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星艦加班中,改用熱分離裝置之後,為何越來越像N1火箭了?

甲烷鍋爐 發佈 2023-11-30T14:30:41.013962+00:00

自從星艦首飛爆炸之後,SpaceX一直在加班當中,對人類史上這枚最大的火箭做了很多改進工作。一方面,堅持不挖導流槽,不過水冷鋼板的鋪設速度倒是飛快,目前已經全部搞定。另一方面,首飛中損傷嚴重的星艦發射台,經過兩個月的建設,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準備迎接8月份第二枚星艦的點火。

自從星艦首飛爆炸之後,SpaceX一直在加班當中,對人類史上這枚最大的火箭做了很多改進工作。一方面,堅持不挖導流槽,不過水冷鋼板的鋪設速度倒是飛快,目前已經全部搞定。另一方面,首飛中損傷嚴重的星艦發射台,經過兩個月的建設,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準備迎接8月份第二枚星艦的點火。

與此同時,「猛禽」三代發動機的測試、S25的「猛禽」2發動機的靜態點火和渦輪泵旋轉啟動測試、以及下一發「超重」B9的亮相,均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不過最值得關注的,是SpaceX修改了星艦一二級的級間分離裝置,採用熱分離,相比原先的沉底/分離固推的複雜的冷分離來說,算是簡單可靠但又粗暴了。

根據馬斯克的計算,改用新的熱分離裝置之後,在一、二級仍相連接的情況下,準備分離的二級星艦將會先點火,隨後一級「超重」的33台發動機大部分將關機,但仍有少數發動機繼續工作,以避免分離過程中發生推力損失,馬斯克預計星艦的運載能力將因此項更改而提高10%。再加上此前增加二級發動機數量、採用猛禽3等設計,SpaceX的工作重心仍在不斷提高星艦的運力上。

熱分離可以減少死重,省掉一次點火,好處很多,但它並不是什麼新鮮設計,早期各國的彈道飛彈和運載火箭都有類似的設計,比如俄羅斯R-7系列飛彈及其衍生出的衛星、東方、上升、聯盟系列火箭家族、我國的東風5系列飛彈及其衍生出的長征火箭早期家族,還有美國的美國的泰坦系列飛彈和運載火箭。當然,星艦如此一改,更加像是繼承了蘇聯N1的衣缽了,於是有好事的網友乾脆把SpaceX官網的星艦給P成了N1,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的兆頭。

不過,熱分離設計也不是沒有缺點的,比如一級「超重」在熱分離時,會被上面噴出的烈焰「紅燒」一波,這可能會影響箭體的復用。另外,此時又改星艦的設計,是否說明之前的冷分離有問題?由此我們不禁繼續聯想,星艦首飛失敗,是不是一種必然?即便起飛時發動機沒問題,到了一二級分離的時候,會不會還是扛不過呢?

好在SpaceX的速度夠快,說干就干,話音剛落它就已經把星艦熱分離的帶導焰孔的級間段部件給造出來了,各國航天部門如果都有馬斯克這樣的效率,只怕人類已經在火星上大建開發區和樓盤了。

迄今為止,SpaceX在星艦上投資已超過20億美元,對於馬斯克來說,這是一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關鍵項目。不過,20億美元放在「獵鷹」系列火箭上,足夠莽一波,用粗暴的疊代技術,炸到火箭堪用為止。而如今將這20億美元放在星艦上,可能遠遠不夠看,馬斯克想要繼續重複「獵鷹」系列在爆炸中不斷疊代的老路子,可能還得在金額後面加個零才行,這個錢,即便是世界首富也掏不起的,NASA肯定不可能全部撥款,也許馬斯克的嘴,真成了星艦成敗的關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