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游伊斯坦堡(免費版)

電子圓件 發佈 2023-12-02T00:45:36.866944+00:00

第一次從經濟艙免費升到公務艙:土航候機口唯一會講西語的空姐很隨機地走到我跟前,說我被升艙了,給我換了登機牌。

本次旅途的核心是免費。第一次從經濟艙免費升到公務艙:土航候機口唯一會講西語的空姐很隨機地走到我跟前,說我被升艙了,給我換了登機牌。這架飛機很新,公務艙布局1-2-1,座位挺寬鬆。

說句實話對於我這種不管上任何交通工具都能深睡眠的人,能不能平躺並不重要,不過土航座椅的平躺設計得還挺科學的,就像沙發床一樣。吃飯先有個穿著廚師服的空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廚師)收集點餐需求,之後按照飲料-堅果-餐前麵包-前菜-主菜-甜品的順序上菜,有點像在正經的西餐廳吃飯。我為了體驗特色,都選的土耳其傳統菜餚,全部翻車,前菜mezze幾坨冷糊糊硬是吃不出來原料,甜品齁甜到像在嚼糖顆粒。體驗不如經濟艙大眾餐。

到伊斯坦堡機場是早上六點半,出關後立即找到土航旗下的TourIstanbul櫃檯,報名參加免費旅行團。這是土航為轉機旅客提供的福利,凡是轉機時間超過六小時的,就可以在免費五星酒店和免費市區游中選擇。我自然是選擇市區游,工作人員根據乘客轉機的時間安排不同的團,我登記了8:30~18:00的時間最長的團。看似有接近十小時,其實兩個多小時都在路上,伊斯坦堡新機場離市區很遠,路上又容易堵車。

集合點會講中文的同胞有四位。一個從國內到墨西哥出差,一個春假結束回美國上學,兩個馬來華人在歐洲環遊四十天後回家。不過很遺憾,他們都和我選的不同的團。在我的團里,我主要和導遊以及一對住在荷蘭、從南非度假回程的印度夫婦交流。

導遊是一位年輕女孩,戴著黑色的頭巾(土耳其這邊貌似要不然不戴,戴就是黑色的,只遮頭不遮臉)。她對於歐盟排斥土耳其加入頗有微詞:歐盟說我們是亞洲國家,但其實我們是東羅馬帝國,我們是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現在歐盟里有些國家,敢說他們比羅馬帝國更歐洲嗎?他們只在體育錦標賽的時候,把我們拉進歐洲湊人頭。

印度夫婦有點「世界公民」的意思,在世界各地都工作、生活過,也包括中國,杭州和香港是兩人分別呆得最久的城市(阿里巴巴和booking)。他們很喜歡九寨溝,覺得九寨溝基本上都是本國遊客,太可惜了,應該招攬更多的國際生意;還說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人口前兩名的大國,相互的往來還是太少了,他說主要是因為中國簽證太難辦。

一路上導遊介紹了土耳其的地理和歷史,它在清朝的時代是妥妥的「西亞病夫」,一戰站錯隊後失去大半領土,好在凱末爾領導建立共和國,確定了土耳其世俗國家的方針,今天的土耳其,也算是區域強國。對了,為了防止和「火雞」混淆,他們把國名從Turkey改成了Türkiye。

途中我們經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洲就在分分鐘間切換。導遊說,她每天在歐洲和亞洲間穿梭。我們到核心歷史城區後首先吃早飯,沒啥可吃的,醬料當主角。不過免費的要什麼自行車,何況三小時前才在飛機上吃了早飯。

我們遊覽的第一個景點是舊皇宮/托普卡帕宮(Topkapl Palace),導遊跟工作人員打好招呼後可以直接進入。顧名思義,它是伊斯坦堡現存皇宮中較老的一座,是奧斯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後興建的。舊皇宮沒有特別突出的主建築,而更像是一個建築群,因此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標誌性拍照點。不過這裡的文化底蘊還是很深厚的,集結了奧斯曼帝國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有一間博物館裡,巨大尺寸的鑽石、長槍和盾牌引人注目。

之後外觀聖索菲亞和藍色清真寺,這一點很值得吐槽,畢竟這是伊斯坦堡的必打卡,不進裡面太可惜了。導遊給出的理由是聖索菲亞現在已經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埃爾多安的功績),人流量比原來更多,排隊時間過長;而藍色清真寺很不巧正在修繕,四月底才重新開幕。還好,在下一次的行程中,我終於補完了這兩個重量級景點。

從外面看,兩座清真寺規模宏偉,兼具東西方神韻,而它們竟然都是在五年內建成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奧斯曼帝國時期逐漸被改建為清真寺,加上了許多伊斯蘭元素,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折衷風格。

我們從聖索菲亞徒步走到大巴扎,大約需要十五分鐘。伊斯坦堡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集市,有26個出入口、4000多家商鋪,其中以香料、地毯、金銀首飾為主,裡面還有「撒鹽哥」Saltbae的牛排館分店。導遊說她很討厭這種「網紅餐廳」。

大巴扎旁邊有一座歐洲風格的清真寺,當時正好是下午禱告時間,禱告聲通過喇叭響徹街區。我從後門走進去(女性和遊客只能從後門進),許多信徒隨著阿訇的念詞對著安拉的方向跪拜。後來我問導遊,禱告的時候我可以進清真寺嗎?她說,在土耳其是沒問題的,只要沒有人趕你。

雖然沒能進聖索菲亞,但僅是這座清真寺就已經規模宏大,巨大的拱頂垂下一枝燈泡堆積的吊燈,陽光穿過彩色玻璃傾瀉而入。若不是牆上的阿拉伯文字,它很像一座基督教堂。

之後我們再次返回聖索菲亞那一片,參觀了土耳其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中東藝術以書法、地毯為主,也有陶瓷、盔甲、槍炮等,可以感受到土耳其和阿拉伯文化當年的輝煌——展品一多半是書。這些書里許多是《古蘭經》,用各種字體的書法寫成,但也有相當部分的文化、科學書籍。

在簡單地講解了方尖碑和蛇柱後,我們去吃遲來的午餐。勉強算是土耳其烤肉吧,牛肉就一條,還是合成的,看來「合牛」不只存在於東亞。

這一次的旅程當然是有遺憾的,伊斯坦堡也不可能一天體驗好——這個東西方交流與碰撞的歷史名城,在舊大陸最險要的地方,經受了一次次更迭與變革,如今依然是"the world's meeting point"(世界的交匯點)。下次的自由行,接著逛這座有趣的歐亞老城。

關鍵字: