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叫我賭神》遺憾多過驚喜,「港式懷舊」對觀眾沒吸引力了?

環球網 發佈 2023-11-29T20:17:20.649934+00:00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今年端午檔,中國電影市場取得佳績,9.1億元票房成為僅次於2018年的「史上第二端午檔」。其中兩部口碑不錯的新片《消失的她》和《我愛你!》分別以5.5億元和1.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今年端午檔,中國電影市場取得佳績,9.1億元票房成為僅次於2018年的「史上第二端午檔」。其中兩部口碑不錯的新片《消失的她》和《我愛你!》分別以5.5億元和1.5億元穩坐檔期票房前兩位,好萊塢特效大片《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和提前點映的《八角籠中》也拿到8185萬元和6644萬元檔期票房。然而之前被看好的《別叫我賭神》表現令人失望,縱然有周潤發和「賭神」的名頭護航,上映4天票房只有3684萬元,「港式懷舊」對今天的觀眾真的沒有吸引力了嗎?

「賭神」只是噱頭

《別叫我賭神》講述周潤髮飾演的「吹牛輝」原本是個吊兒郎當的爛賭鬼,為了錢答應前女友照顧兒子李陽。二人相處的過程中,輝哥發現兒子雖然患有自閉症,但也有「賭」的天賦,開始動起歪腦筋,讓自己和孩子陷入危險的境地。袁詠儀飾演的前女友病逝後,遭到社會毒打的輝哥也終於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義,父子感情增進的同時,真正扛起責任,帶著兒子奔向人生新一頁。

《別叫我賭神》的確不是一部「賭片」,其最早的片名是《驕陽歲月》,更貼近溫情懷舊片的設定。在周潤發的代表作中,《阿郎的故事》同樣講述落魄父親與兒子之間的真情,在30多年前賺足觀眾的眼淚。

相比之下,周潤發在影片前半程的表演更貼近港片巔峰時代的誇張風格,一些情感轉折上的處理顯得有些生硬,輝哥最後通過跑步的方式找到內心平靜的情節,又和現實中周潤發酷愛慢跑、甚至在上海也要去外灘跑一程的新聞有些呼應,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時而被感動、時而又有些出戲。

劇情「一望到底」

時有時無的「縫合感」讓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別叫我賭神》沒能獲得高口碑,影片的豆瓣評分只有5.6,既比不上《阿郎的故事》(8.5)和周潤發、莊文強的上一部作品《無雙》(8.0),也不如2021年根據真實人物改編的《媽媽的神奇小子》(6.9)。對於影片的親情主題,大多數觀眾表示認可,但「手法老套,劇情讓人一望到底」的問題,作為編劇的莊文強和攝影師出身的導演潘耀明也要「背鍋」。

《別叫我賭神》中的一些喜劇設定,以及周潤發為了喜劇感而採用的「浮誇式」表演,和後半程的煽情氛圍並不統一,這也讓影片在情感節奏上一直有些尷尬,往往是在俗套、無聊的戲碼讓人難以忍受之際,突然又跳出一兩個觸動人心的淚點,無法做到從一而終的細膩溫情,帶給觀眾的遺憾多過驚喜。

當然,《別叫我賭神》的低口碑和不賣座應歸因於導演、編劇和剪輯,並不能就此說明和香港演員已經「過時」。周潤發叱吒影壇近半個世紀,他的演技早已在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中獲得肯定:既能在《大丈夫日記》這樣的庶民喜劇中「萬花叢中過」,又能在《臥虎藏龍》中化身氣度不凡的武當大俠,代表作《賭神》中的周潤發時而天真爛漫、時而城府頗深,浮誇和內斂狀態隨時切換,堪稱「教科書」級別。

「賭」淪為懷舊「包袱」

對比《別叫我賭神》的遺憾和《我愛你!》的感動,越來越多的觀眾發現,能夠被稱為華語影壇寶藏的恰恰是發哥那一批香港演員,他們一直在與時俱進,用豐富的表演經驗順應觀眾和類型的需求。相比演員的常青,一些港片獨有的亞類型則逐漸被時代淘汰,譬如曾經風靡一時的「賭片」「古惑仔」,如今只能淪為一些懷舊題材中的「包袱」,被王晶、周潤發、周星馳等當年的創作者,以及大鵬這樣的影迷型後輩來致敬和解構。

從《賭神》到《賭聖》《賭俠》《千王之王》、再到《澳門風雲》系列,「賭片」這個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一時、屢屢打破票房紀錄的港產類型片已經玩不出新花樣,離開那個極具娛樂化的商業年代和粗放口味,那些當年看起來神乎其神的賭桌牌技原來只是廉價的特效,很難吸引到今天的觀眾。

2015年的《澳門風雲2》中,周潤發就親自調侃過自己的代表作,那個身著黑風衣白圍巾、吃著巧克力、踏著激昂的主題音樂登場的「賭神」高進,早已淪為被戲仿和解構的「港片文化符號」。從這個角度看《別叫我賭神》這個片名,更多了份時代變遷、偶像落寞的感慨,供港片迷們久久懷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