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網際網路的迷霧,金融科技進入大江大河

孟永輝 發佈 2023-11-29T08:19:11.420816+00:00

文/孟永輝當轟轟烈烈的網際網路金融浪潮告一段落,我們看到的是一次人們對於金融與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的回歸。無論是以螞蟻集團、京東科技為代表的科技玩家,抑或是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代表的金融玩家,幾乎都將關注的焦點聚焦於此。


文/孟永輝


當轟轟烈烈的網際網路金融浪潮告一段落,我們看到的是一次人們對於金融與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的回歸。無論是以螞蟻集團、京東科技為代表的科技玩家,抑或是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代表的金融玩家,幾乎都將關注的焦點聚焦於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金融與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的回歸,不僅關係到金融的未來走向,甚至還關係到網際網路,乃至整個科技行業的走向。


按照經典意義上的網際網路邏輯,所謂的網際網路金融,僅僅只是一個「網際網路+」的變種,它僅僅只是傳統金融的售賣方式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而已,這是在那個網際網路金融風靡的年代裡,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金融玩家都會選擇的模式。


不得不說,僅僅只是簡單地將「網際網路+」模式拷貝到金融行業的身上,的確是可以獲得一定的效果的。網際網路金融的確是極大地提升了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極大地降低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門檻。然而,我們同樣要看到的是,僅僅只是一味地降低金融行業的門檻,僅僅只是一味地提升金融行業的效率,而沒有將金融與實體產業實現深度融合,所謂的金融,同樣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這是我們看到的網際網路金融之所以會陷入到死胡同的關鍵原因。可見,僅僅只是將「網際網路+」模式拷貝到金融行業的身上,並不能夠真正解決金融行業的問題,甚至還會給金融行業的良性運行帶來負面影響。欲要解決這一問題,跳出「網際網路+」的思維,真正以全新的視角來看待網際網路金融的進化,或許才是金融科技的發展真正進入到新階段的關鍵。


時下,一場金融科技的新進化,正在上演著。它摒棄了網際網路金融時代僅僅只是以規模和效率為主導的發展模式,轉而去尋找與實體產業結合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由此,一場金融科技的新進化開始上演。


金融科技的目標對象開始嬗變


如果對網際網路時代的網際網路金融進行一次總結的話,它更像是網際網路玩家們獲取流量和收割流量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在這個過程當中,網際網路金融玩家們的目標對象,同其他的「網際網路+」模式的目標對象,其實是相同的。C端用戶,都是它們的目標對象。


不得不說,以C端為目標對象,的確是可以將網際網路金融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的。然而,我們同樣要看到的是,僅僅只是以C端為目標對象,並不能夠給金融行業帶來根本性的改變,所謂的網際網路金融,同樣僅僅只是一個售賣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渠道而已。


於是,為了儘可能多地獲取用戶和流量,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金融開始不斷地降低金融的門檻,不斷地減少金融的必要環節。雖然這種方式帶來了C端流量的增長,但是,同樣讓金融的風險得以無限放大,最終將網際網路金融帶入到了布滿雷區的發展階段。可見,僅僅只是以C端為目標對象,並不能夠真正將金融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到最大,甚至還將會把金融的發展帶入到死胡同里。


欲要解決這一問題,必然需要跳出以C端用戶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必然需要尋找新的目標對象。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玩家們開始將目標對象從C端轉移到了B端。


同網際網路金融時代僅僅只是為C端用戶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同,當金融科技的玩家們開始將目標對象從C端轉移到B端,它開始更多地尋找與B端結合的方式和方法,開始更多地實現自身與B端的深度綁定。毋庸置疑的是,這樣一種方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回歸實體,金融賦能實體,最終讓金融的本質得到了回歸。


金融科技的本質奧義開始嬗變


無論是網際網路金融,還是後來的金融科技,從本質上來看,它們的本質,都是網際網路。何為網際網路?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謂的網際網路,更多地指代的是平台經濟,更多地指代的是虛擬經濟,它是一種相對於實體經濟的存在。當我們僅僅只是以「網際網路」來定義金融科技的時候,只能將它帶入到實體經濟的對立面,而無法實現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當網際網路金融的浪潮不再,特別是當人們對於金融科技的認識和理解開始變得深度,我們看到的是,金融科技的本質奧義開始發生了一場深入且全面的嬗變。現在的金融科技,早已不再是一個網際網路的代名詞,早已不再是一個獨立於實體經濟,甚至站在實體經濟對立面的存在,而是成為了一個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在一起的存在。


如果對現在的金融科技的本質奧義進行一次總結的話,我更加願意將其定義為實體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它並不僅僅只是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科技玩家們的集大成者,同樣是以傳統金融為代表的金融玩家們的集大成者。


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金融科技不再是一個獲取流量,收割流量的獨立於實體經濟之外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融入到實體,融入到產業之中的存在。在這個過程當中,流量的多寡對於金融科技的玩家們來講,早已變得不再必要,它與實體經濟與產業結合的深度和廣度,它對於實體經濟和產業賦能和改造的徹底性,成為了決定它是否具有想像力的關鍵所在。


金融科技的外在表現開始嬗變


如果對以往的網際網路金融的外在表現進行總結的話,它要麼是網際網路的一種,要麼是金融的一種。顯而易見的是,無論是以網際網路,還是以金融來定義它,其實都是無法獲得長久發展的。當從網際網路金融過渡到金融科技時代之後,我們依然還看到了諸多的玩家開始以同樣的外在表現來定義它。從表面上看,網際網路金融業已蛻變成為了金融科技,而從本質上來看,這個時候的金融科技,其實與網際網路金融並沒有根本區別。


時至今日,金融科技的外在表現,其實業已發生了一場深度且全面的深度嬗變。看看以螞蟻集團、京東科技為代表的玩家們的表現來看,現在的金融科技,既不是網際網路,也不再是金融,而是蛻變成為了新的物種,新的形態。如果對金融科技的這一全新的外在表現形態進行總結的話,我更加願意將當下的金融科技的外在表現形態看成是數位化的形態。


在數位化的形態之下,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實現了深度且全面的融合,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實現了根本性的嬗變。在這個時候,金融科技更多地表現出來的是數位化的一面。如果再對它進行一次確切的定義的話,我更加願意將當下的金融科技定義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


如果我們將網際網路技術看成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基礎設施」的話,那麼,以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實現了深度融合所衍生出來的數位化,則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未來,我們看到的金融科技的外在表現,將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金融」式樣的,也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科技」式樣的,而是一種「金融」和「科技」兩種元素實現了深度融合的全新狀態。


結語


當轟轟烈烈的網際網路金融浪潮開始落幕,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將發展的目光聚焦在了金融科技的身上。縱然如此,心存僥倖的人們依然僅僅只是將金融科技看成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外衣,依然以金融科技之名行網際網路金融之實。實踐證明,僅僅只是以這樣一種方式,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讓金融科技獲得長久發展的。


於是,我們看到了金融科技的再度進化,並且看到了一個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金融科技的出現。從本質上來看,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這才是金融與科技實現結合的最完美的樣子。原因在於,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無論是金融,還是科技,都發生了一場深刻且全面的嬗變。


認識到這樣一種嬗變,並且找到這樣一種嬗變所透射出來的金融科技的發展新路徑,才能真正讓金融科技帶離網際網路的迷霧,真正進入到數位化的大江大河。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行業研究專家,知名KOL。長期專注行業研究,提供深度思考與行業觀察信息。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資訊,違者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