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香港蓄勢待發

光明網 發佈 2023-11-30T19:04:21.740396+00:00

中新社香港6月24日電 (記者韓星童)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旅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流行文化節」等盛事輪番上演,國際畫廊、藝術家重回香港......

中新社香港6月24日電 (記者韓星童)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旅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流行文化節」等盛事輪番上演,國際畫廊、藝術家重回香港......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一年來,香港文化藝術的發展正緩緩掀開新的一頁,朝著「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一目標穩步邁進。

圖為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的「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資料圖片)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業界明顯感覺到,文旅局成立後,文化政策制訂及落實更為集中且有力。在文旅局局長楊潤雄看來,香港獨特的流行文化是豐富文藝創意內容和完善文化產業生態圖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香港文化的重要品牌,造就香港成為充滿活力並融合中華文化及世界各地文化匯聚的城市。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關於「流行文化節」的建議很快被落實。今年4月,首屆「香港流行文化節2023」揭幕,重新演繹流行經典,呈現生生不息的文化流轉、傳承、突破和發展。當中,在此期間舉辦的「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入場人次突破14.9萬。

不過,特區政府著眼點不再局限於搶占潮流,更看重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數月前,正是在維港海濱,亞洲電影大獎、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金像獎在疫後再度將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帶來香港。無論是韓國藝人池昌旭,還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均認為香港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是枝裕和更覺得,香港為各地電影人提供了一個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亞洲電影發展出路的國際化平台。

類似的平台作用,在藝術領域同樣發揮得淋漓盡致。疫後,隨著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術中環等大型藝術展覽的開幕,藝術展覽及交易重現蓬勃之態,香港已躍升至世界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

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站在博物館前。(資料圖片)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特區政府規劃多年的西九文化區投入使用,區內兩大世界級文化基建項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M+博物館,在展示中國傳統及現代文化藝術的同時,亦竭力引進主題各異的高水平國際展品。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為例,「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藝苑尋珍—列支敦斯登王室收藏名品」等展覽,均是通過將各國文物置於同一時空對比,促進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探索。

這種探索無疑是成功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透露,博物館自去年7月開幕至今,已錄得訪客人次近120萬。「很多觀眾都表示很享受在博物館的體驗,參觀展覽和建築對他們認識故宮文化、認識傳統的中華文化很有收穫。」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會長馬逢國樂見西九文化區正在發揮推動文化交流的作用,認為西九文化區的成功示範足證特區政府突破掣肘推動香港建設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決心。

展望未來,馬逢國相信,香港在文化藝術發展方面頗具潛力,「香港有比較開放、寬鬆的社會氛圍,能夠讓新的創意在這裡發揮得很好,我們也有相當多這方面的人才。」

目前,楊潤雄領導的文化委員會正草擬「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他告訴記者,藍圖將闡述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及重點,完善政策及建設產業生態圈,讓藝文界更聚焦於發展產業。他特別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文藝界帶來的發展及合作機會,他相信通過加強與內地省市的文化交流和聯繫,將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