食,我等平頭百姓一般是嘗不到的。

槐葉冷淘是什麼味道呢?詩人杜甫曾為這種麵食專門賦詩一首,給我們描述了鑑賞這道美食的體驗:

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願隨金騕褭,走置錦屠蘇。路遠思恐泥,興深終不渝。獻芹則小小,薦藻明區區。萬里露寒殿,開冰清玉壺。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

這首詩寫得十分文藝,但我們還是不難看懂這道美食的材料、做法、口感:采槐樹的嫩葉搗汁和面,做成麵條,煮熟後放入冷水中過涼,然後撈起,調味,就可以得到一碗顏色鮮明碧綠,吃起來涼滑爽口的槐葉冷淘了。

吃得適口了,老杜也免不了想一想:這一口槐葉冷淘,皇上在宮裡納涼也少不了吃呢!展示下製作槐葉冷淘的步驟,簡單易操作,好吃不費力:

用槐葉汁和面。

手擀成皮後切成條狀。

沾些乾麵防止黏結。

把麵條下鍋過水。

舀一勺湯汁。

冷淘成品。

除此之外,槐葉、甘菊、蓮花汁也可做冷淘,鱖魚、鱸魚、蝦肉……各般奢侈食材都有被用來搭配冷淘面。

④說幾種經典涼麵

老北京人夏至最愛吃一碗過水炸醬麵,麵條煮熟後用涼水一過,堆上豐富的菜碼:黃瓜絲、水蘿蔔絲、綠豆芽、青豆粒等,調上炸好的醬,吃起來既香濃又爽利,別提多適合這夏天了。

圖自網絡

還有一種麻醬拌涼麵,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過節」的吃食,放上蒜汁、鹹菜末、各種時令蔬菜絲,用調好的芝麻醬、花椒油、老陳醋一拌,鮮香爽口,開胃解饞。一碗可口的過水涼麵,在整個乾燥炎熱的夏季里,是很多人家常備的主食。

在四川,涼麵圈有雞絲涼麵。和北京炸醬麵不同,它的配菜不是很多,但雞絲必不可少。而真正的特別之處,在於用麻油、蒜泥、辣椒等調料配成的味汁,鮮辣無比。

⑤南北面式,各不同

眾所周知,麵食是北方最主要的主食品種,南方人吃麵的歷史,要比北方晚了許多。南方原先很少種麥,漢以後才逐漸向南推廣。

北宋以前,南方人多數還是不習慣吃麵的,北宋醫學名家唐慎微編著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這樣給麥子「扣黑鍋」:「小麥乃世之常食之物,然經火煮而食之,其性壅熱,善動風氣,此甚驗也。」

南宋初年,北人南遷,北方的新移民把他們的飲食習慣帶到了南方,導致小麥的需求驟然增加,麥價上漲,從而改變了南方的種植習慣,小麥的栽培遂迅速擴大開來。

南宋莊綽在《雞肋編》中說,當時南方的麥田「極目不減淮北」,可見當時南方麥作的盛況。因此,南宋時期南方的麵條品種發展迅速,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記載了南宋臨安街市售賣的麵食,有「豬羊盦(ān)生面、絲雞面、三鮮面、筍潑肉麵、銀絲冷淘、大片鋪羊面、炒鱔面、卷魚面」等等數十種。

一碗小小的麵條,既是炎炎夏日人們消夏解饞的舌尖美食,也見證了生產發展和南北融合的宏大歷史,一碗麵里,也有著漫長歲月和錦繡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